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中心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中心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

刘燕华

月刊

1002-2104

cpre@sdnu.edu.cn

0531-86182969;86182968

250014

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ournal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的政策指导性学术期刊。贴近决策层,贴近学术前沿,贴近社会现实,形成了“首发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前沿性”的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

    陈福中蒋国海董康银
    11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其提供了新动力.该研究以中国277个城市2011-202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层面的制造业绿色转型成效,并基于熵权法测度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指数,而后运用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得到基本结论后,进一步应用中介效应模型以及两区制空间计量模型深入分析数字经济作用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中介机制和调节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间的制造业绿色转型呈现出空间聚集特征,具体表现为虹吸效应,即一个城市制造业绿色转型不利于其周围城市的制造业绿色转型.②数字经济不仅显著促进本城市的制造业绿色转型,也会促进其周围城市的制造业绿色转型,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③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经由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提高绿色信贷3个途径发生.④调节因素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关系受到能源效率的调节,较低的能源效率削弱了数字经济的作用.该研究从资源和信贷方面完善了数字经济-制造业绿色转型关系中的理论机制,并从能源方面探究该关系中的调节因素,其空间计量模型也全面考虑了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造成的空间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该研究提出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高能源效率、加快绿色技术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优化绿色信贷的相关建议.

    数字经济能源效率制造业绿色转型广义嵌套空间模型

    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

    成金华彭昕杰李静远张浩希...
    12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新发展格局下,探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将技术投入和产业结构作为中介变量,使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并采用动态门槛模型探讨了不同门槛变量水平下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①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投入和产业结构均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环境规制有助于提升技术投入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正向影响.②门槛模型的结果表明,技术投入和产业结构作为环境规制的门槛变量时,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在高技术投入、产业结构落后的区域,环境规制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③门槛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技术投入和产业结构变量的门槛效应存在时间异质性,技术投入政策导向和产业结构刚性等因素会影响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推动环境规制政策的有效实施.②提高技术投入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③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④明确环境补偿和专项治理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规制协同发展.

    环境规制经济高质量发展门槛模型长江经济带

    环境司法专门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徐洁李琳
    13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环保法庭(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和环境资源审判庭的简称)作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一项制度创新,旨在提高环境司法效率和环境治理质量,但鲜有研究关注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鉴于此,该研究借助地方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环保法庭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4-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环境司法专门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环保法庭的设立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体现为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增强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环保法庭的设立通过强化企业外部约束与提高企业内部动力双重途径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外部约束机制包括削弱政企合谋导致的治理失灵,以及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治理的软约束.内部动力机制包括降低企业绿色转型面临的融资压力,以及提高企业技术改进过程中的创新效率.③异质性分析发现,环保法庭的绿色转型效应对污染行业、民营企业以及有环保背景CEO的企业影响更为突出.该研究表明环境司法专门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影响具有持续性,不会因为潜在的转型成本而挤出绿色创新活动,为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探索了一条激励相容的法制途径.因此,应持续深化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加强跨流域、跨区域环境司法联动,探索司法、行政和社会组织协作模式,完善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相协调的综合治理机制,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的同时激发全社会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共治的内生动力.

    环保法庭环境司法企业绿色转型外部约束内部动力

    高铁连通对企业跨区域合作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王雨飞王云辉许可曹清峰...
    14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主体之间的跨区域合作是应对并解决现有企业创新需求的有效手段,是发挥创新合力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形式.该研究从企业跨区域合作创新的视角,基于2005-2019年高铁连通与"企业-城市关系对"的合作专利申请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高铁连通促进企业跨区域合作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企业所在城市与合作对象所在城市高铁连通显著提升了企业合作专利申请的数量,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②在高铁连通影响下,企业跨区域合作创新对象的数量明显增加,但主要分布在近距离及近距离的中心城市范围内,整体呈现"散中有聚"的空间收缩效应和空间分级效应;③高铁连通还使得企业合作创新质量得到提升,将近距离范围内的低质量合作创新转化为高质量的合作创新,呈现空间上的分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①高铁连通主要促进了非制造业企业的合作创新,而对制造业企业的促进效果不显著;②高铁连通使国有资本背景的企业跨区域合作专利申请的数量得到提高,而对民营、外资和其他企业的影响不显著;③高铁连通更能提高规模较大企业的合作创新水平,但对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作用不显著.该研究结论可为国家推动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建议持续优化完善高铁主干及支线网络布局,将更多潜力城市接入高铁网络.

    高铁连通企业合作创新空间优化

    共生共荣:工业智能化发展与包容性绿色增长

    周锐波吴云峰宋佳晞
    16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人民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城市经济建设应立足于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即城市应以更加绿色、更具包容的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表征的工业智能化为推动中国城市绿色包容发展提供了契机.该研究在构建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科学测算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07-2020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中国城市层面数据,运用多种模型实证考察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①工业智能化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该影响在财政支持水平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以及创新创业活力较大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且在地理区位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②就作用渠道而言,工业智能化主要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两种渠道实现;③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的包容性绿色水平提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如果能有效实现带动作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有效提升.该研究力图丰富有关工业智能化发展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经验证据和实证,为城市智能制造发展和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政策参考.

    工业智能化包容性绿色增长数字技术产业结构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城市韧性的影响

    吉生保魏姗姗王丁玄
    17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大的本土投资能力是维系城市韧性的重要力量,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本土投资的海外转移,是否挖了中国城市韧性的墙角?该研究利用2008-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对外直接投资(OFDI)及其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二元边际)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①OFDI及其二元边际显著提升城市韧性,其中扩展边际对城市韧性促进作用更大;②分城市规模来看,大城市OFDI对城市韧性的提升作用强于中小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分别在OFDI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上对提升城市韧性有比较优势;③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OFDI扩展边际对提升城市韧性有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OFDI集约边际对提升城市韧性有比较优势;④在冲击抵御期,OFDI扩展边际对城市韧性促进作用相对较大,在恢复调整期,OFDI集约边际对城市韧性促进作用相对较大;⑤从作用路径来看,OFDI通过增强本土技术创新能力、改善本土产业结构和促进本土产业化和城镇化相融合(产城融合)提升城市韧性,其中产城融合的中介效应更为突出.这意味着:①东部地区和大城市的政府工作重点可以放在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打造城市名片上面,中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政府工作重点可以放在培养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上面,彼此错位发展;②在冲击抵御期,甚至在前冲击抵御期,各级政府就应该未雨绸缪,向行业龙头企业发出预警,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对冲冲击,重点通过各类双边协定和投资安排,与东道国一道通力合作,在恢复调整期,各级政府的重点应该放在进一步完善自身制度建设上面,通过完善本土营商环境,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企业想走出去,能走到更多的地方去.

    对外直接投资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城市韧性

    偏向性减量目标约束的农业绿色创新效应:基于化肥零增长行动的实证

    杨福霞甘伟铭
    186-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刻画偏向性减量目标措施通过产业链传导、进而影响农业绿色创新的内在机制,对于系统推进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绿色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构建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上演绎偏向性减量目标约束通过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绿色化调整,进而影响农业创新部门研发决策的内在机理.其次,将农业绿色专利与县域层面的经济发展数据相匹配,以2015年化肥零增长行动的实施为政策冲击,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该偏向性减量措施的绿色创新效应.结果发现:化肥零增长行动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业绿色专利的增加;经过使用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稳健估计量、排除政策干扰、改变计量模型和政策内生性讨论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一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在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越高的地区,该创新效应释放得越充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相比,化肥零增长行动对企业和个人的绿色创新活动诱发程度更为显著.最后,对理论模型中关于偏向性减量目标约束措施引发绿色创新效应的两种作用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证实,化肥零增长行动主要通过农业绿色技术市场扩大的规模效应,以及对创新资源的配置效应两种渠道促进农业绿色创新的增加.以上结论表明:需要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强化绿色科技体制创新,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完善绿色科技政策保障体系,稳步出台绿色技术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把握好偏向性减量目标实施的节奏和力度,因时因地制定出差异化的减量目标.

    偏向性减量目标农业绿色创新化肥零增长行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