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蔬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茶卉所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茶卉所

孙日飞

半月刊

1000-6346

s9550@126.com

010-8210955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蔬菜/Journal China Vegetabl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集科学性、权威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着重介绍蔬菜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评析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荟萃国内外蔬菜产业最新市场动态;交流各地蔬菜丰产经验,推介名特优新蔬菜品种。适宜蔬菜科技人员、推广人员、菜农和农资经销商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樟树港辣椒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产业的发展

    邹学校杨莎戴雄泽朱凡...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樟树港辣椒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重点介绍了樟树港辣椒嫩果尖椒的来源,高口感品质形成的机理,产业发展历史和存在问题.针对嫩果尖椒产业存在的问题,育成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嫩果尖椒新品种,研发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高产栽培的技术,并迅速在全国推广.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迅速畅销全国,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樟树港辣椒由地方品牌提升为全国知名高端品牌,实现樟树港辣椒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向"樟树港辣椒"品牌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的飞跃.

    樟树港辣椒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产业育种与栽培

    基于文献的叶菜类蔬菜施肥现状分析

    李书田
    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文献资料分析了我国主要叶菜类蔬菜的施肥现状和施肥效应,阐述了叶菜类蔬菜上氮、磷、钾推荐施肥量,施肥效应包括相对产量、增产量、增产率、产量反应和养分的农学效率.影响叶菜类蔬菜产量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氮,其次为钾,而后为磷.叶菜类蔬菜推荐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减少氮、磷肥用量,适当增加钾肥用量,但却增加了产量.因此,在叶菜类蔬菜上合适的推荐施肥方法是实现节肥增效的有效途径.

    叶菜类蔬菜施肥现状施肥效应

    全球番茄制品贸易网络特征及其动态演化分析

    宋炫钰汪晶晶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制品生产与消费区域存在显著的地理空间错位,使得番茄制品通过国际贸易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供需调节,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中国作为番茄制品原料的三大产区之一,是番茄制品的出口大国.本文基于2000-2022年全球番茄制品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全球番茄制品贸易网络特征及其演化趋势,提出了现阶段中国番茄制品贸易面临的挑战,包括价格优势弱化、出口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等,并从出口优势培育、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加快建设番茄制品贸易强国的对策建议.

    番茄制品贸易网络贸易强国

    单粒蔬菜种子DNA快速提取方法的建立

    杨帆武剑常立春张涛...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磁珠法对甘蓝、白菜、芥菜、洋葱、黄瓜、番茄、辣椒等7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蔬菜单粒种子和幼苗进行DNA提取,采用内参基因Actin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价DNA质量,利用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标记检验DNA质量是否达到KASP检测要求.结果显示,单粒种子磁珠法提取的各蔬菜DNA平均Ct值均处于19~24范围内.KASP检测进一步证实种子提取DNA的质量达到KASP标记分型的要求.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经济、实用性强的单粒种子DNA提取方法,该方法对不同大小的蔬菜种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大幅缩短了获得基因型数据的时间.

    蔬菜种子磁珠法DNA提取KASP分子标记实时荧光定量PCR

    辣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洪成赵建荣程春园郑婉婉...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73份辣椒种质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73份辣椒种质资源的17个重要农艺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9.99%~107.16%,供试材料间单果质量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107.16%,单株果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97;13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较高;果实横径、果顶形状、胎座大小、青熟果颜色是辣椒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将13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59.91%,分别反映了果实横径、果顶形状、胎座大小、青熟果颜色.通过综合得分获得10份优良辣椒种质,排名前三的辣椒种质为来自云南的薄皮椒T302、T281、T301,其单株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横径均较高.聚类分析将273份辣椒种质分为4个组群,有效区分了不同的辣椒材料.

    辣椒种质资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不同浓度EMS诱变不结球白菜的效果分析

    周玉彩肖栋李英何盈...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创制不结球白菜新种质,发掘新基因,探索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对不结球白菜的诱变效应.采用浓度为0.4%、0.6%和0.8%的EMS溶液对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黑塌菜(HTC)、香青菜(XQC)、JP241、XWZ]进行种子诱变处理,调查种子发芽情况与田间植株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相对成苗率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且处理间差异显著.EMS诱变可以引起不结球白菜叶色、叶形、株型、花器官等性状发生变异.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的EMS诱变半致死剂量有所不同,产生的变异种类和变异频率也有所不同,HTC的半致死剂量为0.8%,相对变异频率为23.83%;XQC的半致死剂量为0.8%,相对变异频率为17.61%;JP241的半致死剂量为0.6%,相对变异频率为38.45%;XWZ的半致死剂量为0.6%,相对变异频率16.69%.EMS的浓度越高,诱变的不结球白菜始花开放时间越晚,莲座叶叶片数越少,雄性不育率越高.

    不结球白菜EMS变异频率变异类型

    4种杀菌剂对设施瓠瓜灰霉病的防效评价

    胡江涛宋倩扶京龙杨勇...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测定43%唑醚·氟酰胺悬浮剂(SC)、40%嘧霉胺SC、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WP)、50%腐霉·福美双WP 4种杀菌剂对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大小,瓠瓜灰霉病的田间防效,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影响和瓠瓜幼苗生长期的安全性,综合评价了 4种杀菌剂对瓠瓜灰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瓠瓜灰霉病菌均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43%唑醚·氟酰胺SC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5.78 ug·mL-1,田间第1次施药后7 d和第2次施药后7 d,田间防治效果均为最好,防效分别为63.94%和78.46%,其对土壤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土壤真菌数量,对瓠瓜幼苗生长期安全.另外,高浓度杀菌剂对瓠瓜幼苗均有一定抑制影响.除43%唑醚·氟酰胺SC外,其他杀菌剂处理均会导致瓠瓜幼苗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状态.综上所述,43%唑醚·氟酰胺SC适宜在生产上施用防治瓠瓜灰霉病.

    瓠瓜灰霉病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效

    坡地面栽培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环境的影响

    张传坤马迎春杨宁王晓...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平地面温室为对照,对坡地面温室土壤白天蓄热期间的温度变化和蓄热量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老旧日光温室的改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坡地面温室明显改善了日光温室土壤温度环境,与平地面温室相比,坡地面温室日提高土壤温度0.1~1.7 ℃,日最高土壤温度提高1.0~1.9 ℃,日降低冠层上部空气温度1.9~4.0 ℃,日增大土壤蓄热量8.44%~44.57%.晴天土壤温度和蓄热量的增加幅度大于阴天.

    日光温室坡地面土壤温度蓄热量

    征稿启事

    62,112页

    绿体春化时间和光周期互作对耐抽薹普通白菜现蕾开花的影响

    谭舒婷盛露宋世霞杨兰亭...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1份耐抽薹普通白菜自交系为试材,进行种芽春化(40 d)和光周期(16、20 h·d-1)处理;在此基础之上选择对长日照反应不同的材料,进行绿体春化时间(0、35、55、75 d)和光周期(8、12、16、20 h·d-1)处理,探讨绿体春化时间和光周期互作对耐抽薹普通白菜现蕾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耐抽薹普通白菜经种芽春化处理40 d不能满足其对低温的需求量,延长光照时长可以促进现蕾,但长日照促进耐抽薹普通白菜现蕾开花存在基因型差异.绿体春化处理35 d,8 h·d-1和12h·d-1光照条件下耐抽薹普通白菜均不能现蕾、开花,光周期≥16 h·d-1可以促进现蕾、开花,表明在绿体春化时间不足时,延长光照时长能够部分替代春化时间以促进现蕾开花,显著缩短现蕾时间和开花时间;春化时间与光周期互作对现蕾率和开花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普通白菜耐抽薹绿体春化光周期现蕾时间开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