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水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学会

刘晴

双月刊

1005-8737

jfishok@publica.bj.cninfo.net; zgsckx@cafs.ac.cn

010-68673921

100141

北京市永定路南青塔村150号

中国水产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学术性、综合性、全国性的《中国水产科学》,目前已成为我国水产界的重要学术期刊。在促进我国的水产科学研究,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展示我院直属科研所、高校及地方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进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刊1998年获得全国优秀水产报刊评比一等奖,1999年被4家权威机构联合组成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定为二级数据库来源期刊,一级全文收录期刊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于2004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国外方面,被美国《海洋文摘》、《化学文摘》和《动物学记录》、英国《生物文摘》以及俄罗斯《科学文摘》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RAD-seq的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快长SNP挖掘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华吉祥陶易凡李岩王庆春...
    24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是衡量品质与产量的重要标准,开发快长SNP标记与挖掘优势基因型及生长主效基因,有助于进一步解析其生长发育遗传机制,为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系奠定基础.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RAD-seq),在大口黑鲈美国北方亚种F0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体重极大前1%和极小后1%)中,筛选了与生长性状存在潜在关联的SNP位点,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将SNP位点基因型与230尾F0个体的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通过基因注释信息预测生长候选基因,并结合优势基因型加性效应分析优势基因型聚合效果.在大口黑鲈23条染色体上发现了4196486个高质量SNPs,基于种群特异基因型频率阈值0.7,初步筛选出100个与生长性状潜在相关的SNP位点.关联性分析显示,有12个SNP标记存在显著关联,包括5个标记与体重显著关联,10个与体长显著关联,4个与体高显著关联,5个与体厚显著关联.其中标记SNP19140160、SNP24406191、SNP3355498和SNP9244620分别定位至生长候选基因fam174b、diaph2、kiaa1549lb和ppip5k1b上.富集6~10个优势基因型的群体较富集0~5个优势基因型的群体在平均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上分别提高了 32.07%、9.63%、9.96%和10.58%.本研究所鉴定的12个快长SNP标记和4个生长候选基因可助力大口黑鲈生长性状改良.

    大口黑鲈简化基因组测序SNP生长性状优势基因型

    横带髭鲷精子超微结构及其生理特征

    林慧史会来张涛平洪领...
    257-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精子形态和生理特性,以提高人工繁殖的受精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精子结构,并设置不同梯度的盐度、pH和温度,探讨横带髭鲷精子快速运动时间、寿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横带髭鲷精子由头部、中部和鞭毛3段组成,精子头部呈近球形或椭球形,头部直径为(1.56±0.05)μm,细胞核中染色质高度浓缩,核膜紧贴于质膜,无顶体;中段主要由袖套腔与中心粒复合体构成;鞭毛细长有侧鳍,为典型"9+2"微管结构.横带髭鲷精子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2~28,盐度为26时精子寿命达到最大值425 s;适宜pH范围为7~10,在pH为7时,精子活力最强,精子寿命达到最大值430 s;适宜温度范围18~26 ℃,在水温为22 ℃时精子寿命最长,为427 s.综上所述,建议横带髭鲷卵子和精子受精时的最佳水环境盐度为 24~26、pH 为 7~8、温度为 20~22 ℃.

    横带髭鲷精子超微结构环境因子精子活力

    17β-雌二醇和曲洛斯坦对大口黑鲈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张东云宋红梅李胜杰田太行...
    266-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雌性化逆转的最适参数,建立伪雌鱼性别诱导和全雄苗种创制技术,采用15日龄(days post hatching,dph)且体长为(1.00±0.01)cm的大口黑鲈幼鱼为实验对象,投喂拌有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或曲洛斯坦(trilostane,TR)的人工配合饲料,3个实验组饲料分别含有30 mg/kg 17β-E2、30 mg/kg TR 和 20 mg/kg 17β-E2+10 mg/kg TR(依次命名为 E30、TR30 和 E20TR10),对照组饲料不含 17β-E2 和 TR(命名为C),60 d后停止投喂外源激素,分析饲喂17β-E2和TR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雌性比例、性腺发育的影响;12月龄时,采集各实验组伪雌鱼和对照组雌雄鱼血液和性腺组织,检测性类固醇类激素含量、dmrt1和cyp19a1a基因表达水平及卵巢发育形态.结果表明,饲喂外源雌性激素60 d后,E30和E20TR10组的体长和体重显著低于C组(P<0.05),TR30组的体长和体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E30、TR30和E20TR10组雌性比例分别为100.00%、0%、100.00%,C组雌性比例为53.33%;性腺组织切片结果显示,C组卵巢有大量初级卵母细胞,E30和E20TR10组遗传雄鱼出现卵巢腔、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而TR30组雄鱼未发生性逆转;12月龄时,各实验组伪雌鱼比例未发生变化,C组雌性比例为46.67%;E30和E20TR10组伪雌鱼的卵巢发育迟滞,处于Ⅱ期;此外,E30和E20TR10组伪雌鱼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lol,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雄鱼(P<0.05),TR30组低于对照组雄鱼,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雌鱼(P<0.05).与对照组雄鱼相比,E30和E20TR10组伪雌鱼cyp19a1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dmrt1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投喂30 mg/kg TR未获得伪雌鱼,而投喂30 mg/kg 17β-E2和20 mg/kg 17β-E2+10 mg/kg TR实验组均可获得大口黑鲈伪雌鱼.12月龄伪雌鱼卵巢处于Ⅱ期,血清中E2含量及卵巢中cyp19a1a表达量均未到达正常雌鱼水平,导致卵巢发育迟滞.

    大口黑鲈17β-E2TR性腺发育生长伪雌鱼

    急性低氧胁迫对福建牡蛎鳃组织氧化应激和闭壳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何凡陈融斌缪雄平阙华勇...
    27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在急性低氧胁迫下鳃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和闭壳肌的能量代谢,本研究设置6个溶解氧浓度梯度(0.5mg/L、1.0mg/L、1.5mg/L、2.0mg/L、3.0mg/L、4.0 mg/L),对福建牡蛎实施持续96 h低氧胁迫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分析低氧胁迫第6、12、24、48、72、96小时福建牡蛎鳃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闭壳肌组织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糖原含量.结果显示:(1)6~24 h的低氧胁迫下,T-AOC、SOD活性和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CAT活性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胁迫24 h时全部处理组的MDA含量和部分处理组的T-AOC和SOD活性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4-96 h的低氧胁迫下,T-AOC、SOD活性和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部分处理组CAT活性持续降低.低氧胁迫96 h,全部处理组的T-AOC活性和部分处理组的MDA含量及CAT活性恢复至对照组水平;除1.0 mg/L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处理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在96 h低氧胁迫过程中,部分处理组LDH活性在6~12 h和24~48 h期间显著升高(P<0.05);各低氧处理组的AKP活性随胁迫时间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糖原含量随低氧胁迫时间增加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当胁迫至96 h时,除0.5 mg/L浓度组的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之外,其他组糖原含量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下,福建牡蛎通过调整体内不同酶活性变化,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能量代谢的收支平衡,但极端的低氧环境胁迫仍会对福建牡蛎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

    福建牡蛎低氧胁迫闭壳肌抗氧化酶代谢酶

    十年禁渔初期金沙江干流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王忠原朱挺兵胡飞飞龚进玲...
    28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金沙江干流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6个站位(岗托、奔子栏、石鼓、攀枝花、巧家、绥江)的渔获物调查数据,分析鱼类群落组成现状、优势种特征、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提出金沙江干流鱼类的保护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68种,隶属于4目15科48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51种),占总种数的75.0%,国家级保护鱼类5种,外来鱼类7种;生态类型主要为杂食性、底栖性和定居性鱼类,分别占66.18%、44.12%和72.06%;群落优势种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和长丝裂腹鱼(Schizothorax dolichonema);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Pei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R)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1.376~2.012、0.646~0.816、0.574~0.797 和 1.149~2.870,经 ANOVA 分析检验,4 个多样性指数的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空间差异明显(P<0.05);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曲线在丰度曲线上方,W统计值为正值,表明群落受到的扰动较小,但与历史记录相比,鱼类种类和生态类型均有一定变化;2022-2023年的属间-科间多样性指数(genus-family diversity index,G-F)由0.29降低为0.19,但物种数相对增多;聚类分析和N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干流河段鱼类群落分成2组:岗托、奔子栏、石鼓为一组;巧家、攀枝花、绥江为一组;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表明,不同季度之间的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主要分歧种为张氏䱗(Hemiculter tchangi)和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作为禁渔后开展的系统调查,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准.建议在加强禁渔管理的同时,监测外来种种群动态,以及开展干支流生境修复等措施保护金沙江鱼类多样性.

    金沙江干流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武陵山西部及邻近地区宽鳍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覃宁张利铖肖梦娜周旭...
    30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武陵山西部和神农架林区宽鳍鱲(Zacco platypus)群体的种质遗传多样性,采用线粒体Cyt b序列和微卫星DNA(SSR)标记对7个宽鳍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个群体185个Cyt b序列中共检测出144个变异位点和33个单倍型,群体间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为0.000~0.88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0~0.275.Cyt b单倍型的NJ系统树和中介网络图显示,7个群体聚为3个分支(江口 1/江口 2,神农架,习水/赤水/务川/南川).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7个群体之间、3个支系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基于11个微卫星DNA位点的分析表明,宽鳍鱲7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66,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689,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1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5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9.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变化范围为0.060~0.547,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P<0.05).UPGMA系统树和PCoA分析显示,7个宽鳍鱲群体聚为4支,STRUCTURE聚类分析显示宽鳍鱲7个群体可划分为4个最佳遗传组群.AMOVA分析表明,宽鳍鱲7个群体之间、4个遗传组群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结论认为,武陵山西部及神农架林区的野生宽鳍鱲群体整体上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且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应加强对河流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确保宽鳍鱲野生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宽鳍鱲Cytb序列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闽南渔场沿海仔稚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余伟徐春燕钟俊生沈长春...
    316-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闽南渔场沿海仔稚鱼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根据2022年5月(春季)、2022年11月(秋季)、2023年2月(冬季)以及2023年7月(夏季)开展的4个航次仔稚鱼调查资料,研究该海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讨闽南渔场海域的水文特征与仔稚鱼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4个航次共采集仔稚鱼1114尾,隶属于9目40科87种,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数量最多,占研究海域仔稚鱼总数量的65.26%;夏季仔稚鱼丰度最高,种类数最多,秋季仔稚鱼丰度最低,种类数最少;各季度间优势种差异明显,无公共优势种.(2)闽南渔场沿海仔稚鱼群聚的组成各季节存在显著差异,春-夏、夏-秋、秋-冬和冬-春的季节物种更替率依次为88.46%、98.15%、100.00%、92.11%.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仔稚鱼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夏季最高,但Pielou均匀度指数(J')冬季最高.(3)仔稚鱼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表明,春季、夏季和冬季各站位仔稚鱼群聚划分明显,春季仔稚鱼群落可分为近岸类群和近海类群2个群组,夏季和冬季仔稚鱼群落均可分为近岸类群、近海Ⅰ类群和近海Ⅱ类群3个群组.(4)仔稚鱼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站位间盐度变化和季节间的温度变化是影响仔稚鱼时空分布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闽南渔场渔业资源的补充机制及制定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仔稚鱼种类组成时空分布闽南渔场环境因子

    基于多源渔获量数据的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可捕资源量评估

    梁耀威冯波李美霖孙钰...
    33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资源的利用状况,利用2008-2020年南海北部渔港分层抽样调查获得的多源渔获量数据,分析各作业方式分功率段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基于6种剩余产量模型估算短尾大眼鲷最大可持续产量(MSY),按照决策原则和图解法估算总允许捕捞量(TAC),基于Kobe图判断短尾大眼鲷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短尾大眼鲷的拖网年捕捞量占比最高,平均为79.36%;近10年其捕捞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3种剩余产量模型对短尾大眼鲷CPUE数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100%),估算的 MSY 范围为(2.5~3.2)×104 t,平均为 2.9×104 t;TAC 范围为(2.4~3.0)×104 t,平均为 2.7×104 t;Kobe图表明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资源处于安全限度内,近年来未发生过度捕捞.

    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剩余产量模型最大可持续产量

    基于组合物种分布模型的海州湾矛尾虾虎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陈晓琳纪云龙李鹏程纪毓鹏...
    343-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种的空间分布能够反映个体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是物种与环境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对物种的生长发育和资源利用等都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 10种单一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DM),结合真实技巧统计值(true skill statistic,TSS)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ROCcurve,AUC)筛选预测精度和准确性较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通过加权的方法分别构建不同季节的组合物种分布模型(ensemble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ESDM),以解析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SDM能够有效降低单一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更加准确地解析海州湾矛尾虾虎鱼的空间分布特征.2013-2022年春季,矛尾虾虎鱼集中分布于海州湾西部近岸和南部海域,东部和中北部海域分布较少,分布重心的经度和纬度偏移范围大约为1°;秋季主要分布于海州湾西南部海域,分布重心呈辐射状小幅度移动.本研究发现,与矛尾虾虎鱼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为水深、饵料丰度、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其中饵料丰度是春季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水深是秋季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本研究在区域尺度上解析了海州湾矛尾虾虎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布重心的变化,并探讨了影响因子重要性的季节差异,可为海州湾矛尾虾虎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矛尾虾虎鱼组合物种分布模型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海州湾

    LED灯对鲻刺网捕获效率及副渔获物组成的影响

    窦一麟于梦杰刘淑德唐衍力...
    35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LED灯对鲻(Mugil cephalus)刺网捕获效率及副渔获物组成的影响,于2023年5-6月在荣成北部海域使用布设5种不同光色(红、白、黄、蓝、绿)和3组不同数量(2、4、6盏)LED灯的三重刺网进行捕捞实验.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数量(CPUE)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重量(WPUE)为指标,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评估LED灯对鲻捕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ED灯会对鲻捕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且不同光色和数量对鲻捕获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比不同光色的LED灯,绿色LED灯效果最佳,与未布设LED灯的对照网相比,布设2、4、6盏绿灯的实验网鲻CPUE分别显著提高了 50.72%、97.46%和98.07%(P<0.05),WPUE分别显著提高了 39.38%、80.54%和84.63%(P<0.05),其中,布设4盏和6盏LED灯的实验网鲻单位捕捞努力渔获数量(CPUE)和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重量(WPUE)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网与对照网捕获鲻的体长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布设LED灯提高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等副渔获物的捕获效率;特定光色的LED灯有助于减少副渔获物中花鲈和许氏平鲉的幼鱼比例.研究认为,绿色LED灯在鲻刺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可为LED灯在鲻刺网渔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LED灯刺网捕获效率副渔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