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水稻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

程式华

双月刊

1001-7216

cjrs@263.net

0571-63370278

310006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中国水稻研究所内

中国水稻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原始科研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在我国农业和生物类期刊中影响因子名列前茅,被20余种国内外数据库及检索刊物收录,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S数据库;国际农业和生物中心的CAB Abstracts数据库;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水稻文献数据库;美国Chemical Abstracts、Biological Abstracts、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数据库及其系列期刊;国内大多与农业及生物有关的数据库及检索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轮作模式和氮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周子榆王孟佳冯向前覃金华...
    577-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与水稻季施氮水平在稻田土壤固碳(有机碳储量及其官能团特征)中的作用.[方法]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2003年至今),研究4种轮作模式[水稻-冬闲(RF)、水稻-紫云英(RC)、水稻-小麦(RW)和水稻-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RP)]与2个水稻季氮肥处理[不施氮(N0,0 kg/hm2)和正常施氮(N1,135 kg/hm2)]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0-50 cm)和有机碳官能团特征(0-20 cm)的影响.[结果]1)在土壤浅耕层(0-20 cm)内,轮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机碳含量,表现为RP>RC>RW或RF;但对于全耕层(0-50、0-40和0-3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而言,冬作(RP,RC和RW)与冬闲(RF)无显著差异,而施氮更有利于土壤固碳.2)水稻季不施氮处理下:相较于RF,冬作模式显著增加包括烷基碳和芳香碳在内的难降解组分,而抑制以烷氧碳为主的易降解组分,明显提高了土壤腐殖化指数、芳香性和疏水性,助力浅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储备的增加.其中,腐殖化指数和疏水性与还田秸秆C/N比值关系密切,这在浅层土壤固碳上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相较于轮作,适度施氮对全层土壤有机碳储备更有意义;而周年水旱轮作中全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效应仅停留在浅耕层,对全土层土壤有机碳储备的作用则被高估.秸秆碳在稻田的去向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稻田水旱轮作土壤有机碳储量官能团组分13C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