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新通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新通信
中国新通信

晋岚

半月刊

1673-4866

telenews@126.com

010-62378496 5166628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去北土城西路16号友城大厦231室

中国新通信/Journal China New Telecommunications
查看更多>>《中国新通信》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中国新通信》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期刊,原《中国数据通信》(月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2005年被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期刊,于2006年1月改名为《中国新通信》(半月刊)。办刊宗旨:以飞速发展的新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线,结合信息通信市场、业务和技术,报道中国信息通信的建设成就与发展趋势,交流实用技术和经验,普及新技术新业务知识及使用知识,全面跟踪和报道新信息通信的最新态势。读者对象:从事信息通信工作的技术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市场与业务的开发人员,有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和科研开放人员。本刊特点:具有权威性、实用性、技术性。覆盖范围:电信、电子、广电、交通、铁路、石油、电力、矿业、教育、金融和部 队、政府机关等相关信息通信部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通道通信网络数据跨层采集时序控制

    王迎山
    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信网络数据具有采集量大和重复性数据多的特点。在原始时序中,采集很容易导致数据特征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最终影响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因此,在数据采集中,可以采用多通道通信网络数据跨层时序采集的方法。应用免疫遗传算法采集通信数据可以得到最小支持度和最低可信度的表达式,从而有效筛选无价值信息,实现跨层无冗余数据采集效果。本文以多通道通信网络数据跨层采集时序控制为题开展分析;结合数据采集结果和最短路径问题,将数据采集转变为最优路径选择问题;根据通信网络数据的目标函数,精确计算采集的基本原理;围绕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设计时序控制的基本逻辑;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工作时序图,进而保证时序控制方案足够全面。

    多通道通信网络数据跨层采集时序控制

    浅析通信电源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及标准研究要点

    刘文建吴硕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信电源是保障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目前,各行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持续加强对通信电源技术的研究讨论。本文概述了通信电源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并在分析通信电源技术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对其相关标准研究要点进行了详细探讨。

    通信电源技术多元化发展标准要点

    变电站通信电源监控模块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

    尹洪鑫陈境宇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泛在物联网的建设,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但仍有部分变电站的通信电源存在监控盲区,导致缺乏专门化监控且未与其他监控模块进行融合应用。在电力行业追求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准运营的新时期,有必要持续推动变电站的一体化发展,结合技术赋能路径。本文概述了变电站监控平台的现状,并探讨了其中的集成思路。在此基础上,笔者从监控内容、监控设计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具体探讨了一体化集成技术,希望通过细致的分析,可以为变电站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质性指导。

    变电站通信电源监控模块集成技术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运用探析

    陈董秀赵瑜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力泛在物联网的建设,电力工程中对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不断扩大。在中国式现代化改革过程中,电力企业应结合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提高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运用水平。本次研究以某变电站为例,探讨了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通信电源监控系统

    基于卫星通信的多通道应急网络平台研究

    兰斌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海上石油作业过程中,可能面临台风、海上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威胁,造成海上石油作业的中断,甚至让作业人员面临人身安全风险。本文设计并实现多通道应急网络平台,基于卫星通信网络,保障在突发事故时,作业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保持通信的稳定性。

    卫星通信多通道应急网络平台

    如何构建6G时代的竞争力

    张乐丁源罗永兵
    16-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网络是数据的高速公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通信网络数据连接可靠性的期望越来越高,高传输速率、低延迟是目前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要求。5G商用以来,世界各国针对5G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和时代进步,5G技术难以满足未来数字社会的全面链接需求。目前,国内外厂商陆续对6G提出了相关战略,世界各大运营商相继启动了 6G的课题研究并发布相关白皮书,构建6G时代竞争力成为当今通信电子领域的重要话题。

    6G通信太赫兹关键技术

    5G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导频信道估计研究

    吴宏彦
    19-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5G新空口有望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为了应对5G新空口的复杂性需求,有必要在物理层处理中实现高效、高性能的算法。本文旨在优化5G新空口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信道估计,通过开发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自编码器,进行解调参考信号导频无线信道估计,并与传统的最小二乘信道估计方法相比较。本文指定了三个不同的实验场景,每个场景由不同的输入样本提供模型。此外,获取模型的数据是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此,本文采用了兼容5G的链路级模拟器,并创新性提出用5G数据生成工具来生成高质量的数据集。该方法有效地训练了自编码器,使其达到泛化的水平,使模型能够准确地估计信道,并且无需考虑信噪比和信道模型。与最小二乘信道估计方法相比,自编码器的性能优于传统的估计方法,因此是5G上行物理层处理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自编码器在所有信道类型和信噪比值上的估计误差平均比最小二乘方法低90%。

    5G新空口信道估计自编码器上行物理共享信道最小二乘法卷积神经网络信噪比

    基于R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机房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孙勇王宇李杉山韩文林...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房服务器持续在密闭、狭窄、无人的工作环境下运行,伴随着设备升温及散热条件等限制,容易造成温度过高出现故障、烧坏,甚至起火引发事故。目前,传统的机房温度监测方法限于电学方法、红外热成像探测法、光纤光栅测量法,较少涉及高精度、连续性测量方式。笔者采用在服务器机体表面引入光纤的方案,设计并搭建用于机房测温的R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实现集成化直接测量。该系统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强和响应时间快的优点,为机房温度安全监测和故障预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分布式光纤传感拉曼散射机房温度监测

    浮标数据云平台系统设计

    李听听赵晨陈刘伟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一种浮标数据云平台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北斗、天通、铱星、移动通信等多种通信接入方式;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入格式,把原本分散到本地服务器的浮标数据收集到云端;通过设置浮标数据不同的访问权限,实现浮标数据信息互联、互通。

    浮标北斗天通卫星通信云平台

    基于TCP状态机的LDoS攻击检测方法

    阿米娜古力·艾山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速率拒绝服务LDoS(Low-rate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是当代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的最大威胁之一。本文主要通过NS2仿真平台实现LDoS攻击,并利用TCP状态机模型建立HMM模型,计算TCP状态机拥塞控制四个参量求加权平均数,得到的值用NCPSD的值代替,作为判别有无攻击的依据,以此达到检测LDoS攻击的目的。

    LDoS攻击TCP状态机拥塞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