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沙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沙漠
中国沙漠

王涛

双月刊

1000-694X

caiedit@lzb.ac.cn

0931-4967253 4967256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中国沙漠/Journal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沙漠(荒漠)学科领域中唯一的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力图准确、迅速、快捷地报道我国在沙漠(荒漠)学科领域中的研究水平、进展、热点、动态与专项研究的全貌与流派。努力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动态,及时准确反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追踪报道具有荣获国家、省部级研究成果潜力的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有计划地组织文稿,系统地报道本学科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项目进展和成果,促进和引导学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凋落物分解特性

    李杰王亚军邱阳谢忠奎...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是甘肃省兰州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适生区窄、生长周期长,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一般长期连作,凋落物在地表分解.利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兰州百合器官(叶、茎秆、鳞茎、茎生根、根)的分解速率及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差异显著,分解速率鳞茎>叶>茎>根>茎生根;分解速率的差异由初始化学组成的差异导致,其中氮、碳/氮、木质素/氮对兰州百合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磷和镁对分解速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兰州百合的根和茎秆分解后会显著改变土壤中有机质、总碳、总磷的含量,促进了百合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兰州百合(Liliumdavidiivar.unicolor)凋落物分解速率理化性质

    干旱灾害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灌溉水平的门槛效应

    陈钦萍刘振滨杨建州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探究干旱灾害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机理,明晰灌溉水平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27个省份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模型测算农业技术效率,探讨农业技术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干旱灾害、灌溉水平与农业技术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1.09%,技术效率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西北和华北农业技术效率较低,华东和华中技术效率较高.干旱灾害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灌溉水平有利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当灌溉水平超过38.88%的门槛值时,会缓解干旱灾害对农业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

    干旱灾害灌溉水平农业技术效率

    中国沙区公路风沙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张克存安志山何明珠肖建华...
    22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公路风沙问题,回顾了中国沙区公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特点,围绕公路沿线风动力环境、沙害特征、致灾机理、风沙防治措施、防护体系结构组成和防护效益等,系统总结了中国沙区公路风沙防治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公路沿线流沙和戈壁地表以及区域自然特征的差异,兼顾风沙防治、绿色廊道建植与景观功效,确保沙区公路防护体系持续稳定和效能发挥,系统梳理了中国沙区公路3种典型风沙防治模式.基于中国公路网络骨架体系日益完善的切实需求和沙区公路安全运营面临的挑战,侧重加强高速公路风沙防治工程技术的提升,提出了中国沙区公路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沙区公路风沙危害防沙措施风沙防护体系

    黄河宁蒙段河道粗细双组分泥沙分选沉积特征

    郑玉峰贾晓鹏王远征
    23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宁蒙段河道淤积严重,阐明近源粗泥沙和远源细泥沙分选沉积规律对于河道淤积治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20根河道钻孔泥沙样品,通过粒径分布和元素矿物组成,分析了河道>0.05 mm、>0.08 mm和>0.1 mm粗泥沙沿河分选沉积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了近源粗泥沙和远源细泥沙沉积对于河道泥沙淤积的贡献.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段河道淤积的主要是来源于近源沙漠及其下伏砒砂岩区>0.08 mm的粗泥沙,而来源于上游黄土区<0.05 mm的细泥沙主要沉积在河道滩地,对河道淤积的贡献小于30%.因此,风水复合侵蚀引起的沿黄沙漠和下伏砒砂岩粗泥沙入黄是黄河宁蒙沙漠河段河道淤积的根源,也是该河段"悬河"的治理重点.

    分选沉积粗泥沙细泥沙宁蒙河道黄河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时空特征及动态解耦过程

    张旭红周成李艳艳周霖...
    24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压力与响应关系.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研究对象,以2004-2018年为考察时段,运用旅游经济发展指数、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动态变动指数对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借助解耦分析模型对两大系统的解耦过程给予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旅游经济发展在黄河流域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环境压力则具有显著的河段差异性特征,上游省区生态环境压力较小,而中下游省区环境压力较大且生态治理形势严峻.(2)在时间上,青海、甘肃和宁夏旅游经济呈起点较低但发展较快的特征,而河南与山东起点较高但变化不大.生态环境压力变化并未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规律,山西为生态环境压力变动低等级省区.(3)多数省区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两大系统2004-2018年呈由扩张性耦合到弱解耦、由弱负解耦到强解耦状态转变,解耦关系趋向良性方向发展.最后,从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注重生态环境治理、建立系统解耦机制等方面提出黄河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系统解耦与响应策略.

    旅游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压力动态解耦黄河流域

    浸种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李怡彬史贵红师桂英杨宏羽...
    251-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种子表面消毒处理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寻找调控植株生长的关键细菌与真菌类群,本研究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分析了种球浸种处理后百合植株苗期根际土壤细菌及真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浸种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丰度,改变土壤真菌和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真菌Penicillium相对丰度显著增加,Microascus、Chaetomi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roteobacteria及其成员属Devosia、Mesorhizobium、Pseudarthrobacter 相对丰度显著降低.Flavobacterium 和 Jatrophihabitans 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浸种处理诱导百合幼苗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益生真菌Penicillium及其种P.aurantiogriseum,益生细菌 Flavobacterium、Jatrophihabitans 富 集,有害细菌Devosia 减少,提高土壤健康性,促进百合幼苗生长.

    兰州百合(Liliumdavidiivar.unicolor)浸种细菌群落真菌群落生长发育

    中国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氮、磷含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胡延斌张强肖国举仇正跻...
    26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占据陆地大片区域,主体位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新疆及青藏高原.半干旱区处于季风和非季风的边缘,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敏感.探究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对作物生产和碳储存的影响机制及固碳潜力,对提高区域作物生产水平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区位于中国宁夏南部典型半干旱区,基于2017-2019年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生产对土壤有机碳以及氮磷的响应,运用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取样的方法,开展耕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及碳氮比(C/N)对玉米生产水平及有机碳储存的影响研究,分析农田SOC的合理贮存范围.结果表明:(1)SOC、STN、STP含量对玉米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一定阈值内SOC、STN、STP含量及土壤C/N对玉米产量表现出积极的正效应,而当SOC、STN、STP以及C/N分别超出10.00g·kg-1、1.00 g·kg-1、0.85 g·kg-1、8.50的阈值后,玉米产量的增长出现减缓,甚至下降趋势;(2)研究区域SOC含量从3.00 g·kg-1增加至13.00 g·kg-1的阈值,对籽粒有机碳、蛋白质、淀粉、粗脂肪、可溶性糖等含量的提升呈现积极的正效应,分别增长43.47%、77.13%、52.16%、56.92%、116.71%,均呈先快速增长,后逐渐趋于平缓趋势.而SOC对籽粒全氮和全磷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STN、STP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弱;(3)研究区作物耕层SOC、STN、STP含量与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SOC、STN、STP含量过高,作物固碳潜力基本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较好反映了研究时间段内SOC、STN、STP含量与作物生产水平及提高SOC储存的关系.本研究认为宁夏南部半干旱区,农田 SOC、STN、STP、C/N的合理阈值分别为 10.00-12.00 g·kg 1、0.80-1.10 g·kg-1、0.70-0.85 g·kg 1、8.00-9.00.

    半干旱区土壤有机碳产量品质固碳潜力

    短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沙质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王怀海黄文达何远政牛亚毅...
    274-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模拟气候变化,探究短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沙质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揭示沙质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对短期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短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2)在自然温度下,与自然降水相比,降水减少40%时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氮(MBN)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87.9%和98.8%;降水减少60%时土壤碱性蛋白酶(S-ALPT)活性最低,降幅达32.8%.(3)在增温条件下,与自然降水相比,降水减少40%时土壤MBC和MBN含量最低,降幅分别为25.67%和48.16%,土壤脲酶(S-UE)活性最高,增幅20.42%.(4)土壤pH与3种土壤酶活性正相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负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纤维素酶(S-CL)活性负相关,与S-UE、S-ALPT活性正相关.

    增温降水减少沙质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

    《中国沙漠》投稿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