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沙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沙漠
中国沙漠

王涛

双月刊

1000-694X

caiedit@lzb.ac.cn

0931-4967253 4967256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中国沙漠/Journal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沙漠(荒漠)学科领域中唯一的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力图准确、迅速、快捷地报道我国在沙漠(荒漠)学科领域中的研究水平、进展、热点、动态与专项研究的全貌与流派。努力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动态,及时准确反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追踪报道具有荣获国家、省部级研究成果潜力的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有计划地组织文稿,系统地报道本学科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项目进展和成果,促进和引导学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兰布和沙漠10种植物叶片PV曲线水分参数与解剖特征关系

    段瑞兵张瑞王乐乐张亚鑫...
    20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灌木在荒漠化防治和植被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方面.然而,沙漠灌木通过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适应干旱环境的机制仍不清楚.对乌兰布和沙漠10种常见植物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的叶片压力-容积(PV)曲线水分参数、叶片解剖和结构等特征及其适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0种植物在PV曲线水分参数(PV性状)和解剖特征差异显著.(2)C3植物和C4植物在PV性状、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C3植物的失膨点水势(Ψtlp)和饱和含水时的渗透势(Ψ0)值较高,但叶片水容(Cleaf)较低.C3植物的叶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显著低于C4植物,而SLA和LDMC显著高于C4植物.(3)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与Ψtlp、Cleaf和弹性模量(ε)等PV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且不同光合作用途径植物叶片解剖特征与PV性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差异.

    干旱区失膨点水势解剖结构特征光合作用途径

    河西走廊绿洲农业水生产力提升的途径与对策

    任珩赵文智杨荣杜泽玉...
    217-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生产力指单位体积或价值水资源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或价值,提升水生产力是荒漠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河西走廊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主要的绿洲农业生产区.河西走廊在绿洲灌溉农业、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水生产力低仍深刻地影响着绿洲发展.本文梳理了河西走廊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绿洲土壤有机质和持水力特点及其与水生产力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提升土壤有机质、土壤持水力的途径来提高绿洲水生产力.建议绿洲管理中应尊重绿洲化过程规律,保护灌漠土资源,严格限制将有较好生产力的灌漠土耕地转化为非耕地;根据土壤状况确定优先改良的土壤,尤其是表层有机质含量1.0%~1.8%和田间持水量20%~25%的土壤;从地表水配置、耕作、施肥和作物布局优化等多方面提升绿洲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持水力,以实现河西走廊绿洲农业水生产力提升.

    河西走廊绿洲水生产力土壤有机质田间持水量

    湿沙表面风蚀的动力过程与风干效应

    王彬韩庆杰刘冰孙向波...
    225-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干效应是影响湿沙表面风蚀传输过程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湿沙表面风蚀动力过程的作用机制,利用风洞装置模拟了低风速下湿沙表面风干过程.结果表明:(1)高湿度(>10%)湿沙表面的风干过程呈现三项式分布的"S"形变化特征,即定风速下表面湿度的下降速度呈现出前快中慢后快的特点,并且变化的转折点湿度为5.12%,证明了高湿度沙面风干过程开始加速与风蚀发生几乎同步.(2)低湿度下(<5.12%)风干速度及风蚀显著同步加快的湿度阈值(0.829%)接近于M1.5,湿沙表面风蚀可能与颗粒间水分存在形式相关.由此推断,湿沙表面的风干效应与风蚀过程存在互馈关系,即湿度降低至一定阈值,风蚀就会发生,同时风蚀过程会加速风干,此阶段的风干效应则呈线性变化特征.在实验获得的风干效应模型基础之上,建立了湿沙表面起动摩阻风速、风蚀模数随湿度变化的方程,这有助于了解湿沙表面风干过程中风蚀参数的变化特征.

    风干效应湿沙风蚀动力过程起动摩阻风速风蚀模数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对鼠类扰动的响应

    石盼洋陈宏伟董建瑞赵文勤...
    236-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命植物是维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绿洲交错带稳定性的重要植被,鼠类扰动在多方面影响短命植物的生长.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短命植物为研究对象,在该区域有、无鼠类扰动的情况下,对短命植物生长状况、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鼠类扰动改变了短命植物的性状,扰动区的短命植物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区,株高显著低于对照区.(2)鼠类扰动增加了短命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3)鼠类扰动使土壤全磷、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总盐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4)对照区短命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有显著的相关性,扰动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理化因子可以很好地解释短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在对照区和扰动区对短命植物多样性的累计解释率分别为97.99%和86.84%.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适度的鼠类扰动在局域生境中会显著改变土壤理化特性,从而显著提高短命植物的多样性,对提高荒漠干旱性区域的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短命植物鼠类扰动冗余分析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陕甘宁地区2004-2020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韩群柱朱玲仪鄂昱汀付芳斌...
    24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状况、以最小的城市土地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深入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本文以陕甘宁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和外部环境的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研究区2004-2020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第一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率为[0.630,1],波动幅度接近50%,显示陕甘宁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调整后的城市土地效率值与第一阶段相比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如果不考虑随机误差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传统DEA模型分析高估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2)2004-2020年,陕甘宁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在时间维度上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维度上陕西综合利用效率最高、甘肃次之,宁夏最低.(3)17年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莫兰指数存在3次正负交替现象,但2012年之后,高聚类范围从陕西省向外扩展.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显著,需进一步构建各城市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区域间的共同协调发展和优势互补格局,以期促进研究区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

    陕甘宁三阶段DEA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相关分析

    基于原位风沙流观测的广冲击角的溅射函数构建

    蒋缠文董治宝罗万银钱广强...
    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沙流中沙粒与床面的相互作用机理是风沙物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由于沙粒运动的复杂性,数值模拟的研究结果通常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以实验手段得到的击溅函数对于理解粒-床碰撞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饱和风沙流内气流对碰撞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共识,学者们通过大量的无风碰撞实验进行击溅函数研究.然而,由于测量技术的限制,典型冲击角度(10°)下的粒-床碰撞过程的实测数据很少.鉴于数值模拟和无风碰撞实验都表明击溅函数对冲击角度较为敏感,基于高速摄影技术在风洞内获得了松散沙床表面大量冲击角在10°左右的粒-床碰撞过程,并结合前人沙粒离心发射器(冲击角20°~50°)的实验结果,构建了涵盖广泛冲击角度的溅射函数,这些函数能够适用于前人不同实验条件的风洞实验结果,这对未来的风沙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击溅函数跃移运动风洞实验粒-床碰撞过程高速摄影技术

    干涸湖床盐碱粉尘湍流释放的大涡模拟

    姚顺予郭晏宏白慧敏刘东伟...
    261-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湍流动力抬升是土壤风蚀过程中地表起尘的重要机制,因其高频度发生,是长时间尺度区域和全球大气中沙尘的重要贡献因素.以内蒙古查干淖尔湖干涸湖床沉积物为模拟对象,在理想大气边界层条件下开展不同大气稳定度和背景风的大涡模拟,探究干涸湖床沉积物湍流起尘的动力学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表受热产生间歇性湍流引起地表沙尘排放.(2)感热通量和摩擦速度均对地表沙尘排放量和近地层沙尘浓度有正向影响.风速和感热通量的增加会使得地表沙尘排放量和近地层沙尘浓度变高.(3)背景风弱而地面感热通量较强时,强垂直涡的形成更频繁,垂直速度显著提高,在热对流和大气不稳定性的驱动下地表更易起尘.

    对流湍流大涡模拟沙尘感热通量摩擦速度查干淖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