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品学报
中国食品学报

罗云波

月刊

1009-7848

chinaspxb@vip.163.com

010-65223596 65265375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中国食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全国众多食品刊物中唯一的由国家一级学会创办的、代表我国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纯学术期刊,刊载内容主要有:食品及食品工业发展相关的原辅料、工艺、包装、机械、检测、安全、流通、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以及国内外食品科技发展动态等方面的综述文章。读者对象为从事食品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设计和管理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豆蛋白对不同晶型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魏宇君肖华西林亲录李乐...
    254-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种晶型的淀粉即大米淀粉(A型)、马铃薯淀粉(B型)、豌豆淀粉(C型)为原料,探究大豆蛋白对不同晶型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差示量热扫描仪、模拟体外消化等手段分析处理前、后淀粉的结构、功能及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对不同晶型的淀粉作用后,O-H伸缩振动的吸收峰向更高方向偏移,To、Tp的值均增加,糊化温度均升高.与大豆蛋白作用后,大米淀粉的RDS含量下降至37.56%,马铃薯淀粉的RDS含量下降至7.48%,豌豆淀粉的RDS含量下降至9.23%.整体表现为颗粒聚集程度加强,热稳定性提高,结构稳定性增强和消化性降低.不同晶型淀粉间结构的差异性为:A型淀粉表现出结晶区有序性更高,不易老化的特性;B型淀粉表现出更易糊化,消化性降低幅度更大的特性;C型淀粉表现为复合后形成类似"丝状"的结构.上述结果说明,蛋白对不同晶型淀粉作用后对特性的改善起到了作用,且不同晶型淀粉之间的表现存在差异.

    大豆蛋白淀粉晶型理化特性

    青柿子提取物抑制消化酶活性与降血糖效应

    刘婧任维维屈佳林李珉梦...
    264-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青柿子提取物对人唾液α-淀粉酶(HSA)、猪胰腺α-淀粉酶(PPA)、α-葡萄糖苷酶(α-Glu)的抑制作用及餐后血糖变化,以青柿子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丙酮萃取和大孔树脂纯化法制备青柿子提取物,通过酶活性抑制率分析、酶动力学分析和酶荧光猝灭试验研究青柿子提取物体外抑制酶的效果及机制;通过小鼠实验验证青柿子提取物对餐后血糖水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青柿子提取物抑制HSA、PPA、α-Glu活性,抑制类型均为混合性抑制,半抑制浓度值(IC5o)分别为(16.18±0.17),(13.57±0.30),(3.22±0.03)µg/mL;HSA、PPA、α-Glu酶与青柿子提取物均有1个结合位点,说明青柿子提取物作用于HSA、PPA、α-Glu酶的荧光发色基团,自发形成复合物,引起HSA、PPA、α-Glu酶发色基团周围微环境的改变和酶内源性荧光淬灭,从而抑制酶活性.动物实验表明青柿子提取物可明显降低小鼠餐后血糖水平,提示青柿子提取物通过抑制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活性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青柿子提取物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机制餐后血糖

    乳铁蛋白调节高脂饮食小鼠糖脂代谢的机制

    王无忌李丽李妍羿张婧...
    280-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乳铁蛋白(LF)调节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方法:选取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组,正常饮食)、模型组(M组,高脂饲料+饮纯水)、乳铁蛋白治疗组(Y2组,高脂饲料+饮2%乳铁蛋白水),连续喂养12周.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在第12周取附睾周围腹腔脂肪组织,测定内脏脂肪率.使用商业酶分析试剂盒测血糖、血脂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胰岛素水平,16S rRNA测序法检测小鼠的肠道菌群,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乳铁蛋白干预12周后,Y2组小鼠相比于M组小鼠内脏脂肪率下降31.05%,血糖(5.92mmol/L)、胰岛素(19.60 mmol/L)、总胆固醇(3.17 mmol/L)、甘油三酯(0.28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84 mmol/L)与M组相比均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88 mmol/L)与M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乳铁蛋白干预降低了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值,增加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颤螺旋菌、大肠埃希菌、脱铁杆菌的相对丰度,调节了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异常,控制了脂肪的积累.结论:乳铁蛋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来调控脂肪积累,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

    乳铁蛋白肠道菌群代谢紊乱短链脂肪酸

    果糖对SD大鼠肝脏及胰腺功能指标的影响

    甘倩云宋歌彭文婷王勇...
    28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果糖的摄入对大鼠肝脏和胰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果糖健康消费提供指导.方法:SD大鼠分别被饲喂含有0%(CON),7.5%(LFD),12.75%(MFD),35.0%(HFD)果糖的日粮8周后,二氧化碳麻醉后断颈处死,收集血液、肝脏和胰腺组织,通过免疫生化分析和免疫印迹等手段分析肝脏和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不同剂量果糖处理组的大鼠体质量和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LFD组和MFD组血脂、肝脏和胰腺相关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HFD组大鼠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最高.HFD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低,且与CON组相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丙二醛水平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比值显著升高(P<0.05).HFD组大鼠肝脏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和谷胱甘肽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脂肪积累相关PAT家族蛋白表达总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HFD组大鼠血液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CON组、LFD组和MFD组(P<0.05),且胰岛出现明显萎缩现象.本研究还发现HFD组大鼠血液尿酸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0.05).结论:高剂量果糖影响SD大鼠肝脏和胰腺多个功能相关参数,对肝脏和胰腺功能具有潜在的损伤作用.中、低剂量果糖对大鼠肝脏和胰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果糖肝脏胰腺功能指标

    添加小米对老面发酵小麦面团的微生物多样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刘俊利赵巍张爱霞李朋亮...
    299-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微生物生长代谢对老面馒头质地和品质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老面发酵小麦(SW)/小麦-小米(SM)面团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功能差异,并对小麦/小麦-小米馒头的物理特性及其与微生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SM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较低.真菌较细菌的丰富度高,而多样性较低.2组微生物菌群组成相似,细菌的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和片球菌属,优势菌种为面包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在SW和SM中均差异显著(P<0.05).真菌的绝对优势菌属为酵母属,由酿酒酵母组成.KEGG分析显示,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氨基酸代谢是SM中代谢旺盛的通路,而碳水化合物、脂质、维生素和核苷酸代谢在SW中显著上调(P<0.05).老面发酵对不同种类馒头的品质和质地特性产生了影响,相比于小麦馒头,小麦-小米馒头硬度、比容、咀嚼性较高,而弹性、内聚性较低.乳酸菌可以改善馒头的质地特性,这取决于菌属种类,低丰度菌属与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为探明微生物组成与老面馒头物理特性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筛选、改善品质的潜在微生物提供了参考.

    老面小米微生物多样性质构比容

    反复/连续湿热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及其性质分析

    封永婷许美娟赵晓冬杨佩瑜...
    313-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目前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存在的复合率低、工艺复杂、产生工业废液污染物等问题,本研究利用反复/连续交替湿热技术制备高复合率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大豆卵磷脂复合物,并对优化的复合物进行结构、理化和预测血糖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高复合率条件为:湿热处理温度140℃,连续湿热处理时间4h,反复湿热处理6次,交替周期为2周期,得到复合率最大(59.05%)的淀粉-卵磷脂复合物.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大豆卵磷脂特有的2个吸收峰(2710 cm-1和2680 cm-1)在复合物中未出现,验证了此改性技术成功地将大豆卵磷脂复合在淀粉的螺旋空腔中,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观察到复合物在衍射角20°时衍射峰强度明显增加.此外,复合物冻融稳定性明显提升,预测血糖指数显著降低.结论:反复/连续交替湿热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操作简单的物理改性技术,提高了淀粉-卵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并显著降低了淀粉的预测血糖指数,为淀粉复合物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高直链玉米淀粉卵磷脂复合物湿热处理预测血糖指数

    电场辅助冰温和超冰温贮藏对生鲜牛肉品质的影响

    徐毓谦谢菲菲张德权李欣...
    32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电场辅助冰温和超冰温贮藏对生鲜牛肉品质的影响,以牛米龙肉为试验材料,分析电场(设备输出电压3 300~4 000 V,电流0.04 A)辅助冰温(-1 ℃)、超冰温(-3 ℃)和非电场(对照组)条件下贮藏0,7,14,21,28,35 d牛肉pH值、色泽、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BARS)含量、蒸煮损失、质构、T2弛豫时间及挥发性气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35d时,-1℃+电场组的pH值为5.84、TBARS值为0.55 mg MDA/kg、蒸煮损失为31.84%,显著低于-1℃组的5.97、0.60 mg MDA/kg和36.19%(P<0.05);-1 ℃+电场组a*值为10.22,显著高于-3℃组(7.83)和-3℃+电场组(9.63).贮藏21d时,-1 ℃+电场和-3 ℃+电场组的菌落总数分别为4.87 lg(CFU/g)和5.04 lg(CFU/g),TVB-N含量为10.03 mg/100 和 10.15 mg/100g,显著低于各自的对照组[5.36 lg(CFU/g)和 5.43 lg(CFU/g),10.85 mg/100 g 和 10.50 mg/100 g];同样的,在贮藏第28天,-1 ℃+电场组P21(86.93)和-3℃+电场组P21(89.69)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84.94和86.87,P<0.05).-3 ℃+电场组硬度在贮藏到35 d时为84.95 kg,显著高于-3℃组(77.71 kg,P<0.05).在同一贮藏时间点,冰温组与超冰温组牛肉间各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电场处理组牛肉色泽、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及恢复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场辅助冰温、超冰温贮藏可有效改善牛肉的品质和新鲜度,延缓品质劣变.

    电场冰温超冰温牛肉品质

    3种石榴果皮褐变与活性氧及膜脂代谢关系分析

    刘倩婷郭晓宏杜佳铭王彩莲...
    33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榴冷藏过程中果皮易发生褐变,使贮藏品质下降.不同品种的石榴耐贮性不同.本文以"突尼斯软籽""净皮甜"和"骊山红"3种石榴作为原材料,探究其在(4±0.5)℃,相对湿度85%~90%贮藏条件下的果皮活性氧代谢、膜脂代谢相关指标变化及差异,并分析上述指标与褐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褐变指数升高,"突尼斯软籽"石榴果皮维持较低的褐变指数,贮藏第90天仅达到1.25,而"净皮甜"果皮褐变指数高达3.85;果皮的O2·-和·OH清除率下降,其中"净皮甜"和"骊山红"果皮的·OH清除率在贮藏第90天为0.97%和4.12%;活性氧水平提高,"突尼斯软籽"石榴果皮O2·-生成速率在贮藏结束时为25.31 µmol/min·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CAT)活性变化不明显;内源性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含量显著减少,贮藏第60天后,突尼斯软籽石榴GSH含量维持在252.9~273.7 μmol/g,高于其余2个品种,"骊山红"石榴果皮ASA含量在108.0~121.8 μg/g之间,处于最高水平.3种石榴果皮的细胞膜透率增加,丙二醛(MDA)不断累积,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石榴果皮褐变与活性氧代谢中O2·-和·OH的清除率、过氧化氢含量、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O2·-生成速率呈正相关关系;与膜脂代谢中细胞膜透率和丙二醛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证实石榴果皮褐变与活性氧代谢及膜脂代谢密切相关,且"突尼斯软籽"石榴的贮藏品质与"净皮甜"和"骊山红"存在明显区别.

    石榴果皮褐变活性氧及膜脂代谢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固态植物精油保鲜剂特性表征及其对气调包装卤鸭脖耐贮性的影响

    余文志田雨晴周磊禹凯博...
    346-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化学封装及纳米二氧化硅物理吸附原理,以机械挤压造粒法制备固态植物精油(茶树精油与肉桂精油质量比为2∶1)保鲜剂,探究这种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对卤鸭脖的保鲜效果.红外分析证实复合精油被有效包封,气-质谱联用结果表明保鲜剂中精油含量为12.41%,包封率为73.87%.常温贮藏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卤鸭脖贮藏第2天即可见白色菌落,贮藏4d内pH值呈不断下降趋势,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上升,表明贮藏期间卤鸭脖中脂肪及蛋白质持续氧化降解.单独气调(70%N2/30%CO2)组或保鲜剂组在第4天时出现白色菌落,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和挥发性盐基氮的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更缓慢,表明单独气调或保鲜剂均能有效延缓卤鸭脖的品质劣变.精油固态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抑制卤鸭脖微生物的生长,到第6天时才出现白色菌落,且能明显抑制其贮藏期间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说明气调结合固态植物精油保鲜剂处理能提升卤鸭脖的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植物精油固态保鲜剂气调包装卤鸭脖货架期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粪肠球菌乳源分离株的安全性

    沈婷婷马昕玮路镜达李伟程...
    359-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粪肠球菌为同型发酵乳酸菌,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然而,很多粪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使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以粪肠球菌乳源分离株为研究对象,探究粪肠球菌乳源分离株的安全性.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5株粪肠球菌乳源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NCBI数据库中下载的21株粪肠球菌粪便分离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粪肠球菌整体基因组长度为(2.93±0.13)Mb,GC含量在(37.43±0.13)%,转运RNA(tRNA)有(56±4)个,编码序列(CDS)数量在(2 768±146)个.粪肠球菌乳源分离株平均基因组长度与粪便分离株无显著差异,而平均CDS数量显著高于粪便分离株.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同分离源的菌株聚类在同一进化分支,该结果与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聚类结果基本一致.乳源分离株含有5~11种耐药基因、8~24种毒力因子及18~31个可移动遗传元件,与粪便分离株相比较,乳源分离株平均每株菌少携带3个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多2.4个可移动遗传元件.因此即使是在乳制品中分离得到的粪肠球菌,也存在致病的风险,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粪肠球菌比较基因组学乳制品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