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李长明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917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漂浮骨瓣减压术在轻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应用

    李庆之王强张涛李涛...
    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漂浮骨瓣减压术在轻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39例轻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均采用漂浮骨瓣减压术。结果:39例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压,效果均理想。结论:漂浮骨瓣减压术应用于轻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疗效显著。

    颅脑/外科学漂浮骨瓣减压术外科

    细胞黏附分子在根尖周病中的表达

    甄文芳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在根尖周病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探讨炎性细胞浸润的机理。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病例取病灶组织,每一标本分成两份,一份进行HE染色,组织研究进行诊断分类,另一份进行RT-PCR检测,对根尖病灶组织形貌结构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42例中30例被诊断为慢性根尖周肉芽肿,12例被诊断为根尖囊肿。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在40例病例中出现阳性表达结果,细胞黏附分子的活性增强,而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未见阳性表达。结论:根尖病灶炎性细胞多分布与血管周围,血管与炎性细胞浸润有着密切的关系。提示由于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差异,使不同类型的炎症具有不同类型的炎性细胞浸润。根尖病灶从小到大,由肉芽肿到囊肿都可以见到血管细胞黏附分子阳性表达,表明病灶的扩大与迁延,病变的发展过程离不开细胞黏附分子的免疫识别与作用。

    细胞黏附分子根尖周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析

    张静
    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析。方法: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48例未发生子痫,1例发生产时子痫,1例发生产后子痫。结论:综合系统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及治疗可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病临床分析护理及治疗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疗效观察270例

    李燎原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行无痛人工流产孕妇2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35例;对照组孕妇接受生理盐水+丙泊酚麻醉法,观察组则给予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麻醉法,通过比较两组孕妇术前麻醉效果,麻醉前后SPO2、SBP、DBP、HR的变化,孕妇术后、出院时的疼痛感及丙泊酚使用剂量指标分析讨论二者联合使用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的麻醉效果有效提高,术后及离院时的疼痛感显著缓解,丙泊酚的使用剂量也显著减少,且两组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麻醉后的SBP、DBP、HR和SPO2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丙泊酚、芬太尼的联合方法具手术时间短、镇痛效果强、镇静时间长、缓解宫缩痛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因此,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使用无痛人工流产

    睾丸扭转诊疗体会

    张安明
    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扭转诊治时机。方法:收治睾丸扭转患者34例。结果:全组34例,其中睾丸扭转25例,附件扭转9例,术中发现睾丸坏死切除23例,仅2例复位后切开睾丸白膜有渗血,睾丸颜色恢复而保留睾丸。其中14例征求家长意见后做对侧睾丸固定术。结论:睾丸扭转应尽早诊断。如怀疑应尽早探查手术。

    睾丸扭转附件扭转探查手术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5例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胡振平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与诊治,从而观察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机制与诊断结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资料性分析,通过观察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从而体现其诊断的有效性及其价值。结果:通过临床检测发现,伴有心绞痛发生的患者占诊断人次27%,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51%。45例中有38例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其总阵次为318阵次,平均每1例发生6。75阵次。通过统计发现,病患在6:00~12:00时,发生阵次次数最多,高达286阵次,占了总阵次的51%,其次是0:00~6:00时,发生阵次有154阵次,占了总阵次的31%,下午4:00~晚上10:00发生74阵次,占总阵次15。1%。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有效性,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对于发现心肌缺血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联机干粉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赵秀荣
    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使用Bicart联机干粉达到超纯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2011年1月之前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使用普通B液行血液透析治疗(普通B液组),更换应用Bicart联机干粉透析1年(Bicart组),更换前及1年后留血标本对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电解质等进行测定。结论:Bicart组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

    Bicart联机干粉超纯透析C-反应蛋白

    院前急救病例特点的分析19335例

    陈嘉李玉婷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抢救处理功能。方法:分析急救中心樊城站院前急救193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病种人数、院前死亡病种、病因分布等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院前急救病因中以创伤和心血管疾病为主,院前急救中死亡病例中>60岁(52。27%);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疾病39。70%和创伤23。58%。结论: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出相应急救对策。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前死亡率。

    院前急救策略病例特点

    单孔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56例

    冯世军郭伟
    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单孔胸腔镜下T3及T4水平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治疗经验。方法:收治原发性手汗症患者56例,均在单孔电视胸腔镜下行T3及T4水平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患者手汗症复发情况及术后代偿性多汗的情况。结果:全组术后手足多汗症状立即消失,双手干燥温暖;手术后2~5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5±0。8天;本组病例未见手术死亡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见Homer's综合征出现及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一系列优点。

    原发性手汗症胸腔镜手术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老年牙列缺损修复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陈继军
    107-108页

    牙列缺损老年影响因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