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李长明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917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序贯超滤透析并调钠透析预防透析低血压

    王迎春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序贯超滤透析配合调钠透析在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维持性血透患者9例,采用单周常规透析(常规组),双周序贯超滤透析配合调钠透析(实验组)两种不同模式,各透析180次,观察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发生低血压104次,实验组12次。结论:序贯超滤透析配合调钠透析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序贯超滤透析调钠透析透析低血压

    中药联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植入22例临床分析

    胡杰邓雅静
    111页

    胎盘植入中药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8例临床分析

    杨金乾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98例,对其住院期间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结果:除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转上级医院外,其余患者均安全出院,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加强孕期管理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妊娠高血压治疗预防

    盐酸甲氧氯普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黄霞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甲氧氯普胺(以下统称胃复安)用于剖宫产手术自控镇痛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机率。方法:收治无妊高征等其他合并症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都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观察组的产妇手术即将结束时从墨菲氏管里静滴胃复安10mg,对照组的产妇用安慰剂生理盐水10ml。结果:两组间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发生机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胃复安能降低剖宫产手术自控镇痛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机率。

    盐酸甲氧氯普胺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恶心呕吐(PONV)

    纳洛酮治疗急性中毒的疗效观察

    王建民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中毒的疗效性,安全性。方法:将60例入院患者对症处理并加用纳洛酮0。8m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推,然后4mg纳洛酮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以纳洛酮0。4~1。2mg静脉点滴,1~2次/日。结果:患者根据纳入标准,严格选择病例,纳洛酮对快速逆转意识障碍、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有显著作用。结论:纳洛酮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而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纳洛酮急性中毒疗效

    闭合性置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许万州高丽
    115页

    交锁髓内钉胫骨骨折闭合复位C形臂

    纳洛酮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王飞飞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纳洛酮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小时内的A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纳洛酮2mg静滴治疗,1次/日,联合血栓通0。25静滴,1次/日,共14天,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治疗,1次/日,胞二磷胆碱0。75静滴治疗,1次/日,两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4天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14天后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85%)较对照组(71。67%)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疗效

    急性脑梗死血栓通纳洛酮

    黛力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77例疗效观察

    刘海英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黛力新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筛选评分,对符合抑郁状态患者77例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黛力新,每天早、中各服1片,治疗6周。对照组口服盐酸阿米替林25mg,早、晚各服1次,治疗6周。并在治疗第2、4、6周末分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抑郁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加用黛力新可明显改善抑郁。

    黛力新多虑平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谭继华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后路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钉棒系统对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每例患者均行术前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常规C型臂X线机床旁监控下置钉,根据术前神经功能评价及影像学资料决定是否行椎板切除减压及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12个月。X线及CT扫描复查示骨折复位率90%以上,椎管无狭窄,平均骨愈合时间3个月。其中10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无改善,其余均有2~3级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单等优点,且复位满意,减压充分,不失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胸腰椎骨折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诊治分析

    綦雪梅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及社区医生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水平,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眩晕患者的诊治。方法:将30例眩晕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和位置诊断试验检查,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予手法复位。结果:30例患者眩晕症状缓解、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总有效率95。3%;容易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及美尼埃病。结论:积极开展眩晕继续教育,提高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及眩晕诊疗水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美尼埃病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