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李长明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917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189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

    欧静德邓国生何江
    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对1890例儿童肺炎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检测1890例,检测阳性549例,阳性率为29。05%。其中,男童检测1195例,阳性301例,阳性率25。19%;女童检测695例,阳性248例,阳性率35。68%。结论: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方法简便,特异性强,是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有效方法。

    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MR胆管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冰
    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R胆管水成像技术在胰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4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应用MR胆管水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均使用脂肪抑制技术(Fat suppression technique),二维成像经多角度扫描(Two-dimensional imaging by multi-angle scan),三维成像经MIP重建(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MIP reconstruction)处理。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检查,而且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胰管结构显示清晰,各类病变部位和病变的性质均显示清晰,诊断结果示胰头癌4例(10%),壶腹癌3例(7。5%),肝门胆管癌3例(7。5%),胆总管癌3例(7。5%),胆管囊肿4例(10%),病变包括胆管结石23例(57。5%)。结论:MR胆管水成像技术检查胰胆管系统疾病具有图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诊断明确等优点。

    胰胆管系统疾病MR胆管水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

    胆道恶性梗阻的CT影像表现

    黄勇吕天甫王庆荣解绍春...
    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恶性梗阻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诊断胆道良恶性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资料齐全的26例恶性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CT征象,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7例,壶腹部癌4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合并胆囊癌1例。结果:胆道恶性梗阻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截断征”、“双轨征”,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等。结论:CT检查对有无胆道梗阻、梗阻水平判断及良恶性判定较准确是诊断胆道梗阻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胆道梗阻恶性肿瘤影像学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林花
    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价值。方法:2003年~2010年收治先天性心脏患者400例,回顾性分析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400例患者分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和成人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再分为非青紫型和青紫型心脏病。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心脏解剖结构,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的必要诊断方法,能够准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价值

    化疗联合化125I粒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刘富民魏林
    230页

    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改变

    杨红煜
    231页

    脑卒中脑心综合征心电图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李向丽李明全高杰
    23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5例,小肠4例,结肠1例,直肠2例,食管1例,肠系膜1例。14例中,恶性11例,良性3例。结论:CT可作为GIST常规检查方法,其敏感性高,定位相对清楚,并对定性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鉴别诊断

    早发性乳腺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崔莹
    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早发性乳腺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声像学特征,以提高超声医生早期诊断的技术。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228例,其中早发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和普通乳腺癌患者(对照组)各114例,比较两组患者二维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结果:观察组横径大小、纵横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前后径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衰减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有可比性差异(P<0。05),而在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病灶形态、边界清晰度、有无高回声晕、钙化灶和毛刺征或蟹足征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有可比性差异(P>0。05)。结论:早发性乳腺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具有横径大而纵横比小、多见内部回声不均匀及后方衰减较少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早发性乳腺癌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乳腺癌早发性彩色多普勒超声

    18F-FDG SPECT/CT在肺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贾晓娟王雪晴许泽清唐彩华...
    234-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检查在肺腺癌诊断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肺腺癌病例同时进行18F-FDGSPECT/CT检查和CEA检测,怀疑复发病例进行CT增强扫描和临床随访,以进一步确诊。结果:40例患者中,18F-FDGSPECT/CT检查发现原发灶25,胸内扩散19例,远处转移16例。CT示原发灶24例,胸内扩散21例;远处转移15例。CEA增高20例,不高18例。结论:18F-FDG SPECT/CT检查结合CEA检测是肺腺癌术后复发的可靠检查方法。18F-FDG SPECT/CT检查异常显著高于CEA升高,提示18F-FDG SPECT/CT检查是肺腺癌术后复发的较好方法,18F-FDGSPECT/CT检查结合CEA检测可以提高肺腺癌术后转移的诊断率和准确性,在肺腺癌术后复查时联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肺腺癌复发18F-FDGSPECT/CTCEA

    复合伤并发感染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刘文玉甘凤丽王利王薇雅...
    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复合伤并发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对评估病情进展与转归的意义。方法:将58例复合伤患者依据感染情况分重度感染组、轻度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对3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轻度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P>0。05),重度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项凝血指标特别是DD的检测可作为复合伤重症感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前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感染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