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频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杨绿敏胡萍香张磊蔡玉英...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30例,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影像学表现。结果:高频超声检查显示,患侧胸锁乳突肌上、中、下段厚度均大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内部血流较差、肿块形态多为不规则状、不完整包膜,胸锁乳突肌不均匀回声、肌肉纹理回声杂乱,而健侧与之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效果显著,可清晰观察病理特征,尤其在内部肿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高频超声诊断

    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蒋书情曾辉周平喻仑...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应用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7例,均于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病理结果,计算诊断效能。结果:67例患者病理检查提示,发生淋巴结转移24例,其中鳞癌7例,腺癌13例,腺鳞癌3例,肺泡癌1例;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6。05%、准确性为88。06%、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94。87%。结论:应用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和评估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PET/CT纵隔淋巴结转诊断

    彩超联合心电图在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价值分析

    严骄俊熊开玲何俊璇谯朗...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彩超联合心电图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应用彩超诊断;观察组在彩超基础上联合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左心室扩大以及左心室肥厚检测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联合心电图在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具有显著效果,优于彩超诊断,对高血压性心脏病阳性检出率更高。

    彩超心电图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的应用分析

    郭建伟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6月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60例,治疗前均予以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检查,找到可疑出血动脉及病变动脉,根据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评估。结果:60例患者临床治愈率为96。67%,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大咯血责任血管诊断的准确率为90。29%。结论: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合理应用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法,可为患者实施手术提供重要指导并节约手术时间。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大咯血应用价值支气管动脉栓塞

    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的分析

    慕长虹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的价值。方法:选取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并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卵泡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卵泡均较对照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由小到大分别为原发性不孕患者、继发性不孕患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的应用可对女性排卵情况、卵泡发育进行有效监测,从而使不孕症治疗得到参考。

    阴道超声卵泡发育不孕症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GⅠ、PGⅡ、G-17水平及Hp IgG抗体检测及诊断分析

    龙丹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胃泌素-17(G-17)及Hp IgG抗体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胃部不适患者99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A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B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组(胃癌),各33例。比较三组PGⅠ、PGⅡ、G-17水平和Hp IgG抗体阳性率。结果:C组PGⅠ、PGⅡ水平明显低于A组、B组,B组PGⅠ、PGⅡ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G-17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Hp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C组、B组Hp IgG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Ⅰ、PGⅡ和Hp IgG抗体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均有良好价值,有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鲁仁爱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参照组采用CT检查;试验组采用磁共振技术检查。比较两组ARCO分级准确率及股骨头坏死显示率。结果:试验组各时期ARCO分级准确率及股骨头坏死显示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于临床接受疾病诊断期间,磁共振技术检查方案的拟定与应用,利于ARCO分级准确率及股骨头坏死显示率的显著提升,最终可促进患者有效治疗及早期转归。

    CT磁共振技术股骨头坏死

    核酸反应性标本9例与对应ELISA、CLIA法检测HBV的关联分析

    范菲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核酸反应性标本和对应ELISA、CLIA法检测HBV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无偿献血者1000例,提供核酸检测,同时对核酸反应性标本提供CLIA法检测。结果:通过核酸检测出HBV DNA反应性标本9例,没有检测出HCV RNA及HIV RNA反应性标本,其中属于ELISA法阴性高值标本1例;9例核酸反应性标本对应CLIA法HBV两对半检测产生HBsAg(-)抗-HBc(+)2例,HBsAg(-)抗-HBc(+)抗-HBe(+)血清型6例,剩余无反应性1例,怀疑为窗口期标本。结论:对于无偿献血者血液开展核酸检测以及ELISA法检测存在互补性,核酸检测能够良好弥补ELISA法检测窗口期问题,核酸检测和ELISA法检测存在相同结果,将影响血液质量的ELISA法阴性高值标本淘汰,能够有效减少输血感染的出现风险。

    核酸反应性标本ELISA法CLIA法HBV关联性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张虹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血常规检验患者162例,均为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相符的血常规标本。以涂片镜检结果作为对照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各项目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能够获得较高阳性检出结果,应用价值较高。

    血常规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

    覃平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脓毒血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非脓毒血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72 hPCT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性分析,PCT和CRP水平为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脓毒血症患者PCT和CRP水平较非脓毒血症明显升高,且与脓毒血症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PCT和CRP检测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PCTCRP脓毒血症诊断预后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