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邓庆炎张倩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胃旁路转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相比于腹腔镜下胃旁路转流术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指标,与此同时可获得相同的减重及降血糖效果。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转流术肥胖2型糖尿病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探讨

    段勇军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4月收治小儿疝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微创手术小儿疝气并发症

    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研究

    范小华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终止患者50例,均给予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分析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终止成功率为96。67%,转手术流产为3。33%。阴道平均出血的时间7~10 d,妊娠物完全流出时间2~5 h、月经恢复正常时间(35。22±2。46)d。出现的不良反应中,头晕2例,轻度恶心呕吐8例。结论: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终止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诊疗的时间,提高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终止成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复方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临床效果

    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研究

    冯金霞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药物联合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药物联合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药物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臭氧妇科治疗仪

    卡托普利与特拉唑嗪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的逆转作用

    郭方鹏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特拉唑嗪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的逆转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2月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使用特拉唑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卡托普利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室重构,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卡托普利社区高血压心室重构逆转特拉唑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何志雄汤渝玲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6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未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血氧分压(PaO2)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急性发作次数、尿酸水平、白蛋白水平、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糖皮质激素使用率、酸碱平衡紊乱率、医院感染率等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并将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BMI、PaO2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发作次数、尿酸水平、白蛋白水平、PaCO2水平、糖皮质激素使用率、酸碱平衡紊乱率、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水平、白蛋白水平、酸碱平衡紊乱、医院感染及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尿酸水平、白蛋白水平、酸碱平衡紊乱、医院感染及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应对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降低患者死亡率。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

    雾化治疗在妊娠期支气管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黄日华庄炯宇李海忠蔡家骥...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雾化治疗在妊娠期支气管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急诊支气管哮喘孕妇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9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急诊入院率、喘憋改善时间、哮鸣音改善时间、特布他林使用次数、胎心异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支气管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时给予雾化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急诊入院率,减轻了患者负担。

    妊娠期支气管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布地奈德特布他林

    盐酸西替利嗪与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对比研究

    黄小辉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盐酸西替利嗪与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盐酸西替利嗪基础上加用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盐酸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慢性荨麻疹

    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

    姜凤君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同时给予两组患者中药内服及外敷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相对于氧氟沙星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具有更好的抗菌活性、更加广泛的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病菌活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妇科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冷学庆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压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142。5±4。1)和舒张压水平(86。2±3。2)均明显高于观察组(126。2±3。6)、(72。5±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7。9±1。1)、餐后2 h血糖水平(10。1±1。6)均明显高于观察组(6。5±0。9)、(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7%)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在降血糖、降血压的同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缬沙坦氨氯地平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