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浆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ⅩⅢ)联合检测在早期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李丹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凝血因子ⅩⅢ诊断早期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19年5月初诊疑似DVT患者86例,将明确诊断为DVT 46例作为观察组,非DVT 40例作为非DVT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进行D-二聚体检测及凝血因子ⅩⅢ抗原检测。结果:DVT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DVT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凝血因子ⅩⅢ水平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因子ⅩⅢ以66。6%为临界值,D-二聚体以0。5 μg/mL为临界值,两者联合检测总体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DVT诊断中应用D-二聚体联合凝血因子ⅩⅢ检测诊断效能较高,明显优于两者单独检测。

    深静脉血栓凝血因子ⅩⅢD-二聚体

    全面腹部超声与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黄锋余立勇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全面腹部超声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诊断急腹症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9月收治急腹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5例。甲组实施全面腹部超声检查;乙组实施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甲组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乙组,误诊、漏诊率小于乙组,超声检查时间明显长于乙组,临床诊断时间明显短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腹症患者采取择性腹部超声及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法,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法效果更佳。

    全面腹部超声选择性腹部超声急腹症

    罗氏前处理系统的使用心得

    王冠李霞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宏州人民医院由潞西市民族医院演变而来,随着医院发展,在样本量大幅增加而人力明显不足情况下,更好的实验室样本前处理是保障检验报告质量和发布速度的关键。医院引进一套罗氏前处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介绍罗氏前处理系统的使用心得,供临床探讨。

    罗氏前处理系统使用心得

    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高俊田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8年6月收治胰腺癌患者与慢性胰腺炎患者73例,将慢性胰腺炎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胰腺癌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应用CT、MRI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差异,统计两组检查准确率及联合使用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变内钙化及动脉期强化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方式联合准确率高于单一任意一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能够提高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准确率。

    CTMRI胰腺癌慢性胰腺炎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鉴别诊断中价值分析

    李萍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细菌感染患儿71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病毒感染患儿6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血常规联合CRP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WBC、CRP水平,WBC阳性率、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验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可有效提升小儿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CRP血常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小儿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熊礼照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将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为单纯性阑尾炎30例,坏疽性合并穿孔阑尾炎4例,急性阑尾炎22例,阑尾脓肿2例;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96。67%。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价值较高。

    多层螺旋CT急性阑尾炎诊断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陈晓艳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40例,共收集痰液样本760份,分析检测结果。结果:760份痰液样本中,检出病原菌255株,阳性检出率33。55%;检测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13种共183株,革兰阳性菌4种共检出30株,真菌3种共42例,检查率间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耐药性方面,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及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抗药性较高,噬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于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于第二代头孢抗生素及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耐药率在60%~100%以内,金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林可氨类药物、左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度较差,白色念球菌对于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在临床用药时,需要在检测之后,按照药敏结果以及病原菌普合理使用药物。

    呼吸系统病原菌耐药性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

    刘博煜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前门控组和后门控组各35例。比较分析两组辐射时间、辐射剂量和冠脉成像质量。结果:两组成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辐射剂量和辐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CT前心电门控技术与后心电门控技术均具有较高成像质量,且前门控技术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后门控技术。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陈晓雪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7月收治老年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负性情绪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有效缓解负面情绪,显著提高家属满意度。

    老年脑梗死优质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在ICU脊柱骨科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陈丽君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ICU脊柱骨科压疮患者护理中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ICU脊柱骨科压疮患者124例,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脊柱骨科压疮患者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满意度增加,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以家庭为中心脊柱骨科压疮日常生活能力人文关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