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频药透治疗痰湿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王艳蓉高艳虹费里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频药透治疗痰湿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符合痰湿阻肺型COPD缓解期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3个疗程的中频药透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COPD症状(CAT)评分及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治疗前后1年间COPD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结果:50例患者治疗期间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低于治疗前1年内,因COPD住院次数低于治疗前1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治疗后CAT评分、mMRC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药透治疗对痰湿阻肺型COPD患者有一定疗效,可以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频药透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疗效及对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的影响分析

    许红兵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疗效及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妇女更年期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口服阿普唑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疗效明显,PSQI评分明显降低。

    中医针灸辅助治疗更年期失眠女性

    加味苦参汤熏洗治疗肛瘘的效果及对患者创面愈合和疼痛的影响

    姚娟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加味苦参汤熏洗治疗肛瘘的效果及对患者创面愈合和疼痛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肛瘘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苦参汤熏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创面愈合及疼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创面渗液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瘘术后以加味苦参汤熏洗治疗可以促进创面愈合,缓解患者疼痛。

    加味苦参汤熏洗肛瘘创面愈合疼痛

    电刺激疗法配合手法按摩对剖宫产产妇催乳的应用研究

    张银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电刺激疗法配合手法按摩对剖宫产产妇催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剖宫产产妇14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催乳;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疗法+手法按摩进行催乳。比较两组乳汁分泌时间、乳房触诊为阳性且伴发疼痛的发生率、总挤奶量。结果:观察组乳汁分泌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触诊为阳性且伴发疼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挤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应用电刺激疗法配合手法按摩可以有效缩短乳汁分泌时间,降低产后奶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分泌量。

    剖宫产产妇电刺激疗法催乳手法按摩应用效果

    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与临床意义分析

    李庆玲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人体肺部曲霉菌感染后使用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88例,根据感染曲霉菌类型分为寄生组58例和侵袭组30例。两组均给予GM检测及痰培养检测,分析疾病症状及微生物的检验结果。结果:不同类型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应用GM试验检测曲霉菌的阳性率均高于痰培养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发生曲霉菌感染的患者,在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GM检测方法,可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且不同类型的曲霉菌感染患者进行同一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基本相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肺部曲霉菌感染微生物检验方法临床意义

    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李文剑彭建宏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需要输血检验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盐水法检验;研究组采用凝聚胺技术检验。比较两组检测阳性率、准确度及灵敏度以及两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疑难血液样本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测阳性率、准确度及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疑难血液样本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与盐水法相比,灵敏度更高,且实际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可以充分预防患者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检验凝聚胺技术盐水法优势灵敏度

    血液及无菌体液阳性培养快速报告流程的探讨

    刘潇杨荣敏卢宇郑全辉...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P MS)联合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在血液及无菌体液培养快速鉴定及药敏实验的应用,建立合适的血培养及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标本的快速报告流程。方法:选取2019年5-10月唐山市工人医院单一细菌感染的血培养报阳瓶122例,转种后4 h菌膜进行MALDI-TOP MS鉴定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的药敏实验,与纯菌落的鉴定和药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次鉴定结果符合率达100%;药敏试验革兰阳性球菌总符合率达99%,革兰阴性杆菌总符合率为98%,药物符合率均在92%以上。结论:MALDI-TOF MS的快速鉴定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的药敏试验相结合,可用于血培养和无菌体液阳性标本的快速报告流程。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血液无菌体液

    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用于尘肺诊断的标准研究与临床应用

    卢文彪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尘肺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的诊断标准以及实际应用。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5月收治尘肺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D组采用高千伏胸片方法诊断;S组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S组尘肺征象检测结果及尘肺病并发症的检出率均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尘肺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能够清晰观察患者肺部病变情况,空间分辨率更高,同时还能够对尘肺合并症进行有效鉴别。

    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尘肺诊断标准临床应用

    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许少华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CT检查;B组采用MRI诊断。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B组异常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检出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均可以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效诊断方案,但MRI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疾病误诊与漏诊率更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T磁共振诊断

    无痛内镜精细筛查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的价值分析

    张晨左飞王东兰张鑫鑫...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内镜精细筛查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内镜诊治中心筛查的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1200例,总结其消化道肿瘤筛查情况。结果:1200例筛查人员,检出阳性264例(22。0%),检出者均经活检与病理诊断确诊,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35例(19。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0。25%),黏膜内癌5例(0。4%),浸润癌21例(1。7%)。消化道早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发现率为0。66%。结论:无痛内镜精细筛查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而且能减轻患者检查时的不适感,为病症的早期治疗提供保证。

    消化道肿瘤无痛内镜高危人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