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六经辨证之三阴病论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军华詹文彦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从六经辨证之三阴病论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六经辨证之三阴病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88%)显著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六经辨证之三阴病论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较好,并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六经辨证三阴病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生活质量

    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联合肤芩洗剂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睿闵自强孙化中宁浩...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联合肤芩洗剂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痔疮患者2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6例。试验组按用药次数又分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63例。试验组采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联合肤芩洗剂治疗,其中试验1组使用肤芩洗剂为1次/d,试验2组使用肤芩洗剂为2次/d;对照组单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脱出、疼痛、瘙痒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疼痛及瘙痒症状改善效果优于试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联合肤芩洗剂治疗痔疮疗效显著,痔疮脱出、疼痛、瘙痒症状的改善也优于单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在疼痛、瘙痒症状的改善方面,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联合肤芩洗剂2次/d的治疗效果更优。

    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肤芩洗剂痔疮

    小青龙汤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尚霖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青龙汤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CB)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老年喘息型CB发作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青龙汤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喘息型CB发作期患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小青龙汤痰热清注射液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发作期

    肉桂粉敷贴涌泉穴联合耳穴治疗老年性失眠临床疗效研究

    朱玲玲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肉桂粉敷贴涌泉穴联合耳穴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失眠患者173例,随机分为耳穴组60例,敷贴组57例及联合组56例。耳穴组予以交替耳穴压豆治疗;敷贴组予以肉桂粉敷贴涌泉穴治疗;联合组予以耳穴压豆联合肉桂粉敷贴涌泉穴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4周后PSQI总分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耳穴压豆及二者联合治疗老年失眠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老年性失眠患者短期疗效并未优于单独治疗。

    失眠症老年患者穴位敷贴耳穴压豆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分析

    单忠奎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与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者53例。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PCT以及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后血清C反应蛋白、PCT以及肌钙蛋白T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PCT以及肌钙蛋白T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心功能越差,血清C反应蛋白、PCT以及肌钙蛋白T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PCT以及肌钙蛋白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PCT与肌钙蛋白T检测有助于诊断心肌梗死,同时还能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有利证据,临床指导价值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降钙素原肌钙蛋白T血清C反应蛋白预后联合检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意识障碍相关性分析

    李吟遒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8月-2020年3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又分为小梗死组36例,梗死灶<5 cm3;中梗死组34例,梗死灶5~10 cm3;大梗死组30例,梗死灶>10 cm3。两组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cy及hs-CRP水平。比较各组Hcy及hs-CRP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小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及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脑梗死意识障碍

    CT与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柳宏肆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磁共振及脑脊液病细胞学检查。以脑脊液病细胞学检查结果作为基准,比较CT和磁共振两种诊断方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磁共振对病毒性脑炎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采用磁共振诊断方式,效果更好。

    CT诊断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效果

    动态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莫念春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冠心病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和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动图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动图对心肌缺血、房性/室性早搏成对、房性/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阻滞和左/右束支阻滞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房性/室性早搏早发、房颤、心房扑动和房性逸搏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动态心动图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和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动态心动图

    术中冰冻切片在腮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卿泉陈凤强梁键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腮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行腮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84例,按照病理诊断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对照组常规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比较两组病理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有6例延迟诊断,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准确率为85。71%,对照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腮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中有较高确诊率,但仍需从多方面把控相关环节,方能避免延迟诊断、误诊,进一步提高确诊率。

    腮腺术中冰冻切片石蜡切片

    血清促红素和高迁移率蛋白B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关系研究

    陈燕娜石敏张日东张红...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红素(EPO)和血清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水平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CR<30 mg/g)、微量蛋白尿组(UACR30~299 mg/g)、肾功能正常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肾功能不全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每组各2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EPO、HMGB1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水平。分析血清EPO、HMGB1之间的相关性及二者与UACR等其他临床生化指标水平的关系。结果:微量蛋白尿组、肾功能正常大量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大量蛋白尿组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清EPO浓度较正常蛋白尿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PO浓度随着UACR增加而降低。EPO与尿素氮、血肌酐呈明显负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肾功能正常大量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血清HMGB1浓度较正常蛋白尿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与BUN、Cr和UA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EPO和HMGB1两者间呈负相关。结论:2型DKD患者血清EPO浓度降低、HMGB1水平升高,且与肾脏损害严重程度相关,血清EPO和HMGB1水平可为DKD的临床预测或治疗提供新思路。

    血清促红素血清高迁移率蛋白B1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