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闫莉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疑似冠心病患者75例,均采用DSCT进行检查,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对DS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为80。3%,特异度为96。3%,符合率为95。6%。阳性预测率为86。7%,阴性预测率为94。2%。结论:临床应用DSCT检查冠心病具有无创性、安全性高等特点,诊断准确率符合临床要求。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和病理组织分型中的价值研究

    朱晓红
    135-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和病理组织分型中的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肺癌患者81例(肺癌组),同期选取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在肺癌诊断和病理组织分型中的价值。结果:肺癌组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平均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CEA测定值明显高于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CA125测定值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CA199测定值高于肺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诊断中,血清肿瘤标志物敏感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EA、CA125、CA199;特异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EA、CA199、CA125。结论: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与肺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血清CEA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肿瘤标志物肺癌诊断病理组织分型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特性研究

    付海蓉胡冬梅孟海生陈小娟...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LVEF≥50%的HCM患者33例作为HCM组,选取正常者3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获得室间隔厚度(IVSD)、LVEF、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及三维应变(3D-strain)。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IVSD、GCS显著增加,GLS、GRS及3D-strain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S与IVSD呈正相关性,GCS、GRS及3D-strain与IVSD呈负相关性。结论:3D-STI能够准确评价LVEF正常的HCM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特性,为临床及早进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

    肥厚型心肌病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超声心动图

    血脂相关指标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研究

    付文亭刘奇李清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脂相关指标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头颅MRA检查患者127例,根据MRA结果分为无狭窄组61例和狭窄组66例。狭窄组根据大脑中动脉直径狭窄率分为轻、中、重度。测定两组血脂相关指标水平。结果:狭窄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及血脂比值均较无狭窄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重度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及血脂比值均较轻度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大脑中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判断与血脂单项指标水平及血脂比值异常密切相关。

    血脂指标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胡润琴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输血前及手术患者8 770例,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8 770例患者中,HBsAg感染174例(1。98%),抗-HCV IgG感染51例(0。58%),抗-HIV感染64例(0。73%),抗-TP感染34例(0。39%)。323例阳性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HBsAg感染56例,抗-HCV IgG感染12例,抗-HIV感染14例,抗-TP感染13例;年龄<60岁HBsAg感染118例,抗-HCV IgG感染39例,抗-HIV感染50例,抗-TP感染21例。323例阳性感染患者中HBsAg感染男122例,女52例;抗-HCV IgG感染男36例,女15例;抗-HIV感染男43例,女21例;抗-TP感染男18例,女16例。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以及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输血前医务人员感染性指标阳性率

    普通X线平片与螺旋CT检查对外伤骨折的诊断效果比较

    刘云林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普通X线平片与螺旋CT检查对外伤骨折的诊断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外伤性骨折患者80例,均运用X线及CT平扫方法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结果:螺旋CT检查费用及时间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外伤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X线平片和螺旋CT检查在骨科外伤患者诊断中各有优势,两者可互补,即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外伤骨折X线检查螺旋CT诊断结果

    16排螺旋CT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范海燕王霄鹏李鹏孙文中...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用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2017年7月-2019年5月收治中心型肺癌患者100例,均接受16排螺旋CT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判断依据,分析16排螺旋CT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经16排螺旋CT诊断检查后存在肺炎与肺气肿78例(78。00%),支气管腔异常89例(89。00%),支气管壁异常70例(70。00%)。CT图像显示,患者存在症状有肺腺癌、肺泡肿大、肺部炎症、支气管腔狭窄、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肿块等。结论:针对中心型肺癌诊断选用16排螺旋CT准确性更高,诊断结果能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准确数据。

    16排螺旋CT中心型肺癌准确性

    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王晓鹏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肝脏肿瘤患者100例,按照肿瘤类型分为两组,各50例。原发性肝癌作为试验组,肝血管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比较两组占位病灶实质区域部分灌注参数及正常肝脏实质区域灌注参数。结果:试验组患者通过占位病灶实质区域部分灌注参数显示,HBF与HAF、HBV、PS指标水平较高,MTT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正常肝脏实质区域灌注参数显示,试验组患者HBF、HAF指标水平较高,HBV、MTT、PS指标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中采用CT灌注检查,能对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多排螺旋CT肝血管瘤肝脏肿瘤

    低剂量CT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胸部X线片在社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王津英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LDCT)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胸部X线片在社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体检肺癌患病高危人群100例,均给予LDCT和DR检查,对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进行转诊并确诊为肺癌,再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对比LDCT和DR诊断有效率。结果:LDCT检查阳性检出率、确诊率及肺癌征象表现率均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CT检查在社区高危人群中肺癌筛查的应用价值高于DR检查。

    低剂量CT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胸片应用价值

    对比分析MRI、CT用于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陈剑锋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MRI、CT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小肝癌患者25例(38个小肝癌细胞),对临床病理资料及动态增强CT、MRI表现等进行分析,对病灶大小、信号强度、强化方式、有无包膜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CT对38个小肝癌进行扫描时平扫特点以高、等、低密度为主。Ⅲ期增强扫描时动脉期明显强化特点为高密度,而门脉期主要是低密度,有假包膜强化现象。同时38个小肝癌细胞的T1加权像呈高、低、等信号,T2加权像主要是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有强化现象,门脉期和延迟期均以低信号为主。同时CT平扫检出率明显比MRI低,但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MRI对小肝癌检出率均较高,临床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理检查方案。

    MRICT小肝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