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塑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杨惠娣

月刊

1001-9278

010-68987902 68905541

100037

北京阜成路11号

中国塑料/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中国塑料》以推动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准确报道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塑料工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可靠性;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为特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围绕塑料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在行业中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研究PE-LD/EVOH共混物的三维相结构

    张春波刘宣伯姚雪容苏萃...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中各相在压塑样品水平方向、深度方向和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首次获得了PE-LD/EVOH共混物的三维相结构,并直观地将相区与共混物化学成分相对应。结果表明,PE-LD/EVOH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当EVOH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其作为分散相,以较规则的圆柱体形态分散于PE-LD基体中,圆柱直径尺寸在3~6 μm范围内。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作为相容剂后,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分散相形状由规则变为不规则,截面的平均尺寸减小到约2 μm,这说明PE-g-MAH可显著增强PE-LD与EVOH两组分间的界面相容性。

    拉曼成像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共混物三维相结构

    表面修饰三氧化钨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林煦航钱善华张炜卞达...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聚四氟乙烯(PTFE)的耐磨性能,开展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60)表面修饰和未经表面修饰的纳米三氧化钨(nano-WO3)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性能研究。通过冷压烧结法制备PTFE/nano-WO3复合材料,采用材料试验机和磨损试验机分别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探讨nano-WO3的含量和表面修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60接枝到nano-WO3的表面,提高nano-MWO3与PTFE基体的相容性;与PTFE/nano-WO3相比,nano-MWO3能够改善PTFE的力学性能;其中PTFE/5%nano-MWO3的性能较好,与PTFE相比,拉伸强度降低了17。7%,但断裂伸长率提升了43。5%,弯曲强度提升了16。1%;与PTFE/nano-WO3和PTFE相比,nano-MWO3能够改善PTFE的耐磨性能;其中PTFE/5%nano-MWO3的性能较好,与PTFE相比,对应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14。2%和73。4%,其研究结果将为PTFE工程应用和新材料研发提供较好的技术参考。

    纳米三氧化钨聚四氟乙烯表面修饰耐磨性能拉伸性能

    《中国塑料》征稿简则

    12页

    高导电、低逾渗PLA/CNTs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孛海娃赵中国王筹萱薛嵘...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溶液吸附-熔融法制备了具有低逾渗高导电性能的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碳纳米管(PLA/PDLA/CNTs)复合材料。在PLA/CNTs复合材料内部通过添加PDLA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起到良好的体积排斥作用,促进了CNTs的分散,对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导电网络结构进行有效调控;随着PDLA含量的增加,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表现出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PDLA的含量仅为0。2%时,PLA/0。2%PDLA/0。6%CNTs的电导率从10-6 S/m提升到了10-4 S/m,提高了2个数量级,并且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值从0。58%(PLA/CNTs)降低到0。45%(PLA/PDLA/0。6%CNTs)。此外,CNTs和PDLA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复数黏度,相比于纯PLA,PLA/0。5%PDLA/0。6%CNTs的开始结晶温度(To)和最大峰结晶温度(Tp)分别提高了30。6℃和20。8℃。通过力学性能数据分析发现,在CNTs和PDLA的协同作用下,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因此,在PLA/CNTs复合材料中通过添加PDLA可以对导电网络结构进行有效调控的同时,改善其力学性能,为提升导电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提供了新方法。

    聚乳酸结晶性能导电性能力学性能

    聚乳酸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在合成革中的应用研究

    沈丹彤薛雨亭李荣杰徐芳...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乳酸二元醇(PLA-OH)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2,2-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亲水扩链剂合成了亲水扩链剂含量不同的聚乳酸(PLA)基水性聚氨酯(PLA-WPU)乳液,制备了PLA-WPU胶膜和超细纤维合成革。结果表明,随DMBA含量的增加,PLA-WPU乳液粒径减小、固含量增大,PLA-WPU超细纤维合成革拉伸强度和最大负荷增大,水接触角减小。当DMBA含量为5。5%时,PLA-WPU乳液固含量达到35。4%,粒径为196。37 nm,PLA-WPU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拉伸强度提高到29。9 MPa,约为超细纤维基布的1。7倍,水接触角降低到73 °。

    水性聚氨酯聚乳酸二元醇亲水扩链剂超细纤维合成革

    《中国塑料》审稿专家邀请函

    《中国塑料》杂志社
    25页

    碱处理椰壳纤维织物对环氧树脂基材料拉伸性能影响研究

    张青松李良勇曹炜强程艳雯...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碱处理椰壳纤维织物对环氧树脂基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氢氧化钠(NaOH)和碳酸氢钠(NaHCO3)两种碱溶液对椰壳纤维织物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碱溶液和处理时长对椰壳纤维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制备了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椰壳纤维织物。结果表明,经过5%NaOH溶液环境处理6 h和在10%NaHCO3溶液环境处理96~168 h的情况下,对环氧树脂基材料的拉伸性能增强效果表现出一致性,并且达到了最大值。通过对其微观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随着碱处理时长的增加,椰壳纤维表面的轮廓逐渐显现出更清晰的特征,超过适宜处理时间,其表面呈现出更加粗糙的特征,伴随着更为明显的大面积腐蚀现象。纤维在10%NaHCO3溶液环境中处理96~168 h时与5%NaOH溶液处理6 h时表面出现了较为相似的现象,并且NaHCO3溶液不会对纤维表面的纤维素结构造成损伤,也不会显著增加纤维表面的粗糙度。

    椰壳纤维织物环氧树脂碱处理拉伸性能

    《中国塑料》广告合作

    31页

    2,6-单取代双酚A间苯二甲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在可逆热敏变色复合NiBR膜中的应用

    王晓辉董黎明顾俊杰么冰...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双酚A与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且活性略高于对苯二甲醛(TPD)的潜在生物质——间苯二甲醛(IPD)为单体,在开放与溶液共缩聚体系中,微波辅助合成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ˉn)为1。150×103 g/mol、多分散指数(PDI)为1。004的2,6-单取代双酚A间苯二甲醛低聚酚醛树脂,采用核磁氢谱(1H-NMR)、核磁碳谱(13C-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结构,以树脂做显色剂制备可逆热敏变色复合镍系顺丁橡胶膜。结果表明,由于IPD的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BPA-IPD树脂的柔性及部分生成的IPD端COOH,有利于生成潜热较低的低、高温段共结晶相,提升低温段共结晶相的结晶限、变色速度(ΔE/t)以及与1,4-高顺式顺丁橡胶(NiBR)的互容性、稳定性;经配方优化的复合膜,在12~37℃的总色差(ΔE),在480~600 nm、600~660 nm可见光区的吸收/散射色差(Δ K/S)分别达85左右,20与45左右,ΔE/t达2。14s-1。

    2,6-单取代双酚A间苯二甲醛树脂可逆热敏变色复合膜制备

    淀粉的改性及其对淀粉/PBAT/碳酸钙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赵小红卢杏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甘油、六偏磷酸钠(SHMP)和聚乙二醇(PEG)改性木薯淀粉并制备改性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碳酸钙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等对改性淀粉和复合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改性淀粉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的外增塑作用和PEG、SHMP的内增塑作用使淀粉化学结构改变、无定形成分增加,淀粉颗粒由饱满的圆球状变成了不规则的大颗粒,250℃前稳定性提高,250℃后稳定性降低,有利于使用加工和热分解,不同改性剂改性淀粉结晶熔融行为存在差异;复合不会改变PBAT、碳酸钙和淀粉的原有晶型,但相容性的差异导致复合材料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差异,改性淀粉增加了复合材料的韧性,甘油、SHMP和PEG的协同改性使淀粉与PBAT、碳酸钙的相容性最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木薯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碳酸钙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