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塑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杨惠娣

月刊

1001-9278

010-68987902 68905541

100037

北京阜成路11号

中国塑料/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中国塑料》以推动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准确报道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塑料工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可靠性;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为特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围绕塑料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在行业中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塑料》正文格式要求

    48页

    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对PVC树脂耐热改性效果研究

    孙芳芳宋运运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结合半连续加料方式,成功聚合出分子结构一致且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聚(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PNSA)共聚物胶乳,将其与PVC树脂直接复合制备PNSA/PVC复合材料,并对PNAS耐热改性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NSA纳米胶乳颗粒粒径在155.3~251.5 nm之间,粒径分布均一;PNSA共聚物分子组成呈无规结构,分子结构一致,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且与PVC树脂具有极佳的相容性;PNSA含量由0升高至50%(质量比,下同)时,复合材料的Tg由84.8℃提高到107.2℃,提高了22.4℃,维卡软化温度由71.2℃提高到91.9℃,提高了20.7℃;除耐热性改善以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的研究有利于PVC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聚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自由基共聚种子乳液耐热改性

    茂金属聚丙烯釜压发泡性能的研究

    沈强锋吕明福徐耀辉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和偏光显微镜考察了茂金属催化剂制备PP(mPP)和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备PP(ZNPP)的熔融结晶行为;采用频率扫描和熔体拉伸的方法,考察了它们的流变学特征.进行釜压发泡实验并对发泡珠粒的熔融结晶、发泡倍率和泡孔结构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由于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的影响,ZNPP具有更高的表观黏度,以及更显著的剪切变稀现象;因为ZNPP分子链缠结更强烈,故在较高温度下熔体强度高于mPP,但在较低温度下二者熔体强度相近.较ZNPP,mPP可以制得倍率相近的釜压发泡PP(EPP)珠粒,但泡孔形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茂金属聚丙烯剪切变稀熔体强度釜压发泡泡孔结构

    气辅成型工艺参数正交精准设计优化

    任清海孙祖东耿铁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气辅成型技术为塑料成型实现降低碳排放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精准规划气辅成型参数,提升气辅成型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和成型实验,研究参数交互作用下气辅成型工艺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参数交互作用对气体穿透长度影响小,而对气指缺陷的影响显著.极差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优选参数组:熔体温度240℃,注气压力3 MPa,延迟时间4 s,模具温度40℃.经数值模拟和成型实验验证,优选参数组下得到气辅塑件的气体穿透长度及气指指标优良,可用于气辅成型实际生产.

    双碳气辅成型正交试验精准设计优化

    《中国塑料》关于论文学术不端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中国塑料》编辑部
    67页

    基于纤维骨架增强的柔性表面肌电电极

    高振强王飞白彦军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银浆/纤维骨架+柔性银浆+PDMS三层结构组成的柔性表面肌电电极.分析了其在弯曲、扭转等不同外界刺激下的电阻变化情况,通过黏附力测试、超声测试等实验对电极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三层的柔性表面肌电电极具有高导电率(<0.5 Ω/sq)、优异的电阻稳定性(1 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率<3%)、良好的机械稳定性(电极与基底黏附力>1 000 N/m)和皮肤一致性.将其应用于肌肉电传感器中,电极能够有效地识别各种运动强度,信噪比比传统的Ag/AgCl凝胶电极和铜电极分别提高了36%和49%.

    纤维骨架表面肌肉电电极三层结构

    基于随机骨料模型的EPS颗粒混凝土蒸养损伤及微观分析

    杨蕊郭杨周金友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掺入废弃塑料对缓解混凝土蒸汽引起的热损伤机理,开展了不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颗粒掺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建立了考虑界面过渡区效应的随机骨料模型,模拟了蒸养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热应力分布,并通过压汞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揭示了EPS颗粒掺入对蒸养试件孔结构特征和微观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EPS颗粒掺量的增加,蒸养试件强度略有升高,EPS颗粒掺入有利于蒸养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蒸养引起的热应力得到显著缓解,微裂缝和贯通裂缝数量降低,有效抑制蒸养引起的热损伤;掺入EPS颗粒细化了蒸养混凝土孔结构,缩小了EPS颗粒-水泥基体界面的裂隙宽度.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混凝土蒸养损伤随机骨料模型孔结构

    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研究进展

    徐琛骆博飞刘腾腾邢晶凯...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工业化生产的聚丙烯(PP)通常存在热性能、电性能、光学性能等较差的缺点,特别是在低温或高应变速率等极端条件下,通常可以通过添加成核剂改善这些问题.PP成核剂可以诱导PP异相成核,使PP的结晶构造进一步细微化,即提高结晶度、降低球晶的直径,进而改进PP的各项性能.从PP成核剂的种类开始叙述,介绍了不同种类的α晶型成核剂(无机类、有机类)和β晶型成核剂(无机类、稠环芳烃类、稀土化合物等)及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的PP成核剂,并总结了它们对于PP各项性能的改性效果.最后结合PP成核剂的实际应用对PP成核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聚丙烯成核剂聚合物力学性能热力学

    生物可降解无纺布材料研究进展

    王珅刘宣伯张艳芳贾雪飞...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视,生物可降解无纺布材料因兼备性能优异、环境友好且用途广泛等优势,不仅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未来也极具发展潜力.本文按照天然高分子型、微生物型和化学合成型3种不同原料来源,对可降解聚合物无纺布的性能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脂肪族聚酯类合成型可降解无纺布材料,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可降解无纺布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绿色环保共聚酯

    废弃聚乙烯改性剂改性沥青研究及其应用技术进展

    赵永飞张文才王科郝晓刚...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废弃聚乙烯(WPE)改性基质沥青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WPE是全球废弃塑料占比最大的固废材料,其在沥青中的研究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WPE改性沥青性能及其对性能变化进行微观表征、分析验证.有关研究结果表明,WPE改性沥青储存高温稳定性差及低温性能存在一定争议,据此,近年来研究人员积极开展WPE与其他聚合复合改性或对WPE进行高温裂化等技术制备改性剂并对改性沥青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制约其推广应用的技术或成本局限.本文最后总体分析了国内目前WPE在改性沥青中应用技术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分析预测了WPE改性沥青今后研究和应用前景.

    废弃聚乙烯改性沥青研究应用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