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封多佳

月刊

1004-5503

zgsw1988@163.com

0431-87923344;87910140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3456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与重组蛋白疫苗混合免疫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

    张怡张佳璐程飞冉张旋旋...
    1409-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mRNA疫苗(mRNA-LNP)与重组蛋白-铝佐剂疫苗(PS-Alum)混合免疫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为不同技术路线疫苗联合免疫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以mRNA-LNP和PS-Alum疫苗为研究对象,比较疫苗单独免疫及联合免疫雌性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水平.联合免疫策略分别为双侧免疫(bi-lateral)和混合免疫(mix),bilateral组在小鼠一侧胫骨前肌免疫mRNA-LNP疫苗,另一侧胫骨前肌免疫等体积PS-Alum疫苗,mix组将mRNA-LNP与PS-Alum疫苗等体积混合后,分别接种小鼠两侧胫骨前肌;免疫1和2针后检测抗体反应,与单独免疫mRNA-LNP疫苗进行比较,评价混合疫苗的免疫效果.将mRNA-LNP与PS-Alum疫苗等体积混合,体外4 ℃放置0、48 h及7、14、35d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检测抗体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初步评价混合疫苗的稳定性.结果 mix组小鼠血清IgG结合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在初免后第14天和加强免疫后第14天均高于mRNA、bilateral组(14d:P分别为<0.000 1和0.243 9;35 d:P均<0.000 1);将混合疫苗体外4 ℃放置0、48 h及7、14、35d后免疫小鼠,初免后放置48 h,小鼠血清IgG结合抗体GMT比0 h略有提升(P=0.017 7),随着放置时间延长,结合抗体GMT保持稳定;加强免疫后,相比0h,随着放置时间延长,疫苗诱导的结合抗体、假病毒中和抗体和T细胞反应均未降低(P=0.421 1~0.999 9).结论 制备mRNA-LNP与PS-Alum混合疫苗进行免疫,相比单独免疫可有效提升免疫原性,且混合疫苗在体外4 ℃放置35 d内免疫原性保持稳定.

    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混合免疫免疫策略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球菌无动物源性冻干保护剂对肺炎球菌冷冻干燥过程中的保护作用评价

    王研研汪辉曹欣刘艳宾...
    1415-1420,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一种无动物源物料的肺炎球菌菌种冻干保护剂YTG对肺炎球菌冷冻干燥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通过对YTG冻干保护剂共晶点与共熔点的分析确定其冻干程序,随后通过菌种的冻干存活率及加速稳定性试验初步确定YTG冻干保护剂在冻干与保存过程中对肺炎球菌的保护效果,再通过菌种检定与荚膜多糖抗原基因序列分析,判断YTG冻干保护剂对菌种检测特性与基因序列的影响.最后用YTG冻干保护剂冻干的菌种按生产程序进行发酵培养,分析培养情况及荚膜多糖抗原产量及质量,确定YTG冻干保护剂的生产适用性.结果 冻干存活率为50%~90%,加速稳定性试验中活菌数趋于1.2 × 109CFU/支.菌种检定、抗原基因序列与对照(羊血冻干菌种)相比无差异.用YTG冻干保护剂冻干的菌种发酵培养后,菌体生长与荚膜多糖产量略有提高,且荚膜多糖相关检定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20版)标准.结论 YTG冻干保护剂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用于冻干保护肺炎球菌.

    肺炎球菌无动物源性物料YTG冻干保护剂加速稳定性生产适用性

    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基因敲除HEK293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对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俊河肖云喜张辽潘越...
    1421-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 1,Apaf1)基因敲除的HEK293细胞系,并检测其对细胞中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探索Apaf1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有效的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systems,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构建Apaf1基因敲除的重组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HEK293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Apaf1基因缺陷细胞,再经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并对单克隆细胞进行基因测序.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获得的HEK293单克隆细胞株(HEK293-Apaf1-KO组)及野生型HEK293细胞(HEK293-WT组)中Apaf1基因mRNA相对转录及Apaf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paf1基因敲除对HEK293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paf1基因敲除对HEK293细胞瞬时表达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SEAP)及稳定表达玻连蛋白(vitronectin,VN)的影响.结果 经筛选及鉴定获得1株Apaf1基因敲除的HEK293单克隆细胞株1-38.与HEK293-WT组比较,HEK293-Apaf1-KO组细胞中Apaf1基因mRNA相对转录及Apaf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分别为73.98和75.57,P均<0.000 1),细胞增殖水平明显增强(t=3.634,P<0.01),细胞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 1,P>0.05),SEAP及V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提高2.5倍和1.8倍(t分别为-51.199和2.47,P均<0.01).结论 建立的Apaf1基因敲除HEK293细胞系可提高SEAP及VN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望应用于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

    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HEK293细胞基因敲除分泌型碱性磷酸酶玻连蛋白

    免疫球蛋白制剂对SARS-CoV-2体外中和活性的分析

    邹敏肖允江捷莹陈乐妍...
    1428-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疫苗接种前后人群对SARS-CoV-2及其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水平.方法 收集37份免疫球蛋白制剂样本,根据采浆时间,以我国SARS-CoV-2疫苗加强针接种时间(2021年9月)和防疫政策变更时间(2022年12月)作为节点,将不同时间段内生产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分为3组:1组共19份,采浆时间为2019年2月—2021年10月;2组共8份,采浆时间为2022年3月—2022年12月7日;3组共10份,采浆时间为2023年1-2月.采用微量中和抗体试验检测野生株、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BA.5、BQ.1和XBB中和抗体水平,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 2021年前采浆制备的19份免疫球蛋白制剂中,仅5份检测到SARS-CoV-2野生株中和抗体,滴度均不超过1∶20,未检出其他4种变异株中和抗体.2022年3-12月采浆制备的8份免疫球蛋白制剂中,对于5种SARS-CoV-2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均明显增加,其中野生株(1∶2 560)和德尔塔变异株(1∶1 810)最高,奥密克戎变异株次之(GMTBA5=1∶830;GMTXBB=1∶104;GMTBQ.1=1∶22);2023年采浆制备的10份免疫球蛋白制剂中,5种毒株中和抗体滴度变化不大,野生株为1∶2 079,德尔塔变异株为1∶1 114,奥密克戎变异株BA.5、BQ.1、XBB分别为1∶970、1∶69、1∶121;5种毒株GMT在该2组免疫球蛋白制剂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49、1.495、0.3702、1.160、0.502 8,P 均>0.05).结论 我国实施 SARS-CoV-2 疫苗加强针接种后,SARS-CoV-2中和抗体水平在免疫球蛋白制剂中显著上升,但相对于奥密克戎及其分支株毒株,SARS-CoV-2灭活疫苗对SARS-CoV-2野生株和德尔塔株的保护效果更佳.

    免疫球蛋白制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中和试验中和抗体

    溶瘤病毒药物GC001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张嘉慧王超孙立李路路...
    1434-1440,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检测溶瘤病毒药物GC001在组织器官中生物分布的通用型qPCR分析方法,并对BALB/c小鼠重复给药毒性伴随生物分布研究的样本进行检测.方法 根据药物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考察不同动物种属、不同组织来源基因组对扩增的影响,绘制检测标准曲线并进行方法验证.取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GC001低、高剂量组和对照品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给药组动物分别给予9.7× 106、1.51 × 108pfu/只GC001,对照品组给予生理盐水.动物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每2周给药1次,共给药3次,恢复期8周.分别在第18、31(末次给药后2d)和85天(恢复期结束)采集组织脏器,包括血液、性腺、肾脏、肝脏、肺脏、心脏、脑、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注射部位、皮肤、骨髓、脊髓、坐骨神经,进行qPCR检测,测定药物拷贝数.结果 建立了通用型pEASY标准曲线,定量下限为10 copies/µL,定量范围为1.0 × 101~1.0 × 107 copies/μL,方法的精密性、重现性、一致性良好.GC001在小鼠体内可分布到达各组织器官,主要富集在注射部位、腹股沟淋巴结、坐骨神经、脊髓、皮肤、骨髓、血液,伴随时间延长逐渐消除减少,不会在体内蓄积.药物的体内系统分布现象可能与随血液运输至全身各组织有关.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 WR株溶瘤痘病毒载体药物GC001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和代谢趋势,对其他亚型痘病毒载体药物开展生物分布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生物分布代谢qPCR技术痘苗病毒基因治疗溶瘤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Ag85B蛋白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

    王婧姚思杨雨欣王天松...
    1441-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Ag85B蛋白诱导的免疫效应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及机制,为Ag85B的临床应用及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Rv1886c,将其转染至CHO-K1细胞并检测Ag85B蛋白的表达情况.雌性C57BL/6J小鼠连续7 d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制备UC模型后,随机选取6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随机分为UC模型及Ag85B治疗组,每组6只,治疗组小鼠经肌内注射pcDNA 3.1(+)Rv1886c(100 µg/只),UC模型组小鼠肌内注射等量pcDNA 3.1(+)空质粒,每周1次,共3次;初免后第21天,经小鼠眼眶采血后断颈处死小鼠,摘取脾脏,分离并铺平肠管,截取结肠.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18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follicular regulatory T cell,Tfr)比例.结果 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Rv1886c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Ag85B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5 000,大小与预期相符.与UC模型组比较,Ag85B治疗组结肠长度增加(t=3.26,P<0.01),结肠黏膜相对完好,炎性渗出减轻,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增加(t分别为10.86和9.22,P均<0.05);血清TNF-α、IL-1β及IL-18表达降低(t分别为 3.25、3.11 和 2.86,P 均<0.05),Tfh 占比下调(t=3.70,P<0.05),Tfr 占比上调(t=5.24,P<0.01).结论 Ag85B蛋白诱导的免疫效应对DSS诱导的UC有一定缓解作用,可能与其调节Tfh、Tfr细胞平衡相关.

    结核分枝杆菌溃疡性结肠炎Ag85B真核表达质粒肠道屏障滤泡辅助性T细胞滤泡调节性T细胞

    辽宁省1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雷露王越薄志坚王博...
    1447-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辽宁省1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以期为该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某幼儿园暴发1起HFMD疫情,共采集13名患者的粪便及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阳性样本盲传3代后获得辽宁分离株,提取病毒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进行BLAST分析.从GenBank中下载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流行株及其主要血清型原型株序列作为参考株,同时以肠道病毒A71(enterovirus A71,EVA71)原型株为组外类群,应用MEGA 5.2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基因进化树,对辽宁分离株与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年份流行株的CVA16 VP1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本次HFMD暴发疫情共报告19例患者,罹患率为7.45%,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男性15例(占比78.95%),女性4例(占比21.05%);4、5、6岁分别有4、9、6例;暴发时间为2022年6月14-21日,发病高峰在6月19日,出现10例,占病例总数的52.63%.共获得13株辽宁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9.9%,与CVA16同源性最高,属于B1c亚群;VP1氨基酸序列相同,与原型株比较,于19处位点发生了突变.结论 本次HFMD暴发疫情是由同一 CVA16传染源引起的,今后应加强对CVA16的长期监测,为HFMD疫情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发病率.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流行病学病原学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基于多重国产流式荧光平台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血清IgG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聂玲玲李佳铱修朋程刘朋飞...
    1453-1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多重国产流式荧光平台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人血清IgG抗体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优化及验证,以替代Luminex技术,降低检测成本.方法 将筛选到的9种国产磁性荧光微球与9种Luminex荧光微球分别偶联HPV6/11/16/18/31/33/45/52/58这9种抗原,偶联抗原的微球在同一孔中与血清或单抗孵育,通过生物素标记抗体和链霉素标记藻红蛋白双重识别,经国产多重荧光生物分析系统检测得到荧光中位数值(median fluorescent intensity,MFI).比较国产微球及Luminex微球与国产流式荧光平台的适配性、检测区间及性能、热稳定性等指标,采用交叉法及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优化检测条件,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的国产荧光微球和Luminex微球均能被国产多重荧光生物分析系统正确识别,且每种微球均能特异性聚集.9种HPV型别特异性单抗校准曲线拟合度R2均>0.99,在微球的热加速稳定性试验中,国产微球相较于Luminex微球更稳定,且检测偏差更小.该方法检测特异性良好,单重微球分别检测及多重微球同时检测9型标准品及临床血清样本的浓度偏差均在±20%以内.方法的定量区间倍差均超过4000倍,HPV6/16/18/31/58型为0.015 3~62.5 ng/mL,HPV11 为 0.061 0~250 ng/mL,HPV33/52 为 0.030 5~125 ng/mL,HPV45 为 0.007 6~31.25 ng/mL,且标准曲线和临床血清样本的平行性良好,可满足临床血清样本定量检测的要求;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回收率偏差<15%,精密度偏差<10%,方法总误差<25%,样本的稀释线性、选择性(高脂血清样本干扰性)、血清样本冻融稳定性均符合《中国药典》四部(2020版)要求.结论 基于国产流式荧光生物分析系统及荧光微球,成功建立了 HPV临床血清IgG抗体定量检测方法,打破了 Luminex平台的技术壁垒,检测成本更低,可及性更好,可用于多价型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价.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IgG抗体定量检测多重抗体检测Luminex平台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成品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ELISA法)pH条件的摸索

    郑宵蓓王月邓琨龚钦...
    1463-1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human immunoglobulin(pH 4)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IVIG,简称静丙]成品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ELISA法)的pH条件进行摸索,以期控制静丙HIV的残余风险,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方法 使用不同pH缓冲液稀释HIV抗体标准物质及抗原标准物质至检测限水平,观察试剂盒对不同pH、检测限水平HIV标准物质的检出情况,进而得出试剂盒适宜pH检出范围.使用不同浓度的Tris-HCl溶液调节静丙成品至试剂盒适宜pH范围,然后稀释HIV抗体标准物质及抗原标准物质至检测限水平,获得静丙适宜的pH检出范围.结果 HIV抗体标准物质和HIV抗原标准物质检测缓冲液pH 7.0~9.0组的A450/630值与生理盐水(NS)组相近,所用HIV试剂盒适宜pH范围为7.0~9.0.0.1 mol/L Tris-HCl溶液稀释静丙4.0至试剂盒适宜pH范围作为稀释液,抗体0.25 NCU/mL水平在静丙pH 7.0~8.0组检测A450/630值高于cutoff值,且明显高于静丙pH 4.0组,0.1 mol/L Tris-HCl溶液加入量占静丙体积1/5以上.1 mol/L Tris-HCl溶液稀释静丙4.0至试剂盒适宜pH范围作为稀释液,抗体0.25 NCU/mL和抗原1.5 U/mL水平在静丙pH 7.0~9.0组检测A450/630值高于cutoff值,1 mol/L Tris-HCl溶液加入量仅为检测总体积的1/28~1/37,对待检样品的有效检测含量几乎不产生影响.结论 相较于pH 4.0的检测条件,pH 7.5~8.0更适用于静丙的HIV检测.确定采用1 mol/LTris-HCl溶液调节静丙pH至7.5~8.0用于静丙HIV检测(ELISA法).有效解决了静丙成品pH偏酸不利于HIV检出的问题,同时未对静丙成品的检测体积产生影响,显著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pHcutoff值Tris-HCl溶液

    SARS-CoV-2 mRNA疫苗体内效力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吴小红王新竹苏歧赵丹华...
    1470-1475,1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稳定的SARS-CoV-2 mRNA疫苗体内效力假病毒中和试验(pseudovirus-based neutralization assay,PBNA)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用于SARS-CoV-2 mRNA疫苗的质量控制.方法 设3种不同BALB/c小鼠(雌雄各半)免疫程序,每种免疫程序均免疫2针疫苗,PBNA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b)效价,筛选适合的免疫程序;确定免疫程序后,以0.5~6µg/只范围进行免疫,进一步确定血清Nab效价与免疫剂量的线性范围,建立SARS-CoV-2 mRNA疫苗体内效力检测的PBNA法,并对方法相对准确度、中间精密度、线性与范围进行验证;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Omicron XBB.1.5变异株SARS-CoV-2 mRNA疫苗体内效力,与企业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确定疫苗免疫程序为初免后间隔14d加强免疫1针后7d采血,每针免疫剂量为2 μg/只,线性剂量范围为0.5~3 µg/只,建立了 SARS-CoV-2 mRNA疫苗小鼠体内效力检测的PBNA方法.该方法检测的每个效价水平相对偏倚(relative bias,RB)均在±20%内,满足相对准确度要求;每个效价水平6次测定值的几何变异系数(geometr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CV)均小于50%,满足中间精密度要求;拟合直线回归方程y=1.003 4 x-0.0117,r=0.8870,直线呈显著回归(P=9.67 × 10-15),符合线性可接受标准;效价水平范围为25%~150%,满足常见疫苗体内效力质量标准范围.3批Omicron XBB.1.5变异株SARS-CoV-2 mRNA疫苗效价检测结果与原方法相符,可用于体内效力检测.结论 建立了稳定的SARS-CoV-2 mRNA疫苗体内效力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SARS-CoV-2 mRNA疫苗的质量控制.

    SARS-CoV-2mRNA疫苗体内效力假病毒中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