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刘宁

双月刊

1009-1203

SWDS@chinajournal.net.cn

0351-7985580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96号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理论旗帜鲜明,思想观点严谨,学术见解新颖为特点,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王卓然李雅兴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进一步推进了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核心特质,体现为坚持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政治立场、秉承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立场、延续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的路线方针等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经典措施,系统提出并深化了"第二个结合",通过进一步推进法治化治理模式和统筹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加深了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毛泽东文化思想文化使命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

    卢亮亮宋禹頔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规律性认识."彼此契合"是两者相结合的前提,其内在理论内涵包含五个方面,即"相似""相通""相融""相合"和"相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运行机理通过"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表"与"里"的辩证统一共同推动了二者的协调共生和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价值旨归在于其既同"第二个结合"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同时又突出了"第二个结合"的关键所在,实现了两者的协同共进.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契合性

    准确把握新时代斗争精神的科学意蕴

    刘文佳谭喆元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围绕新时代为什么要发扬斗争精神、在哪些方面发扬斗争精神、如何发扬斗争精神等作出了深刻阐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需要从逻辑理路、关键维度、实践要求等方面结合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新时代斗争精神的科学意蕴,以历史和现实相融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视角,坚持斗争原则、提高斗争本领、讲求斗争艺术,不断以伟大斗争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新时代斗争精神科学意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品格及时代价值

    张寒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从生成逻辑看,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吸收、对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建设基本经验的汲取、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回应.从理论品格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坚定的人民立场、自信的开放姿态、严密的系统思维等鲜明特质.从时代价值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指引了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路径、提供了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品格生成逻辑时代价值

    全面系统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

    刘承谭浩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力量,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全面系统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积淀三个方面认知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理论渊源;二要综合原则遵循、价值旨归、核心内容、思维方法、演进动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三要夯实斗争基础、站稳斗争立场、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明确践行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前进方向.

    斗争精神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实践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学理思考

    刘志礼李佳隆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党领导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经历了初步探索、持续推进和改革创新三个阶段.进入新时代,党领导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敌对势力加大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力度、网民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参与有待优化、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复杂性和突发性日益增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主体的考验更加严峻等现实挑战.鉴于此,应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权责分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制度保障、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主体工作水平、形成强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合力.

    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国家治理

    全面抗战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及其现实启示

    刘亮财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时期,党根据抗日战争的形势发展,采取了多项组织建设措施,包括大量发展党员,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巩固党组织,整顿党员队伍;坚持正确政策,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多种形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等,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启示我们在今后的组织建设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新时代发展党员要更加注重质量,二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能力.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实践经验现实启示

    党推动农民主体性建设的经验探析——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析

    李卫朝闫文革荆玉杰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体力量,这种主体力量的发挥必须以农民主体性建设为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通过塑造农民的革命主体意识,以阶级话语构建农民身份认同;发展农民组织,以基层民主有效扩大了农民的政治参与;发展农民武装力量,以农民武装斗争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推动农村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关系,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解放了农民等举措,促进农民主体性建设.这些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应继续加强农民主体性建设,发挥农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农民主体性乡村振兴

    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多维审视

    陈龙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这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世界农业强国发展的一般经验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阶段,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协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等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勾勒出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理论,为做好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工作提供了具体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农业强国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党的领导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

    钱正武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粮食安全摆在了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以下根本遵循: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树立大食物观,开发食物资源;坚持统筹兼顾,用好两个市场;坚持深化改革,保障有效供给;坚持藏粮于地,加强耕地保护;坚持藏粮于技,推进科技赋能;完善农业政策,保护"两个积极性";培育经营主体,解决人的问题;坚持党政同责,扛起政治责任;重视节约粮食,制止粮食浪费.

    习近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农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