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刘宁

双月刊

1009-1203

SWDS@chinajournal.net.cn

0351-7985580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96号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理论旗帜鲜明,思想观点严谨,学术见解新颖为特点,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论述

    朱晨鹏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论述有着基于历史教训与现实思考的多重考量.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长期徘徊于低潮,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日趋严峻,坚持共产主义道路与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极其重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建设,从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对待共产主义态度、把握共产主义阶段、学习共产主义理论、规范共产党员行为等角度出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论述,坚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为我们把握战略发展主动权提供了思想保证,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代意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意蕴

    吴红云王小佳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积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协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遵循着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夯实物质文明根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构筑精神文明支柱,不断实现人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生态观的内涵探析

    宁乐锋王一豪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看法、总观点,更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现代化与生态文明之间关系的中国式解答.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世界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历史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文明观以及"环境就是民生"的生态民生观.这五方面的基本内涵对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与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优劣与人类文明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优美生态环境与人民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具有启发性思考和深远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试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当代建构

    吴晓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主体性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文化的本体认知、创新发展、互动交往中体现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以文化生命体的视角来看,"文化自我"从自觉自省走向自立自为再走向自信自强,是其主体意识确立和巩固的过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强烈的文化主体意识和历史主动精神,创造了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未曾中断的伟大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交往空间的持续扩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华文化自我坚定与自我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复杂多元的内外部环境中坚定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共生之道、创建"文化自我"与"文化他者"的和谐共生之境.

    文化自我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文化自信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价值遵循与实践证成

    徐敏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首先应申明其政治理由,即明确大兴调查研究是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优良政治传统的逻辑使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调查研究思想的时代赓续,是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清醒与坚定的内在要求.其次应明确其价值遵循,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最后应推动其实践证成,即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战略性调研;聚焦实践难题,开展对策性调研;回应时代之问,开展前瞻性调研;扭住重点工作,开展跟踪式调研;坚持以点带面,开展解剖式调研;推动政治建设,开展监督式调研.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问题导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系统思维的特征论析

    王增剑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系统思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集合党的领导力量、群众的主体力量、社会组织的支撑力量形成完整齐备的反贫困力量配置,彰显了党的反贫困系统思维的整体性特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两位一体"向"五位一体"的演变,逐步完善动态适配的反贫困工作布局,彰显了党的反贫困系统思维的动态性特征;基于中央部门统筹、省级部门负责、市县部门落实的责任划分搭建层级清晰的反贫困组织架构,彰显了党的反贫困系统思维的层次性特征;结合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发展包容的反贫困价值体系,彰显了党的反贫困系统思维的开放性特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系统思维

    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的理论意蕴、实践进路及当代启示

    李东坡王心怡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造主观世界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通过组织学习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思想斗争等具体路径对中国人民的情感、认知和信仰进行系统化、层次性改造,致力于实现主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为推进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深研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新时代提升党员干部思想品格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断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党员干部目标指向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

    国内学界关于"两个结合"的研究综述

    杨鑫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内学界围绕"两个结合"的生成逻辑、内在关联、实现原因、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研究趋势、维度和视角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特征.同时,现有研究也存在研究内容同质性高、研究方法交叉性弱以及研究思路问题意识不足等局限.在未来的研究中,学界可以从拓宽研究内容、改善研究方法、强化问题导向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两个结合"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深刻蕴涵

    侯红霞罗甜甜宋晨婉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贫困治理是扶贫主体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内源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中国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的重要论述,在历史维度上,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科学认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一脉相承;在理论维度上,秉持劳动是财富源泉的理念,"鼓励勤劳创新致富"的系列观点更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发展;在实践维度上,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精准帮扶相结合,是内外因辩证原理的生动体现;在价值维度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既注重物质扶贫,也注重精神扶贫,致力于让贫困群众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这些重要论述意涵深刻、富有远见,为相对贫困治理和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贫困治理共同富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林于良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重大的原创性理论话语,有着鲜明的生成逻辑,即新质生产力是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理论的内在要求、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生产力理论的必然结果、回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课题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内涵极为丰富,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本质要求高度契合.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构建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资源根基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