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刘宁

双月刊

1009-1203

SWDS@chinajournal.net.cn

0351-7985580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96号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理论旗帜鲜明,思想观点严谨,学术见解新颖为特点,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六个坚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戴春勤陈博轶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这"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内在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依靠力量、理论依据、制度保障、法治轨道、科学方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指引.

    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思想根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张健华王笑滢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改革领域的具体运用,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实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发展,深刻体现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指向.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原则,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重大原则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叙事

    雷江梅仝鸿飞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人民至上的文明立场、公平正义的文明思维、世界主义的文明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理念,体现出对西方现代文明的超越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坚持独立自主中走符合国情的文明之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文明发展新范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提供了文明交往的新范式,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交流注入新理念,并在全球文明倡议中提供了文明互鉴的新方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明形态世界叙事

    试论极限思维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运用

    谢波李子轶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极限思维是在底线思维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极限思维的提出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国家安全新形势息息相关,"底线"和"极限"均充溢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性智慧.尽管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在战略目标、应用策略、风险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区别,但两者却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创新与发展中把握极限思维,以极限思维不断深化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认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对于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极限思维底线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贡献

    肖小华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重大变化,立足于党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立足于党的伟大实践,系统论述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方法路径,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什么样的党性修养、怎么加强党性修养"等重大问题.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总结了加强党性修养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明确了党性修养的内涵及重点难点,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党性修养理论体系价值意蕴

    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梁大伟王倬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建设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演进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总结其基本经验包括四点: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四是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机结合.新时代,我们必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优化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部署、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的阵地意识、健全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法规,进一步开创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督体系建设的三维审视

    孙茵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压反腐、正风肃纪,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突出制度建设并逐步完善监督机制,推动监督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督体系建设的实践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五点:一是党的领导与自我革命相辅相成,二是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是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相互贯通,四是腐败惩治与腐败预防有机结合,五是全面监督与重点监督协调推进.新时代,进一步强化监督体系建设应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强化政治监督;完善监督制度,逐步优化监督效能;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增强监督合力;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强化腐败治理成效.

    监督体系权力监督党的建设

    解放区土地改革中的诉苦运动及其当代回响——基于社会心理学情感研究的视角

    李峙谦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为了巩固解放区,推动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党在解放区积极推进土地改革.在此次土地改革中,党通过诉苦运动,访苦情、引苦水、算苦账、归苦因,引导农民实现从私人情感向公共情感的转变,促成农民阶级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农民参与土地改革的自主性,融铸党与农民团结的情感共同体,强化了农民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我们积极运用诉苦运动中乡村治理的经验,将物质保障与情感关怀相结合,继续巩固党群关系,强化农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体性.

    解放区土地改革诉苦运动情感转变

    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论析

    王闻萱王丹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主题.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深刻领悟其战略定位,科学总结其核心要义,系统探索其根本遵循.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安排、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生态文明的战略依托.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以生态文明为理念引领的现代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是其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生态优先、合作共赢是其原则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以新型劳动者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徐梦瑶王文浩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因素,新型劳动者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实践中,新型劳动者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面临着劳动者素养不高、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充分、劳动者主体性发挥受限等现实挑战.为此,要通过加强新型劳动者队伍建设以提升劳动者素养、健全劳动相关法律和协商协调机制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四个尊重"以强化劳动者主体性作用等路径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型劳动者新质生产力创新意识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