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邢瑞昌

双月刊

1005-4847

a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Journal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科学论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对MrgprD-TRPA1通路的调控作用分析

    顾乐盈杨妞妞于康英孟雅琴...
    219-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小鼠模型,分析和探讨白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MrgprD-TRPA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无菌外科手术结扎缠绕30只小鼠坐骨神经制备CCI小鼠模型;VonFrey实验检测白芷对小鼠机械刺激疼痛行为学变化,热辐射实验评估白芷对小鼠热痛觉过敏情况;Western Blot、免疫荧光、RT-PCR检测白芷对小鼠MrgprD和TRPA1蛋白表达水平、DRG阳性神经元数量、MrgprD和TRPA1 mRNA水平的影响;通过对HEK293细胞分别单转染和共转染MrgprD、TRPA1质粒后的钙成像实验,分析荧光信号强度差异性。结果 共成功制备了 25只CCI小鼠模型,造模率达到83。33%(25/30);白芷灌胃的CCI小鼠机械性阈值和缩足潜伏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白芷灌胃的CCI小鼠中MrgprD和TRP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芷灌胃的CCI小鼠DRG中MrgprD和TRPA1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芷灌胃的CCI小鼠中MrgprD和TRPA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共转染MrgprD和TRPA1质粒的HEK293细胞中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单转染和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探究白芷在CCI小鼠模型中镇痛的效果,证明了 MrgprD-TRPA1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作用靶点,揭示了白芷可以通过调控MrgprD-TRPA1信号转导通路来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这为后续开发新型临床镇痛药物及镇痛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小鼠白芷神经病理性疼痛MrgprDTRPA1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29页

    复合感染脓毒症模型大鼠的炎症与凝血功能紊乱进程

    侯媛璐赵茹茹高磊李奇峰...
    230-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病程中凝血功能和炎症水平的改变。方法 通过改良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复合感染脓毒症大鼠模型(multiple infection sepsis model,MIM),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n=8)、假手术组(Sham组,n=8)、复合感染脓毒症模型4 h(4 h组,n=8)、8h(8 h组,n=8)、12h(12h组,n=8)、16h(16h组,n=8)组,检测炎症指标和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1)所有脓毒症模型大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较Sham组均显著升高(P<0。001),且术后随时间延长,LPS及IL-6含量逐渐升高,12h后LPS无明显变化;(2)脓毒症模型病程中后期组(8 h及以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较Sham组明显延长(P<0。01);(3)与Sham组相比,8 h组、12 h组、16 h 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且8 h后APTT逐渐延长接近Control组;(4)8 h后(不含8 h)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含量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1);(5)脓毒症病程各时间段组均与Control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6)脓毒症病程各时间段组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较Sham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AT-Ⅲ随病程呈下降趋势,其中4 h组及8 h组与16 h组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MIM大鼠模型可较好地反映脓毒症病程中炎症与凝血紊乱的发展趋势与相互关系,可更好的为探究脓毒症病程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脓毒症疾病进程炎症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评价的研究进展

    张佳河祝旺沈丹婷杨希玲...
    238-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而模型制备和评价标准关乎研究的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建模经验,基于IBS-D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出发,从腹泻情况观察,内脏敏感性测定,肠道动力测定等方面系统总结IBS-D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动物模型评价方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稿约

    247页

    鸽子在动物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蒙蒙杨龙杨莉芳刘玉怀...
    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鸽子具有集群和归巢习性,善于远途负重与持续飞行,导航和空间认知能力卓越,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机器人研究。鸽子机器人通过对鸽子脑内特定的神经靶点施加神经信息干预以实现运动行为控制。本文根据鸽脑内的分层多级神经调控靶点分布,分别对基于感觉系统、动机和情绪系统或皮层以及中脑运动区的鸽子机器人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利用鸽子机器人开展空间感知、侦察勘测和反恐搜救等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鸽子动物机器人刺激调控鸽子机器人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何瑞芬杨永秀梁晓磊
    254-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由于女性卵巢内剩余的卵母细胞数量和/或质量下降,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是卵巢功能下降的早期阶段,包括与高龄相关的生理性DOR和病理因素导致的病理性DOR。DOR可进展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对女性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而目前仍无有效方法逆转卵巢功能衰退。人类卵巢资源的有限性和医学伦理的要求,使得必须通过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去探究卵巢功能衰退的分子机制,寻找其预测及治疗靶点。本文总结目前常用的DOR啮齿类动物造模方法,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卵巢储备动物模型啮齿类动物

    5×FAD转基因小鼠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刘怡端刘翼骁韩欣园肖依彤...
    260-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5×FAD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 mice with five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是携带 5 个家族性基因突变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其中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相关的突变为K670N/M671L(Swedish)、1716V(Florida)和 V7171(London),与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相关的突变为 MI46L 和 L286V。5×FAD小鼠在1。5月龄时脑内已有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2月龄时开始出现神经炎性斑(neuritic plaque,NP)。5×FAD小鼠的病理表型包括淀粉样斑块聚集、神经元丢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记忆功能障碍等。5×FAD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可能涉及脑内Aβ斑块的形成变化、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突触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血脑屏障损伤、神经元损伤、内质网应激和眼部病变等。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经典动物模型,5×FAD转基因小鼠在早期即可模拟AD患者晚期的神经病理过程及行为学表现,被广泛应用于AD发病机制研究和AD新药开发。本文对5×FAD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模型构建、生物学背景、生物学特性及AD防治药物的研发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5×FAD转基因小鼠在AD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5×FAD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