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邢瑞昌

双月刊

1005-4847

a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Journal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科学论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斑马鱼快速骨质疏松模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毛洪运刘雨彤赵心月姜德利...
    547-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比较常见斑马鱼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模型不同建立方法,优化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的造模方法.方法 采用铁过载及泼尼松龙(prednisolone,Pred)诱导OP模型,观察骨形成情况及动物死亡率,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包括FAC组和Pred组)、阳性对照组(AC组).铁过载诱导法采用枸橼酸铁铵(ammonium ferric citrate,FAC)为造模药物.Pred 诱导法有 Pred-3 受精后天数(day post fertilization,dpf)法,造模时间为 3~9 dpf;Pred-5 dpf法,造模时间为 5~10 dpf;Pred撤药法,3 dpf开始造模,7~9 dpf每天撤去 1/3 造模药物.进而比较常用药物阿尔法骨化醇(alfacalcidol,AC)、骨化三醇(calcitriol,CA)、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抗OP效应,选择稳定、灵敏的阳性药,并进一步对不同染色方法及染色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FAC在 500 μg/mL剂量下未能观察到对骨形成的显著影响.骨节数及第一椎骨长度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Pred-3 dpf诱导法Pred组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但斑马鱼死亡率较高;Pred-5 dpf法无显著性差异;Pred撤药法Pred组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无死亡.给予AC、CA、AL后均具有抗OP作用,CA抗OP作用更为灵敏、稳定.茜素红(alizarin red,ARS)染色参数优化结果显示,染色浓度为0.02%,染色 2 h,0.5%KOH和甘油分别以(3∶1,3h)和(1∶1,14 h)洗涤条件为最佳.染色对比结果显示,钙黄绿素对骨节部位染色较为灵敏,ARS则对第一椎骨处染色较为灵敏.结论 采用Pred撤药法可诱导建立快速、稳定、灵敏的斑马鱼OP模型,是研究OP的稳定可靠模型.

    斑马鱼骨质疏松泼尼松龙茜素红骨化三醇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八宝丹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李宪美曾来凤黄彬余岚心...
    557-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八宝丹(Ba Bao Dan,BBD)对阿霉素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建立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的斑马鱼心肌损伤模型,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BBD在不同浓度下对心包水肿比例及心率的干预作用;采用转基因斑马鱼Tg(mpx:EGFP)原位观察BBD对心脏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观察BBD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Real-time qPCR检测铁死亡相关因子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a,gpx4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花生四烯酸 5 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alox5a)、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 4(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的mRNA表达;采用亚铁离子荧光探针检测斑马鱼心脏亚铁离子的积累情况.结果 BBD能够减缓Dox导致的斑马鱼心包水肿和心率减慢,减少心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P<0.05);降低MDA的浓度(P<0.05),同时增强SOD和CAT的活性(P<0.05);显著抑制铁死亡,减少斑马鱼心脏亚铁离子的积累,抑制ptgs2、alox5a、acsl4 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gpx4a的表达(P<0.05).结论 BBD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发生调节铁死亡从而减弱Dox诱导的斑马鱼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八宝丹阿霉素斑马鱼心肌损伤脂质过氧化铁死亡

    运动调节Nrf2/HO-1通路改善HFFC膳食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研究

    平烨张珮雯袁馨梦项梦奇...
    56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自主跑轮运动能否调控Nrf2/HO-1 通路影响肝氧化应激从而缓解HFFC膳食诱导的肝脂质沉积.方法 将 8 周龄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 1 周后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n=10)和高脂肪、果糖和胆固醇饮食组(HFFC组,n=20).饲养10 周后将HFFC组分为安静组(HFFC组,n=10)和HFFC结合运动干预组(HFFC+EX组,n=10).HFFC+EX组小鼠笼中装有自主跑轮供其自由活动,每天记录跑轮圈数,连续8 周.末次干预结束后间隔 24h禁食 12h处死小鼠,取血液和肝进行检测.结果 (1)HFFC饮食诱导小鼠的体重、肝重及肝指数显著高于NC组,运动干预后显著降低(P<0.05);(2)与NC组相比,HFFC组小鼠HDL-C和LDL-C显著升高,运动干预 8 周后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3)HFFC组小鼠肝脂滴面积及肝TG含量显著高于NC组,而HFFC+EX组显著减少(P<0.05);(4)与NC组相比,HFFC组小鼠氧化酶MDA含量显著上升,Nrf2 入核及基因表达显著减少,运动干预后SOD和T-AOC活性明显增强,Nrf2 入核及基因表达、HO-1 和SOD-1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5)HFFC饮食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数及CHOP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加,运动组肝细胞凋亡数、CHOP和Bax/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自主跑轮运动可通过调节Nrf2/HO-1通路减轻HFFC膳食诱导的肝脂质沉积,从而缓解肝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减少细胞凋亡.

    自主跑轮运动氧化应激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

    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基因转录调控分析

    黄智滨潘吉荣张伶燕赵大路...
    576-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13 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的血压表型差异、肾病理变化以及相关致病通路.方法 将 13 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小鼠分别与 Cckbr-/-小鼠进行杂交,得到不同遗传背景的 Cckbr+/+、Cckbr+/-、Cckbr-/-3 种基因型的小鼠.利用BP-2000 无创血压分析系统测量小鼠血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CCKBR蛋白表达变化,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IHC)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原发性高血压致病相关通路.结果 3 个特定小鼠品系(A/J、LOT、FIM)中,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Cckbr-/-组较Cckbr+/+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及IHC发现高血压对小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肾损伤.通过GO与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新陈代谢与昼夜节律调节等方面.结论 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在血压表型、病理特征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有效模拟了人群的遗传异质性对疾病表型的影响.

    遗传多样性小鼠Cckbr原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来曲唑诱导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的肠道菌群分析

    杨宏张振付旭锋
    585-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来曲唑(雌激素合成抑制剂)是否会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多样性和丰度有影响.方法 利用来曲唑诱导并构建了PCOS大鼠模型,通过 16S rRNA的测序方法分析了正常和PCOS大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结构.结果 在门水平,PCOS组的厚壁菌门(73.29%±5.34%vs.77.17%±4.01%)的丰度较正常组降低,拟杆菌门(23.85%±6.22%vs.17.21%±6.90%)的丰度增加.在属水平,PCOS的罗氏菌属(5.61%±3.20%vs.16.13%±6.20%)和苏黎世杆菌属(1.75%±2.23%vs.9.98%±7.34%)的丰度较正常组降低,而乳杆菌属(18.83%±11.50%vs.15.88%±7.06%)、普雷沃氏菌属(4.58%±1.09%vs.0.46%±0.15%)和瘤胃球菌属(2.97%±1.56%vs.1.16%±0.60%)的丰度增加,进一步分析了两组差异菌群的KEGG信号通路,结果显示PCOS大鼠模型的肠道内胆汁酸生物合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发生了变化.结论 来曲唑灌胃构建的PCOS大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发生紊乱,并且可能与胆汁酸生物合成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多囊卵巢综合征肠道微生物16SrRNA测序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胆汁酸生物合成

    小鼠血液中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的筛选与验证

    田艺博吴雨静肖君华周宇荀...
    592-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DNA甲基化微单倍型是指极短范围内多个甲基化位点的组合,其单倍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筛选和验证小鼠血液中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方法 首先,构建基于小鼠参考基因组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理论数据集.其次,利用网络数据库中小鼠血液DNA甲基化高通量测序信息,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筛选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最后,以验证数据集交叉验证.结果 小鼠基因组中 50 bp范围内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位点数量共计 6787 142 个,由个位数的 CpG 位点所组成的 DNA 甲基化微单倍型占比98.64%.在 58 个小鼠血液样本中共筛选出 5835 个年龄相关的 DNA甲基化微单倍型(Spearman 秩相关检验,|rho|>0.5,P<0.01),在DNA甲基化微单倍型中占 0.086%.最后,在 95 例独立的样本中对具有高相关性的前100 个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进行验证,最终得到 44 个位点.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的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可以为后续小鼠血液表观年龄预测及衰老研究提供借鉴.

    血液DNA甲基化微单倍型Spearman秩相关系数年龄筛选

    智能针灸机器人针刺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实验动物平台建立的探索

    马唯刚潘兴芳邱继文高卫芳...
    600-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智能针灸机器人针刺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的实验动物平台,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 6 只 2 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麻醉后针刺验证.首先进行人工针刺验证,每只实验动物选取 6 个穴位,行提插捻转手法后留针 20 min,并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共进行 28 d,每2d 进行 1 次实验,共 10 次.人工针刺验证后在已选 6 个穴位的基础上每个穴旁 10 mm处取一点,共 12 点,使用针灸机器人智能针刺模块对实验动物进行不同频率及角度的针刺操作进一步验证动物平台的稳定性及可行性.结果 血常规中安全性相关指标均无异常,较自身前后对比稳定.血生化指标无异常,较自身前后对比稳定.在实验全程监测中动物的平均心率为每分钟 124 次.动物的平均血压为 87/36 mmHg.巴马小型猪在室温 25℃下的平均体温为 36℃.体温在实验过程中及实验前后均无明显的变化.在搭建的实验平台基础上,针灸机器人智能针刺模块针刺手法操作预实验均顺利完成,实验过程中未出现针刺相关异常情况如弯针、断针、滞针等,实验动物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 本研究借鉴了已有的小型猪实验方法,初步建立起了稳定的智能针灸机器人针刺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实验动物平台,为进一步智能针灸机器人的相关研究开展奠定基础.

    智能针灸机器人智能针刺模块实验动物平台巴马小型猪安全性评价

    树鼩角膜基质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在病毒感染性方面的研究

    丁相荣陈柳霍姝汭杞梦迪...
    610-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树鼩永生化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CSCs)系,并探讨其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CSCs,将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再挑取单克隆进行传代培养,传至 50 代以上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 40 代细胞形态进行比较,波形蛋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鉴定、核型鉴定、细胞增殖曲线测定.用单纯疱疹病毒 1 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McKrae株)、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GZ01 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 株)在该细胞上进行病毒感染实验.结果 传至 50 代以上的树鼩永生化CSCs呈梭形,细胞形态结构与 40 代相比仍较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表达阳性.增殖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4~5 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原代细胞核型的染色体数稳定为 62 条,而永生化细胞第 21、56 代突变为64 条且保持稳定.病毒感染实验显示:树鼩永生化CSCs对HSV-1(McKrae株)、ZIKV(GZ01 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H1N1(PR8 株)病毒敏感,产生较高感染滴度,分别为 1.32×105、5.62×106、2.69×107、7.76×104 CCID50/mL.结论 成功建立了树鼩永生化CSCs细胞系,提示该细胞系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眼角膜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树鼩角膜基质细胞永生化病毒扩增

    人类疾病中的CircRNA与铁死亡:治疗的新见解

    619页

    部分胆管结扎致胆汁淤积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学研究

    屠海烨包方奇张利棕蒋琛...
    620-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结扎位点和禁食方法对部分胆管结扎(partial bile duct ligation,pBDL)致胆汁淤积C57BL/6J小鼠模型的影响,研究成模率高、症状典型、稳定性好的pBDL造模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选择性结扎左肝胆管(L-pBDL法)和左侧与正中胆管汇合处(ML-pBDL法)进行造模,观察不同pBDL结扎法对C57BL/6J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同时,通过术前分别禁食 12h和禁食 16 h、术后均禁食禁水4h,观察不同禁食方法对ML-pBDL模型体症和肝损伤的影响.结果 (1)ML-pBDL 组黄疸出现率 52.94%、术后 3 周内存活率 64.71%,而 L-pBDL 组黄疸出现率11.76%、术后 3 周内存活率 82.35%;与假手术组比较,L-pBDL组和ML-pBDL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且ML-pBDL组ALP活性明显高于L-pBDL组(P<0.05);相对于L-pBDL组,ML-pBDL组术后 3 周的肝纤维化更严重(P<0.01);(2)禁食 16h组黄疸出现率93.33%、术后3 周内存活率73.77%,而禁食12h组黄疸出现率 42.86%、术后 3 周内存活率 71.42%;与假手术组比较,禁食 16h组和禁食 12h组ALP活性、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总胆汁酸水平与胶原纤维面积占比均显著升高(P<0.05).禁食16h组各观察指标均高于禁食12h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禁食 12h和禁食 16h组均出现明显的胆管增生与肝纤维化(P<0.01),且禁食16h组纤维化更严重(P<0.01).结论 L-pBDL和ML-pBDL结扎法均可建立小鼠胆汁淤积模型,但L-pBDL模型症状仅表现为一过性的损伤特征,而ML-pBDL模型的肝病变典型、症状稳定,且适当延长术前禁食时间可提高ML-pBDL模型的成模率和稳定性,且病理症状更典型.

    C57BL/6J小鼠部分胆管结扎胆汁淤积模型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