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邢瑞昌

双月刊

1005-4847

a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Journal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科学论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炎症性肠病子代患病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吴雨泓陈碧华吴欢刘瀚文...
    819-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小鼠子代中患IBD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 将BALB/c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ïve组)和DSS模型组(DSS组),Naïve组小鼠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DSS组连续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7 d后更换为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10 d,共进行3~4个循环,同时与健康雄鼠合笼构建IBD母鼠模型。待幼鼠出生后8周,将幼鼠分为Con组和IBD组,Con组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7 d,IBD组饮用3%DSS溶液7 d构建IBD模型。造模期间通过每日监测小鼠体重、粪便一致性以及便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切片、杯状细胞和黏液层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IL-33 和 IL-10 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和MUC-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IBD雌性小鼠相比,IBD雄性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更高、结肠显著缩短,结肠中出现大量炎性浸润、隐窝异常和杯状细胞缺失的现象,闭合蛋白(occludin,OCLN)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IL-6、IL-33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IBD小鼠的子代中雄鼠比雌鼠的结肠炎症状更严重,主要与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严重受损有关。

    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炎症反应上皮屏障肠道屏障

    恐惧应激对妊娠期大鼠胎盘葡萄糖转运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宋琦杜志欣杨丽萍侯俊林...
    828-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恐惧应激对胎盘葡萄糖营养物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表达的影响,为孕期应激致胎损理论提供证据。方法 将20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采取旁观电击法造模持续19 d,对照组正常饲养。实验结束后记录胎产数量、胎盘与胎鼠重量,计算胎盘效率。透视电镜观察胎盘细胞形态学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孕期恐惧应激胎盘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 1,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 3(GLUT3)、葡萄糖转运蛋白6(GLUT6)和葡萄糖转运蛋白7(GLUT7)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胎产数量和胎盘效率显著降低;模型组胎盘微绒毛稀疏短少,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GSEA分析发现,模型组胎盘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葡萄糖稳态;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模型组胎盘中GLUT1、GLUT6以及GLUT7表达均下降。结论 孕期恐惧应激暴露导致不良胎产结局,可能与胎盘中GLUT1、GLUT6、GLUT7 三种关键葡萄糖转运体降低有关。

    恐惧应激胎盘葡萄糖转运体

    急性臭氧暴露对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表达谱的影响

    杨清诚赵娇杨仁鑫闫战功...
    836-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急性臭氧暴露后大鼠肺泡灌洗液来源的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肺损伤的潜在关系。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放入气体染毒舱内分别暴露于0、0。5和2 ppm臭氧6 h。实验结束后24 h麻醉大鼠,收集肺泡灌洗液并提取外泌体。采用miRNA-seq技术检测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使用miRDB数据库对组间差异表达Top 10 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利用qRT-PCR方法对表达丰度较高且组内均一性较好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结果 与0 ppm组相比,0。5 ppm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有8个上调、55个下调,而2 ppm组中有32个上调、61个下调。与0。5 ppm组相比,2 ppm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有90个上调、74个下调。差异表达Top 10 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调控DNA结合、杂环化合物结合和影响转录等方面,并与癌症、MAPK、PIK3-AKT、TNF、ErbB、线粒体自噬和FoxO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qRT-PCR结果表明测序结果基本可靠。结论 急性臭氧暴露可导致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表达谱发生变化,差异miRNA可能参与了臭氧暴露所致的肺组织炎症、肺损伤等病理进程。

    臭氧急性暴露外泌体miRNA肺泡灌洗液

    肠道微生态与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845页

    石斛酚抑制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蒋波田莎李涛李春霞...
    846-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石斛酚抑制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作用。方法 构建SD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浓度石斛酚组、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每组各10只。低浓度石斛酚组、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分别于伤后第1天结膜下注射2。5 mg/0。05 mL、5 mg/0。05 mL石斛酚,2 mg/0。05 mL阿柏西普。伤后第3、7、14天,观察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占全角膜面积的百分比、角膜混浊评分并测量角膜厚度。碱烧伤第14天,处死全部大鼠,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角膜组织中VEGF和CD34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过ELISA检测各组VEGF、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结果 碱烧伤后第7、14天,低浓度石斛酚组、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占全角膜面积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所有P<0。05)。碱烧伤后第14天,高浓度石斛酚组角膜混浊评分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低浓度石斛酚组角膜厚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所有P<0。001)。但是,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角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P>0。05)。此外,低浓度石斛酚组、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角膜组织中VEGF、IL-1β、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所有P<0。01)。结论 结膜下注射石斛酚对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角膜水肿的吸收。

    石斛酚阿柏西普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VEGF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稿约

    855页

    基于超声诊断对中老年食蟹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研究

    刘书华周丹陈洪毅李韵峰...
    856-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10岁以上中老年食蟹猴开展心脏结构和功能基础研究,为研究老年疾病动物选择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144只10岁以上中老年食蟹猴作为研究对象,分为10~15岁组雌性37只、雄性66只,16~20岁组雌性21只、雄性20只,通过一般指标(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心率)、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和离子指标)、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比较分析,获得中老年食蟹猴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基础数据。结果 10~15岁组和16~20岁组,一般指标比较,随着年龄增加,雌猴和雄猴血压和心率升高,雄猴血压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随着年龄增加,雌猴和雄猴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血钠、血钾都显示升高,其中,血糖、甘油三酯(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雄)、血钙、血钠、血钾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乳酸脱氢酶显示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心脏收缩功能比较,随着年龄增加,雌猴和雄猴左房前后内径都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雌猴室间隔收缩末径,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径显示减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质量指数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雄猴变化不显著。两组心脏舒张功能比较,随着年龄增加,雄猴二尖瓣舒张晚期速度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雌猴左室侧壁舒张早期速度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对雌猴和雄猴代谢指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雌猴代谢指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较弱,r绝对值最高不超过0。39,雄猴代谢指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强,r值绝对值最高达到0。66。结论 基于超声诊断结合代谢指标对食蟹猴心脏功能进行研究,建立中老年食蟹猴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基础数据,随着年龄的增加,食蟹猴的血糖、血脂指标升高,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有下降趋势,与中老年人群变化相似,为开展心脏功能相关的老年性疾病研究动物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中老年食蟹猴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一般指标

    川芎挥发油治疗心绞痛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杨明王朝平雷志强刘波...
    867-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挥发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并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筛出挥发油成分;使用Pubchem、SwissTarget、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和R语言分别获取挥发油成分的靶点、心绞痛的靶点和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通过String数据库完成;使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借助AutoDock vina 1。2。3、Pymol 3。0、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关键靶点和主要挥发油成分的亲和力。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川芎挥发油对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共得到10个挥发油成分和22个关键靶点,这些靶点与神经递质、突触膜上的受体、物质代谢等生物过程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视黄醇代谢、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等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butylidenephthalide、Alpha-selinene、Trans-ligustilide等挥发油成分与多个关键靶点结合发挥治疗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川芎挥发油通过调节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左室收缩末内 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in systole,LVIDs)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水平以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促进受损心肌细胞中ADRA1A、CHRM5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纤维状态,减小细胞间隙,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表现出保护心肌的作用。结论 川芎挥发油具有有效保护受损心肌组织,治疗心绞痛的作用。

    川芎挥发油心绞痛网络药理学动物实验

    兰香草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美安黄凤梁晓庆蓝小琪...
    879-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兰香草水煎液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6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兰香草高剂量组、兰香草中剂量组、兰香草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寒冷刺激联合苯甲酸雌二醇以及缩宫素建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 d。观察记录大鼠症状表现,测定大鼠扭体反应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大鼠血清中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rostacyclin F1α,6-Keto-PGF1α)、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ROG)水平,测定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 E2,PGE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钙离子(calcium,Ca2+)水平,以及计算子宫、卵巢脏器指数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寒凝血瘀证症状及扭体反应,子宫、卵巢组织形态出现明显增生、炎症、水肿等病变,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TXB2、E2水平和E2/PROG比值明显升高(P<0。01)以及6-Keto-PGF1。和PROG水平明显降低(P<0。01),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均明显增高(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Ca2+水平和PGF2α/PGE2比值明显升高(P<0。01)以及PGE2、N 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兰香草水煎液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症状表现和子宫、卵巢组织形态病变,显著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时间和降低扭体次数(P<0。01),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P<0。01),降低血清中TXB2、E2水平及E2/PROG比值和升高血清中6-Keto-PGF1α、PROG水平,降低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P<0。01,P<0。05),降低子宫组织中PGF2α、Ca2+水平及PGF2α/PGE2比值(P<0。01,P<0。05)和升高子宫组织中PGE2、NO水平(P<0。01)。结论 兰香草水煎液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鼠血清中TXB2、6-Keto-PGF1α、E2、PROG水平和子宫组织中PGF2α、PGE2、NO、Ca2+水平有关。

    兰香草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

    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及神经精神行为异常的性别差异

    马梦蝶樊敏徐松林郑强...
    889-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神经精神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性别大鼠在癫痫急性发作和缓解期感觉、运动及学习记忆行为学实验中表现的性别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周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2只,雌雄各半。腹腔注射KA诱导癫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及2 h内发作次数,采用Racine等级标准评定癫痫急性发作等级,并记录皮层脑电图;采用旷场实验、平衡木行走、高架十字迷宫、Y迷宫及新物体识别等行为学实验观察大鼠感觉、运动及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ma 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Synapsin-1和Synaptotagmin 1蛋白表达。结果 雄性及雌性SD大鼠在接受KA腹腔注射后均表现出典型的癫痫发作行为,但与雄鼠相比,雌鼠癫痫急性发作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4)、2h内发作总次数显著减少(P=0。019),且癫痫发作达到Ⅳ~Ⅴ级的时间早于雄性大鼠(P<0。01)。癫痫缓解期的行为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总运动距离及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增多,雌性模型大鼠的理毛次数显著减少(P<0。01)且与雄性模型大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平衡木行走实验中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及评分增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雄性模型大鼠在封闭臂的探索次数增加;在Y-迷宫及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新异臂/物体优先指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且海马GABA浓度及Synapsin-1和Synaptotagmin 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但无性别差异。结论 KA腹腔注射可成功诱导大鼠癫痫模型,且不同性别大鼠在癫痫急性发作特点和缓解期感觉、运动行为学实验中的表现有所差异,但不同性别癫痫模型大鼠海马GABA浓度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因而,导致KA诱导癫痫大鼠行为反应性别差异的机制有待深入探究。

    癫痫雌雄性别学习记忆红藻氨酸γ-氨基丁酸脑电图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