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秦川

月刊

1671-7856

b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实验动物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科学论述。读者对象:农牧渔业、医学、药学、环保、生物、体育、国防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以及有关的生产者、大专院校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探讨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何宪顺林锟陆舜韦雨柔...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抗炎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7~8周龄、体重20~22 g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组)、模型组(MOD组)、别嘌醇组(ALLO组)、清热解毒方组(QRJD组),第1~35天每天早上CON组灌胃10 g/0。1 mL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均灌胃氧嗪酸钾(500 mg/kg)+酵母膏(10 g/kg)混悬液制备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第29天在异氟烷麻醉下,往CON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50 μL无菌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等量尿酸钠溶液(50 mg/mL)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同时各组每天灌服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第35天取材,取材小鼠禁食不禁水6 h,检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等血液指标,踝关节苏木精-伊红、番红-固绿染色;踝关节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抗炎指标;收集小鼠盲肠内容物,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1)用药治疗7 d后,与MOD组相比,QRJD组能有效降低疾病模型小鼠血尿酸(P<0。001)、肌酐(P<0。01)、尿素氮(P<0。05)浓度,有效保护肾功能。(2)病理结果提示,与MOD组相比,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QRJD组治疗后,关节滑膜增生有所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得到减轻;番红-固绿发现中药复方软骨排列较前有序,软骨破坏较MOD组减轻,基质未见失染。(3)踝关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ON组、MOD组IL-10、TGF-β1未见明显升高;与MOD组相比,QRJD组的IL-10、TGF-β 1表达升高(P<0。05)。(4)肠道菌群交互关系、多样性上,与CON组相比,MOD组特有的OTUs数目增加75个,而QRJD能减少MOD特有的OTUs数量,更接近CON组;4组间的α多样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β多样性发现QRJD组的菌群组成更趋向于CON组水平(P=0。001)。(5)肠道菌群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 CON 组相比,MOD 组 Ruminococcaceae spp。、Dubosiella sp。、Tyzzerella sp。、Ileibacterium sp。和 Bacteroidales spp。等丰度增高(P<0。05);与 MOD 组对比,QRJD 组 Lactobacillus sp。、Ligilactobacillus sp。和Bacteroides sp。等丰度上升(P<0。05),且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图显示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6)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抗炎因子相关性分析中,Dubosiella sp。、Tyzzerella sp。、Bacteroidales spp。的相对丰度与SUA、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 Lactobacillus sp。、Ligilactobacillus sp。、Mitochondria spp。与 IL-10、TGF-β1 抗炎因子呈正相关,其中与TGF-β1较为显著(P<0。05)。(7)COG功能预测提示QRJD组功能集中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等。结论 QRJD能有效调节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紊乱从而治疗痛风疾病,推测其防治痛风的机制是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调控Ruminococcaceae spp。、Dubosiella sp、Lactobacillus sp。等差异菌群丰度实现治疗痛风的目的。

    清热解毒方免疫炎症肠道菌群痛风高尿酸血症

    蠲哮汤调节三型固有淋巴样细胞治疗肥胖哮喘小鼠机制

    田敏萍张清源向双娣陈玲玲...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蠲哮汤(Juanxiao decotion,JXD)调节三型固有淋巴样细胞(type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s)治疗肥胖型哮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60%高脂饲料+OVA)、JXD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8。5、17、34 g/kg)、地塞米松组(1 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余组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OVA致敏及雾化激发建立肥胖哮喘模型。首次雾化起,JXD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7 d。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四项及肺泡灌洗液(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炎症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 BALF 和血清免疫球蛋白 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C-C趋化因子受体17(CCL17)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肺和外周血中IL-17A+ILC3、IL-22+ILC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壁增厚,经地塞米松和JXD中、高剂量干预后小鼠肺部炎症情况得到改善,其中高剂量效果更明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L-1β、IL-17A+ILC3、IL-13、CC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IL-22+ILC3比例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JXD中、高剂量干预后肺组织中IL-1β、IL-17A+ILC3、IL-13、CCL17水平显著下降,IL-22+ILC3比例和P-STAT3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P<0。001)。结论 JXD能改善肥胖哮喘小鼠机体炎症环境,减轻肺部炎症和过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C3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有关。

    蠲哮汤肥胖型哮喘流式细胞术ILC3s气道炎症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AMEM)审稿人招募

    25页

    基于NLRP3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损伤的影响

    吴玉琪黄桂林肖丽君张敏...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形态、功能及NLRP3表达的影响,为修复放射性涎腺组织损伤提供新思路。方法 建立小鼠下颌下腺放射损伤模型,记录饮水情况,于照射后1、3、7、14 d进行唾液流率检测,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检测NLRP3及Caspase-1在小鼠放射性下颌下腺损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时间的累积,放射组小鼠饮水量逐渐增多,唾液流率减少,下颌下腺中炎症细胞不断增多,腺泡细胞逐渐出现核固缩及空泡化等病变;在照射后的7和14 d,放射组NLRP3和Caspase-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辐射可诱导小鼠下颌下腺组织损伤,并激活NLRP3炎症体促使其表达量增加。

    NLRP3炎症体放射涎腺损伤

    两种肝毒性化学物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转录组学的比较研究

    闫阮玉吴洪雨黄恺孙鑫...
    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四氯化碳(CCl4)和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可力丁(DDC)两种肝毒性化学物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差异,为使用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10%CCl4(2 mL/kg)腹腔注射和0。1%DDC饮食喂养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4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Bil水平;HE染色观察肝内炎症浸润情况;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胶原沉积情况;Jamall's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检测肝组织上清TNF-α、IL-6和IL-1β含量。提取小鼠总RNA进行测序(RNA-Seq),使用R软件分析2种肝纤维化模型的差异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验证差异显著的基因。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CCl4染毒小鼠和DDC饮食小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肝组织TNF-α、IL-6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血清Alb水平下降。病理染色提示CCl4染毒小鼠肝组织结构破坏,中央静脉周围大量肝细胞玻璃样变及坏死;DDC饮食小鼠肝内卟啉沉积,大量炎症细胞在汇管区和胆管周围浸润;两种模型小鼠肝内均有不同程度胶原沉积。通过筛选条件(|logFC|>2倍且P<0。05)获得CCl4染毒模型、DDC饮食模型的差异基因分别为1820、2373个,其中上调基因分别为1302、1978个,下调基因分别为518、395个。GO注释发现2种模型在分子功能(MF)、生物学过程(BP)、细胞成分(CC)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KEGG分析发现CCl4染毒模型、DDC饮食模型分别激活22、29条信号通路,其中细胞外基质受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周期、蛋白的消化与吸收、焦点粘附、PI3K-Akt等16条信号通路在2种模型中均显著富集(P<0。05)。聚类分析发现在2种模型中均明显下调基因包括Mup11、Mup15、Mup17、Mup1等,采用RT-qPCR得以证实(P<0。05)。结论 本研究报道了 CCl4染毒和DDC饮食两种肝纤维化模型的RNA-Seq转录组学特点并进行比较,观察基因表达的场所、基因表达所调节的通路等方面,为后续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四氯化碳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可力丁RNA测序

    芍药甘草颗粒对斑秃样小鼠毛发生长、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曲保全吕书影林文君杨顶权...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芍药甘草颗粒对斑秃样小鼠毛发生长、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 C3H/HeJ小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芍药甘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型受体拮抗剂组、复方甘草酸苷片组,每组6只,分别予以不同药物干预。进行照片和毛发镜拍摄、体重称量、行为学测定,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糖皮质激素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芍药甘草颗粒可加速斑秃样小鼠毛发再生及体重增长(P<0。05),增加旷场实验运动总路程及中央区运动路程占总路程百分比(P<0。05),减少强迫游泳实验及悬尾实验不动时间(P<0。05),降低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P<0。05),增加海马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P<0。05)。结论 芍药甘草颗粒能促进斑秃样小鼠毛发生长、改善其行为学表现,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下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化相关。

    芍药甘草颗粒斑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稿约

    54页

    不同时间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突触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张士滨王璐王储郭鹏程...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时间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睡眠剥夺24 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120 h组、144 h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焦虑状况,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数量的改变,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实验分别测定大鼠突触相关分子标志物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突触后膜致密物质 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大鼠的站立次数和修饰行为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120 h、144 h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与上台前路程均显著增加(P<0。05),而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1),且与睡眠剥夺时间呈负相关;BDNF、SYN及PSD-95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且与睡眠剥夺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增加,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害与焦虑情绪逐渐加重,其可能与突触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减少有关。

    大鼠睡眠剥夺学习认知海马突触可塑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不接受重复投稿说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编辑部
    64页

    WHBE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PRFr的干预研究

    黄俊杰陈民利朱科燕江劲翱...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内侧副韧带和部分髌韧带切除术建立WHBE兔KOA模型并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释放液(PRFr)干预,探讨WHBE兔KOA模型软骨损伤和炎症的机制以及PRFr干预疗效。方法 取WHBE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NC)组(n=6)、模型(KOA)组(n=12)和治疗(PRFr)组(n=6);其中KOA组和PRFr组分别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时向两侧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PRFr 0。5 mL。造模4、8周时,各组动物进行行为学评分、X线影像学观察,并取血清进行ELISA检测IL-1β、TNF-α、MMP-13水平,4周时KOA组处理6只,8周时处理各组剩余动物,取兔双侧膝关节,进行大体评分,脱钙后行病理切片制作,然后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以及TGF-β、BMP3和NF-κB免疫组化表达检测。结果 与NC组比,造模后WHBE兔Lequesne MG行为学评分,Mankin's评分,Pelletier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可见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疼痛刺激和活动受限明显,且X光显示软组织呈高密度阴影,关节积液较多,解剖观察显示关节面粗糙,病理观察显示软骨表面缺损,软骨细胞丢失或部分丢失,表明WHBE兔KOA模型成立。与KOA组比较,PRFr干预治疗后血清炎症水平(IL-1β、TNF-α、MMP-13)均显著降低(P<0。05,P<0。01),软骨表面粗糙程度低,大部分软骨细胞分布整齐;同时TGF-β、BMP3和NF-κB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 WHBE兔KOA模型,且PRFr可通过TGF-β/BMP和NF-κB途径改善WHBE兔KOA模型软骨损伤和炎症。

    WHBE兔膝骨关节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释放液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