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秦川

月刊

1671-7856

b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实验动物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科学论述。读者对象:农牧渔业、医学、药学、环保、生物、体育、国防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以及有关的生产者、大专院校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归多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Th17/Treg细胞平衡及相关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陈修保徐飞尹曦陈维达...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AP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小鼠骨髓Th17/Treg细胞平衡及相关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50 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APS低、高剂量组,利用射线照射联合异源淋巴细胞输注的方法制备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建模后灌胃给药 28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变化、脾指数,检测外周血基本血液学参数变化,HE染色评价小鼠骨髓组织病理变化;ELSIA法检测骨髓TGF-β1、IL-10、IL-17A、IL-6等蛋白表达水平;FCM检测骨髓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细胞平衡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活动笨拙,精神萎靡,眼睑唇色耳廓颜色苍白,进食饮水量减少;体重及脾指数均明显下降;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降低;骨髓组织结构紊乱,造血组织增生度明显减低;IL-17A、IL-6蛋白表达明显上调,TGF-β1、IL-10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骨髓Th17细胞比例明显增高,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APS低、高剂量组一般状况均改善,进食量及饮水量增加,体重、脾指数明显升高,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骨髓组织结构改善,造血组织增生度升高(P<0。05);IL-17A、IL-6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TGF-β1、IL-10 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 或P<0。01);骨髓Th17 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当归多糖能改善AA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来实现。

    当归多糖Th17/Treg炎性因子再生障碍性贫血当归补血汤

    叶酸对AD炎症小鼠脑内Flotillin-1及Aβ表达的影响

    马泽微黄丽郑云勤张美琳...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叶酸(folic acid,FA)补充对炎症刺激AD小鼠脑内Flotillin-1及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7 只 6 月龄雄性APP/PS1 小鼠,随机分为AD组、AD+LPS组和AD+LPS+FA组,每组各9 只。9 只同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野生对照(Control)组。给予AD+LPS+FA组叶酸补充饲料(8 mg/kg)干预 3 个月,其他3 组喂养普通饲料。实验结束前1 周对AD+LPS组与AD+LPS+FA组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溶液(LPS,250 μg/(kg·d)),其余两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含量以及脑组织Aβ1-40、Aβ1-42 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Flotillin-1 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脑皮质区Flotillin-1和Aβ1-42/APP/PS1/BACE1 的共表达。结果 经方差分析,与Control组相比,AD组小鼠血清TNF-α、IL-6含量升高(P<0。05)、脑内Aβ1-40 和Aβ1-42 水平升高(P<0。05)、脑内Flotillin-1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脑组织皮质区Flotillin-1与Aβ1-42/APP/PS1/BACE1 的共表达蛋白增多(P<0。05);与AD组相比,AD+LPS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脑内Aβ水平均进一步升高(P<0。05)、脑组织皮质区Flotillin-1与Aβ1-42/APP/BACE1 双标阳性蛋白表达量增多(P<0。05);与AD+LPS组相比,AD+LPS+FA组小鼠体内炎症水平和脑内Aβ含量降低(P<0。05)、脑组织Flotillin-1蛋白表达减少(P<0。05)、脑组织皮质区Flotillin-1与Aβ1-42/APP/PS1/BACE1 蛋白的共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补充叶酸能够降低AD炎症小鼠脑内Flotillin-1蛋白的表达,减少Aβ沉积。

    叶酸β淀粉样蛋白Flotillin-1阿尔茨海默病炎症

    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的评价

    周雪万贵平张真真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人源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确定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方法 收集人源子宫内膜标本 4 例,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 1∶3 移植到 12 只BABL/c裸鼠体内。记录病灶皮表形态及体积变化,移植后第 15 天处死裸鼠,观察病灶形态及其与腹壁周围粘连情况,HE染色评判造模结果,Masson染色评定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追踪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结果 裸鼠异位病灶体积随时间增长,呈局限性、囊泡样改变,与腹壁粘连紧密,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胶原纤维沉积,造模成功率为 83。4%,造模后病灶胶原纤维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共聚焦成像提示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SUSD2+)可在体内向肌成纤维细胞(α-SMA+)分化。结论 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的方法建立的裸鼠模型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病变特点,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此外体内观察到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形成,为进一步探究其发病机制提供较好的模型参考。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异种移植纤维化BABL/c裸鼠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

    烟雾暴露联合克雷伯杆菌感染诱导大鼠肺小动脉病变的评估

    任周新赵鹏李建生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烟雾暴露联合克雷伯杆菌感染诱导大鼠的肺小动脉形态结构的变化,评估肺小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 对烟雾暴露联合克雷伯杆菌感染大鼠的肺组织切片(对照组和模型组)进行分析。维多利亚蓝染色切片用于肺小动脉肌化、血管壁厚度、血管阻塞分值、肌性血管的内膜和中膜厚度以及新生内膜增殖度的检测;HE染色切片用于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丛状病变等形态的观察和检测;VG染色切片用于内膜胶原纤维和肺小动脉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的观察和检测。综合以上结果,按照Heath-Edwards标准对肺小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级。结果 对于血管直径≤50 μm的肺小动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非肌性血管百分率显著减少(P<0。01),肌性血管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部分肌性血管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肌性血管壁厚度和肌性血管壁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P<0。01),非肌性和肌性肺小动脉血管的阻塞分值均显著增加(P<0。05,P<0。01)。对于 50 μm<血管直径≤100 μm的肺小动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非肌性血管百分率显著减少(P<0。05),肌性血管百分率和部分肌性血管百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性血管壁厚度和血管阻塞分值均显著增加(P<0。05),非肌性血管壁厚度和血管阻塞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血管直径≤50 μm或50 μm<血管直≤100 μm的肺肌性小动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膜厚度和中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P<0。01),血管周围炎症浸润分值均显著增加(P<0。05,P<0。01)。对照组(n=9)仅 1 个切片发现新生内膜,新生内膜增殖度为 1。61%。模型组(n=10),5 个切片存在新生内膜,新生内膜增殖度从1。04%到17。14%。所有切片均未发现丛状病变。对于血管直径≤100 μm的肺小动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膜胶原纤维表达未观察到变化,血管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Heath-Edwards标准,模型大鼠的肺小动脉病变未达到Ⅲ级。结论 模型大鼠出现了肺小动脉肌化、内膜和中膜增厚等病理表现,血管周围存在轻度到中度的炎症反应。较低的新生内膜增殖度和未出现胶原纤维表达的变化及未出现丛状病变,提示该模型属于Heath-Edwards标准的Ⅱ级病变。

    肺小动脉重构Ⅱ级病变(Heath-Edwards分级)病理学评估新生内膜丛状病变香烟烟雾暴露复合克雷伯杆菌感染大鼠

    综述:斑马鱼模型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36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潜在优势病种研究

    左一鸣杨智涵史国花吕仕超...
    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潜在优势病种,以期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方法 检索近 10 年在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并分析各疾病的研究变化趋势及临床有效率,以确定中医药治疗的潜在优势病种。结果 检索共获得文献 22 859 篇,最终纳入研究 3768 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1)将疾病归为 17 类,共 149 个病种,主要以循环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或结缔组织系统、消化系统为主。结论 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临床研究涉及病种广泛,但分布不均,最终确定潜在优势病种为骨质疏松、便秘、高血压,潜在次优势病种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失眠。

    文献计量学中医药老年疾病优势病种

    多因素诱导高尿酸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芪苓颗粒的干预作用研究

    张倩屠海烨朱科燕郁晨...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加酵母饲料饲喂"的多因素诱导法建立高尿酸肾病(HN)大鼠模型,并观察芪苓颗粒(QLG)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58 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取10 只大鼠作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其余大鼠采用多因素诱导法建立HN大鼠模型,造模 2 周后颌下取血检测血清UA、CREA、BUN、TG和TC,筛选出血清UA和体重接近均值的HN大鼠40 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模型对照(Model,M)组、QLG低剂量(Qiling granules low dose,QLG-L)组、QLG高剂量(Qiling granules high dose,QLG-H)组和阳性对照(positive control,PC)组,每组 10 只。各组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 4 周后颌下采血检测血清UA、CREA、BUN、TG和TC,行安死术,取肝组织检测XOD、ADA活性,取肾组织进行HE、Gomori六胺银染色,并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肾GLUT9、OAT1、VCAM-1和TGF-β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比,M组血清UA、CREA、BUN、TC、TG水平和肝XOD、ADA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变明显,肾小管尿酸盐含量和肾GLUT9、VCAM-1、TGF-β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5)、OAT1 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M组比,各给药组大鼠的血清UA水平和肝XOD、ADA活性以及肾VCAM-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QLG-L组大鼠的血清CREA、BUN水平和肾TGF-β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P<0。05,P<0。01),QLG-H组大鼠的血清CREA、BUN水平和肾GLUT9 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P<0。01,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尿酸盐沉积及其引发的肾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给予大鼠酵母饲料饲喂的同时给予氧嗪酸钾与腺嘌呤联合灌胃可诱导建立稳定的HN大鼠模型;QLG可通过改善HN模型大鼠UA代谢紊乱、减轻肾炎症和尿酸盐沉积及其引发的肾损伤来有效治疗HN,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UA、CREA、BUN、TG水平和肝XOD、ADA活性以及肾GLUT9、OAT1、VCAM-1、TGF-β蛋白的表达有关。

    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高尿酸肾病肾损伤芪苓颗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不接收使用水合氯醛进行动物麻醉文章的说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编辑部
    59页

    八月札乙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及转录组学分析

    王春玲文晓东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八月札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EEATK)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3B和Huh-7),设置空白对照组、索拉菲尼(Sorafenib,5 μmol/L)组及EEATK组(0。10、0。15、0。20、0。3 mg/mL),分别给予对应药物干预,采用CCK-8 法检测不同分组的药物干预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最佳作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采用EdU染色法、克隆形成实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EEATK(0。15 mg/mL)对人肝癌细胞(Hep3B和Huh-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转录组测序分析EEATK调控Hep3B细胞增殖、凋亡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富集通路;并联合比较毒物基因组学(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数据库分析与肝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应用qRT-PCR验证关键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EEATK浓度增加,能够显著抑制Hep3B和Huh-7细胞的活力(P<0。01);0。15 mg/mL的EEATK作用肝癌细胞后,EdU阳性细胞率、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降低(均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Hep3B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EATK引起 1577 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改变(P<0。01),其中表达上调差异基因 942 个,表达下调差异基因 635 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显著富集于胆固醇合成、炎症、细胞外基质中。KEGG通路分析提示EEATK可能主要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抑癌作用。CTD分析及qRT-PCR检测显示EEATK可引起BIRC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1(cyclin-dependent kinases 1,CDK1)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周期蛋白抑制因子 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脯氨酸羟化酶3(egl-9 family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3,EGLN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同时,可引起FAM83D(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83D,FAM83D)、MKI-67 等细胞增殖相关基因显著下调(P<0。01),MYC、叉头框蛋白1(forkhead box C1,FOXC1)等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EEATK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通过调节TGF-β及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八月札肝癌增殖凋亡转录组学

    薯蓣皂苷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梁玉琼黄庆黄娟娟梁芳...
    72-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薯蓣皂苷(DIO)对人HepG2 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DIO(0。25、0。5、1、2、4、6 和 8 μmol/L)干预HepG2 肝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划痕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查细胞中凋亡因子及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IO组HepG2 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并诱导细胞在形态学上出现凋亡特点,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划痕实验结果显示DIO显著抑制HepG2 细胞的迁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DIO干预细胞 24h后,Caspase-3、cleaved Caspase-3水平明显上调,而Bcl-2、β-catenin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采用LiCl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LiCl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与LiCl组比较,LiCl+DIO 组HepG2 细胞Wnt1、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 DIO体外能够促进HepG2 肝癌细胞凋亡,机制可能是其下调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进而抑制凋亡因子Bcl-2表达,最终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薯蓣皂苷HepG2肝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