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薛辛东

月刊

1005-2224

zgsyek@163.com

024-23866456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儿科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提高儿科临床医生水平”。本刊报道儿科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进展、交流成熟的临床经验、注重临床研究,兼顾基础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陈静何爽郑敏李谧...
    223-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1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及62例急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暴发性心肌炎组起病年龄较大,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少尿,意识改变,心音低钝,心律不齐,肢端凉,面色改变,肝脏肿大等起病时临床表现及体征的发生率均大于急性心肌炎组(P<0.05);(2)暴发性心肌炎组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超敏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血肌酐、血尿素氮、白蛋白、左心功能,心腔增大,室间隔、室壁动度及厚度,心包积液,二、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室性心动过速,逸搏,室颤/室性停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指标与急性心肌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类病原学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是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预测危险 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P=1/[1+e-(92.862-0.171×白蛋白-0.351×左室射血分数+6.286×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492×束支传导阻滞)],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96.8%,区分度良好;(4)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经免疫调节、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死亡3例(5.8%).结论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出现白蛋白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预测危险因素.

    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

    188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熊舒萍叶晓卿陈莉莉林丽华...
    231-234,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8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轻型组34例,中型组75例,重型及危重型组79例,比较3组患儿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 重型及危重型组的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比例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比例高于中型组,早产及发育异常疾病比例高于轻型组,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比例低于轻型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及危重型组热峰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中型组咳嗽发生率高于轻型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及危重型组的白细胞总数及合并细菌感染率高于轻型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白介素(IL)-6高于中型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中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3例患儿死亡外,余均好转后出院.结论 重型及有基础病患儿比例的增大、合并复杂感染和共患病对疾病诊治带来了更大挑战.白细胞总数、CRP、PCT和IL-6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可能提示疾病加重;对于合并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早产及发育异常疾病和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的患儿需警惕重型可能;对于患其他类型基础疾病的患儿应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特征儿童合并感染基础疾病

    婴儿型糖原贮积病Ⅱ型5例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戴小娟郑丽玲张家祥
    235-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11月至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共收治5例婴儿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5例中男3例,女2例,发病年龄均小于1岁,首发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心肌肥厚、肝脏增大及骨骼肌无力.4例血酸性a-葡萄糖苷酶浓度明显降低,最低为0.28 mmol/(L·h).5例均进行了基因检测,其中3例为纯合错义突变,1例为杂合错义突变,1例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同时存在有致右室心律失常心肌病基因CTNNA3突变C.2122A>G父源.5例均自动出院后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6~11个月).确诊病例中基因突变类型以c.1935C>A最常见,c.2853G>A可能是新的致病突变位点.

    糖原贮积病Ⅱ型婴儿型基因突变酶活性酶替代治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稿约

    封3页

    力欣奇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前插1-前插2,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