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薛辛东

月刊

1005-2224

zgsyek@163.com

024-23866456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儿科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提高儿科临床医生水平”。本刊报道儿科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进展、交流成熟的临床经验、注重临床研究,兼顾基础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药学会儿童药物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作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641-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对包括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在内的多种病原体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儿科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由于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点,亟需一个专门针对儿童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文件.该共识从四环素类药物的药学特性、作用机制、抗菌活性、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超说明书用药等方面,对该类药物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给出了全面建议,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四环素类共识儿童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王雪峰...
    652-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归属于慢性咳嗽的非特异性咳嗽范畴,是指儿童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相关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的一类疾病.PIC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后我国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原谱发生了较大变迁,P1C有增多趋势.目前,PIC致病特点尚不清晰,发病机制鲜少针对性报道,规范性诊断尚不成熟,临床实践中PIC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常被医患所认可.中西医结合并非在化学药物基础上简单地加用中药辅助治疗,而是需要中西医交互引导进行个体化的"防-治-康"指导,建立系统的诊疗思路并形成中西医融合方案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为此,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期为PIC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指导.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共识

    中国儿童心力衰竭分期及管理建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力衰竭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儿童心肌病精准诊治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659-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持续性发展的临床疾病综合征,按照其发展规律分为A、B、C和D四个阶段,涵盖从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到晚期心力衰竭的整个过程.为了强化儿科医师对心力衰竭分期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根据国内外成人最新心力衰竭分期管理的相关指南和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儿科国情及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该建议,旨在明确儿童心力衰竭分期定义、标准及管理策略,为心力衰竭患儿的早期防治和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儿童心力衰竭分期管理

    本期广告目次

    664页

    《2023年临床实践指南:儿科重症监护室内12月龄以下婴儿严重毛细支气管炎的管理》解读

    班凤婷丁亚平夏姗姗张晨美...
    665-668,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呼吸道急性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不同地区针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存在差异.2023年,国外儿科重症和急救护理小组制定了关于儿科重症监护室内12月龄以下婴儿严重毛细支气管炎管理的指南,从重症监护室准入标准、辅助检查、患儿安置及治疗、营养支持与补液、通气支持以及辅助治疗等6个范围提出了 40条建议(其中23条专家建议),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识别、理解和处理严重毛细支气管炎,提升救治水平,改善患儿预后.文章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毛细支气管炎婴儿儿科重症监护指南解读

    基于病理生理学的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救治

    应佳云陆国平
    669-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病理生理学复杂,主要涉及机制包括免疫失衡、微循环障碍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是造成危重症儿童高死亡率的病因之一.文章总结了基于病理生理学予以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救治要点,包括控制感染,免疫调节,改善微循环及线粒体功能等措施,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的理解.

    脓毒性休克感染免疫微循环线粒体

    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最佳实践

    陈锡龙周冰莹张太宁王卫凯...
    674-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性休克属于儿童急危重症,也是全世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较复杂,液体复苏是脓毒性休克管理的基石.合理的复苏治疗对病情的改善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引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抢救、优化、稳定和降级(salvage,optimization,stabilization and de-escalation,SOSD)理念来正确识别及理解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4个时期过渡及变化,并对选择何种复苏液体、液体复苏总量、液体复苏速率等复苏策略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复苏理念策略

    儿童脓毒症凝血病干预策略

    钱天维柏振江
    679-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常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即脓毒症诱发的凝血病(SIC),由复杂的炎症和凝血系统失调引起,这一过程涉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凝血系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抑制、抗凝机制的受损、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的异常等机制.SIC在儿童中表现出高发生率和高病死率,及时有效的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凝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儿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挽救性策略

    胡燕郭予雄
    685-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脓毒性休克(refractory septic shock,RSS)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救治RSS患者是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RSS表现为顽固性休克、持续高乳酸血症,儿茶酚胺类药物是改善RSS低血压、低灌注的一线药物,但随着药物剂量加大,并发症也显著增加,因此需进一步寻找新的治疗策略.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儿童RSS挽救性策略.文章从RSS治疗指南建议更新、血流动力学评估、药物治疗进展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优化RSS治疗提供参考.

    脓毒症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治疗儿童

    儿童脓毒性休克的循环损伤评价

    郝云洪小杨
    691-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性休克是儿童常见的危重症疾病,发生于脓毒症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识别困难.循环损伤是脓毒性休克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和正确评价脓毒性休克循环损伤,对快速识别、精准治疗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脓毒性休克儿童循环损伤发病机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