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殷宏

月刊

1673-4696

zgsykx@zgsykx.com

0931-8342195

730046

甘肃省兰州盐场堡徐家坪1号

中国兽医科学/Jour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兽医科学》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药物学、中兽医学、普通病学、基础兽医学、综述专论、研究简报等。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热忱欢迎广大兽医科研、教学及其他学科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取双盲审稿,即将严格筛选的稿件送有关专家评审,作者不知审稿专家,审稿专家不知作者,以公平、公正地择优录用。经评审录用的文稿本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刊出。投稿者请登陆本刊网站参阅本刊投稿指南,投稿电子信箱:zgsykx@zgsykx.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型口蹄疫病毒CATHAY株持续感染BHK21细胞系的建立

    彭德财刘伟高闪电马云云...
    1279-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持续感染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利用氯化铵、利巴韦林、免疫阳性血清和低剂量病毒处理O型FMDV(CATHAY株)和BHK21细胞建立持续感染细胞系,采用RT-PCR、核酸测序、IFA和Western-blot方法筛选和验证持续感染细胞模型.结果显示,除了低剂量病毒感染方法能连续传代,且从第5~20代次细胞中扩增到与亲代毒株高度同源的FMDV VP1基因,并能检测到VP1蛋白外,其他方法由于对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未能建立持续感染细胞模型.笔者认为化学药物可能不适合所选病毒毒株建立持续感染模型,而利用低剂量病毒法建立FMDV持续感染细胞系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FMDV持续感染BHK21细胞模型,这为研究FMDV与宿主的互作关系,阐明FMDV持续感染机理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BHK21利巴韦林氯化铵免疫阳性血清

    Rho GTP酶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对新城疫病毒在细胞间传播的影响

    张智颖孙军峰师乾凯赵冉...
    1287-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Rho GTP酶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对新城疫病毒(NDV)诱导的细胞间膜融合以及病毒复制和扩散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特异性针对Rho GTP酶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抑制剂处理细胞,评估其对NDV复制以及细胞间膜融合的影响,结果显示,抑制剂处理能够显著抑制NDV在细胞中的复制滴度以及病毒引起的细胞间膜融合.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显示,NDV的融合蛋白(F)与细胞的肌动蛋白存在共定位分布.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NDV,并通过共感染培养试验证实了Rho GTP酶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参与了NDV在细胞间的扩散和传播.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Rho GTP酶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在NDV感染生活周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新城疫病毒RhoGTP酶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细胞间传播

    豆状囊尾蚴小胞外囊泡可抑制家兔外周血淋巴细胞NLRP3活化

    蒲桂婷王立群刘婷丽王得先...
    1295-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家兔感染豆状囊尾蚴过程中炎症小体的表达.取豆状带绦虫的孕卵节片感染家兔,分离不同感染时期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检测NLRP3、IL-1β等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豆状囊尾蚴的分泌排泄产物(ESP),并通过超速离心分离小胞外囊泡,用ESP和小胞外囊泡分别处理PBLC,24小时后,利用qPCR和Western-blot分析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家兔感染后第30天和60天,炎症小体相关基因NLRP3、IL-1β、Caspase-1及GSDMD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感染第90天时明显下降;用ESP处理PBLC后,NLRP3、IL-1β、Caspase-1及GSDMD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而用小胞外囊泡处理细胞后,虽然1L-1β的表达水平升高,但NLRP3、Caspase-1及GSDMD的表达水平明显受到了抑制.说明豆状囊尾蚴可通过其ESP或小胞外囊泡调控家兔PBLC炎症小体的活化,从而达到其长期生存和持续感染的目的.

    豆状囊尾蚴NLRP3炎症小体分泌排泄产物小胞外囊泡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王婉莹石正旺罗俊聪廖焕程...
    1302-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IgA抗体,以PEDV重组S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小鼠抗猪IgA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并优化了PEDV IgA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并评估了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临床样品检测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抗原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2 µg/mL,酶标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25000,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50;与猪伪狂犬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塞内卡病毒、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80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IDEXX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果证明,本研究中建立的PEDV IgA抗体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诊断与防控、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免疫效果评估.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IgA抗体ELISA

    腐败梭菌α毒素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马清龙赵佳慧王武斌李学瑞...
    1309-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绵羊腐败梭菌α毒素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将腐败梭菌α毒素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后,通过基因合成连接到pGEX-4T-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α.将重组质粒转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菌,用IPTG诱导重组α毒素蛋白表达并纯化表达蛋白,切除表达蛋白携带的GST标签后,得到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蛋白.以腐败梭菌α毒素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腐败梭菌α毒素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腐败梭菌α毒素蛋白以200ng/孔,绵羊血清稀释度为1∶200,封闭液为10 g/L BSA,家兔抗山羊HRP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8 000,避光显色20 min为最佳的ELISA条件.检测50份阴性血清,计算平均值((x))、标准差(s),依据((x)+2s)确定建立的腐败梭菌α毒素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阴阳性临界值为0.244.检测血清敏感度为1∶6 400;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绵羊B型产气荚膜梭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绵羊布鲁菌、鼠伤寒沙门菌及羊痘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和商品化腐败梭菌α试剂盒分别检测100份临床血清样本,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4.87%,阴性符合率为81.97%,总符合率为87.00%.对三联四防疫苗免疫绵羊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测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接种疫苗后免疫绵羊血清中抗α毒素抗体的消长情况.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适用于腐败梭菌感染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和腐败梭菌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腐败梭菌α毒素原核表达间接ELISA

    非洲马瘟病毒VP7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抗体阻断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徐婧户鑫兵宋昱庆张鸿歌...
    1318-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非洲马瘟病毒(AHSV)VP7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制备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AHSV VP7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对编码AHSV VP7蛋白的基因序列进行突变设计与密码子优化,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可溶性VP7蛋白并进行纯化,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VP7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建立AHSV VP7阻断ELISA方法.结果显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可溶性重组AHSV VP7蛋白,将纯化的VP7蛋白免疫小鼠筛选制备了2株稳定分泌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分别为3F7和7H8.经鉴定证明这2株VP7单克隆抗体不仅能与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VP7蛋白反应,而且也与BHK-21细胞表达的具有天然构象的重组VP7蛋白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反应性.以重组VP7蛋白和单克隆抗体7H8分别为包被抗原和阻断抗体建立了AHSV VP7阻断ELISA方法,检测了277份马血清样本,结果与商品化进口 AHSV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实现了AHSV VP7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制备获得了VP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AHSVVP7阻断ELISA方法,为我国有效防控非洲马瘟的传入提供了技术储备.

    非洲马瘟病毒VP7蛋白可溶性表达单克隆抗体阻断EL1SA

    鸽圆环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杨颖路文彬向凤君雷白时...
    1327-1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检测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将大小为828 bp的PiCV Cap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GEX-4T-1,通过低温诱导获得了可溶性Cap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验证后发现,该重组蛋白与抗GST标签抗体和抗Cap蛋白抗体均可发生特异性反应.利用纯化的Cap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棋盘滴定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PiC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0.25mg/L,5%BSA作为封闭液37 ℃孵育2 h,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800,孵育时间为45 min,家兔抗鸽IgG-HRP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8000,孵育时间为3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15 min,当检测样品D450≥0.341则判定其为阳性.用该方法检测鸽腺病毒、鸽疱疹病毒、鸽Ⅰ型副黏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阳性血清时结果呈阴性,对稀释至1∶12 800的阳性血清进行检测时结果仍为阳性,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常规PCR符合率为88.2%.用该方法对86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7.4%.综上所述,该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作为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为后续PiCV候选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评价及PiCV感染状况的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鸽圆环病毒Cap蛋白原核表达间接ELISA方法

    基于双重信号放大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快速现场核酸检测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胡振新覃鸿妮吴尧谢钰珍...
    1334-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双重信号放大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检测方法,旨在提供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现场检测解决方案,并已进行规模化测试.该方法采用特定引物和重组酶复合体靶向ASFV基因序列,通过T7 RNA聚合酶在恒温下快速扩增RNA.扩增的RNA与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杂交后,经DSN酶水解释放荧光信号,放大探针检测逾1 000倍.采用不同的引物、探针和试剂组合,在标准质粒和模拟样本上进行了灵敏度、特异性和污染防控的评价,并简化了样品处理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25 min内稳定且特异地检测到5~10 copies的靶标基因,与qPCR相比降低了污染风险.在393个临床样本的检测中,155个阳性和238个阴性样本的检测结果均符合预期,准确率达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现场检测ASFV的双重信号放大核酸检测方法,为ASFV的临床监测和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非洲猪瘟病毒双重信号放大技术现场核酸检测临床应用评估

    ASFV和PRV野毒及PRV疫苗毒多重纳米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赵越姚来顺涂忠忠曹泽昭...
    1345-1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ASFV、PRV野毒和PRV疫苗毒(缺失gE基因)的方法,本研究以ASFV的B646L基因、PRV的gE基因以及PRV的gD基因为检测对象,建立了可同时检测ASFV、PRV野毒和PRV疫苗毒的多重纳米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ASFV、PRV野毒和PRV疫苗毒的目的基因,而检测塞内卡病毒、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猪水疱性口炎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时结果均呈阴性;B646L基因、gD基因和gE基因的检测限分别为4、7和8 copies/μL.此外,将商品化试剂盒检验结果与本试验建立的多重纳米PCR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符合率为100%.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的多重纳米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且能够同时检测ASFV、PRV野毒和PRV疫苗毒,可用于猪重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疫病防控.

    猪伪狂犬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多重纳米PCR检测方法冷链猪肉

    猪圆环病毒2d型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及发酵工艺研究

    王运航吕熙段梦迪魏甜...
    1351-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猪圆环病毒2d型(PCV2d)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PCV2d Cap蛋白,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去除His-SUMO标签使其体外自组装形成VLPs,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验证,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仪进行表征,将验证正确的VLPs免疫小鼠,测定其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在0.5 mmol/L IPTG、N源补料速率为12%时,蛋白表达量最高,利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进行表征鉴定,发现PCV2d可自组装形成VLPs,粒子直径约为20~25 nm.PCV2dVLPs与ISA 201佐剂混合免疫小鼠,特异性抗体滴度达到1∶512以上,中和抗体滴度达到1∶32以上,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均可达到80 μg/mL,且明显高于PBS组.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构建表达并成功获得PCV2dVLPs,且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为猪圆环病毒2d型疫苗及猪圆环病毒多价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猪圆环病毒2d型病毒样颗粒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发酵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