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康健

月刊

1005-2194

journalnk@sohu.com

024-23866530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发行量位居同类杂志首位。本刊已被评为全国内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线和时间依赖血红蛋白水平与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主要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杨丽平张路霞高碧霞王芳...
    1018-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肾性贫血与终末期肾脏病(ESKD)、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肾脏疾病(CKD)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39个分中心,基线数据完整的3413例和具有基线及2次以上年度访视的914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基线和时间依赖性血红蛋白(Hb)水平与ESKD、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 在进行多因素校正后,基线Hb(HR=1.14,95%CI 1.08~1.20)和时间依赖性Hb水平(HR=1.51,95%CI 1.35~1.70)均与ESKD风险相关,时间依赖性Hb关联性更强.基线Hb,而非时间依赖性Hb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HR=1.14,95%CI 1.03~1.25).基线Hb与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相关(HR=1.16,95%CI 1.02~1.33).结论 在中国CKD1~4期患者中,较低的基线和时间依赖性Hb水平均与ESKD风险增加独立相关.贫血与全因死亡以及充血性心衰的关联仅在单次评价Hb时发现,长期暴露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慢性肾脏病贫血终末期肾脏病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队列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死亡风险模型NSOFA的研究

    林小明马杰飞洪翔宇黄挺...
    1026-1031,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探讨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收集2020-09-01-2023-08-3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临床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2020-09-01-2022-08-31的病例用于构建训练集,2022-09-01-2023-08-31的病例用于构建验证集.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验证并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研究共纳入101例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生存组75例、死亡组26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构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序贯器官衰竭评分(NSOFA).对NSOFA评分进行内外部验证,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与0.90,总体模型质量值分别为0.88和0.79,模型质量良好(P<0.01).绘制NSOFA评分、NLR、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的ROC曲线并进行成对样本区域差异分析比较,NSOFA评分的AUC最大,为0.93,约登指数为0.77,截断值16.21,敏感度84.6%,特异度92.0%,优于其他评分系统(P<0.05).结论 SOFA评分、NLR是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构建的NSOFA评分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脓毒性休克死亡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单纯血液透析对患者皮肤瘙痒疗效的比较研究

    李悦曲巍秦丽丽郑晓庆...
    1032-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单纯血液透析对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缓解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行规律血液透析且伴有皮肤瘙痒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是否行血液灌流治疗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未行血液灌流,30例)和血液灌流组(HP+HD组:血液灌流次数≥1次/月,30例).对比观察起始节点和透析治疗6个月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钙离子、磷离子、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数值变化以及通过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变化评估患者皮肤瘙痒缓解情况.结果 采用两种透析方式治疗6个月后,HP+HD组缓解皮肤瘙痒总有效率(90.00%)高于HD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VAS评分[3(3,5)]低于HD组[4.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BUN、SCr、钙离子、磷离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HP+HD 组 iPTH 水平(52.83±8.24)pmol/L低于 HD 组(59.77±8.81)pmol/L;HP+HD 组 CRP 水平(8.61±2.74)mg/L 低于 HD 组(10.35±3.11)mg/L,HP+HD 组TNF-α 水平(12.41±3.16)ng/L低于 HD 组(14.21±4.72)ng/L,HP+HD组IL-6水平(11.16±3.30)ng/L低于HD组(14.28±5.5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皮肤瘙痒VAS评分分别与CRP水平、TNF-α水平、iPTH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相比于单纯血液透析能够更好地清除iPTH、炎症因子(CRP、TNF-α、IL-6),从而更有效地缓解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问题,是治疗维持性HD皮肤瘙痒的有效措施.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皮肤瘙痒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炎症因子

    超声随访中图像特征与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赵获张玮婧王颖姚静...
    1039-1043,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治疗(ULT)过程中超声图象特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并接受ULT治疗,且连续随访1年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5例.根据是否规律服用降尿酸药物,将患者分为规律组(38例)和不规律组(27例).收集患者ULT前以及ULT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超声图像(双轨征,痛风石)和临床资料[血尿酸值(SUA)、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总体评估(PGA)],分析超声特征变化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规律组患者的VAS和PGA在ULT3个月后均较不规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规律组VAS 3.00(0,5.00)分vs.不规律组VAS 5.00(3.75,7.00)分,Z=-2.757,P=0.006;规律组PGA 5.00(3.00,6.00)分 vs.不规律组PGA 7.00(5.75,8.25)分,Z=-4.326,P<0.001].ULT6 个月后,规律组及不规律组SU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规律组(388.42±81.35)µmol/L vs.不规律组(462.42±146.85)μmol/L,t=2.600,P=0.012],ULT12个月后,规律组SUA达标(≤300 µmol/L)比例显著高于不规律组(26.32%vs.3.70%,x2=4.245,P=0.039).此外,ULT 12个月后,规律组患者的双轨征数目较不规律组减少更多(24个vs.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2,P=0.006);规律组痛风石面积较ULT前减小[0.85(0.61,1.42)cm2 vs.0.69(0.23,1.47)cm2],而不规律组则增加[0.49(0,0.95)cm2 vs.0.85(0.63,1.25)cm2],两组痛风石面积在ULT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规律组0.69(0.23,1.47)cm2vs.不规律组0.85(0.63,1.25)cm2,Z=-2.153,P=0.031].结论 ULT能够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超声征象,其中规律组各项参数改善优于不规律组.

    痛风降尿酸治疗超声双轨征痛风石

    侵袭性毛霉病临床研究进展

    韦存兄徐思成
    1044-1048页

    侵袭性毛霉病危险因素诊断治疗

    膜性肾病诊治进展

    韩晨曦万鹏志冯新姚丽...
    1049-1053页

    膜性肾病诊断治疗

    并发急性肝衰竭和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成人Still病1例报告

    郑宇王能王丽春
    1054-1056页

    成人Still病急性肝衰竭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年第1期重点内容预告

    1056页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