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康健

月刊

1005-2194

journalnk@sohu.com

024-23866530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发行量位居同类杂志首位。本刊已被评为全国内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年龄 缺血性卒中史 非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及B型脑钠肽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卒中的预测价值

    王赞赞左征童轶张志国...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拟构建一种新的易于操作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研究系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429例心房颤动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电话、微信、门诊等多种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以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终点事件进行观察.随机将数据集按1:1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列线图进行模型的可视化展示,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预测方面的价值.最后在验证集和整体数据集中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 在42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91例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其发生率为21.2%.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缺血性卒中史、非阵发性房颤以及B型脑钠肽(BNP)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构建的ABSNp模型(A:年龄,B:BNP,S:缺血性卒中史,Np:非阵发性心房颤动)表现出良好的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在训练集、验证集及整体数据集上,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57(95% CI 0.795~0.918)、0.763(95% CI 0.692~0.833)、0.810(95% CI 0.763~0.857).此外,临床决策曲线显示ABSNp模型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ABSNp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非瓣膜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

    标准起始剂量罗沙司他治疗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铁代谢变化研究

    卢小凡张艳宁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标准剂量罗沙司他治疗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铁代谢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病科的非透析CKD3~5期合并肾性贫血且血红蛋白(Hb)未达标的36例患者资料,CKD3、4期为A组(20例),CKD5期为B组(16例),所有患者均以标准起始剂量应用罗沙司他.比较患者使用罗沙司他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贫血、生化、铁代谢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A组患者Hb、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铁蛋白、血清铁及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Hb达标率为80.0%,B组患者达标率为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两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b、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高钾血症,5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症状,均可耐受;所有患者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 标准剂量罗沙司他治疗不同CKD分期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肾性贫血罗沙司他非透析铁代谢

    心腔内超声指导可视可调弯鞘结合电刀房间隔穿刺探索

    薛建颖谢航何璐谢学刚...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一种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新方法.方法 纳入 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术的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通过回顾基线特征、房间隔穿刺特点、术后随访资料,以观察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法短期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共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05-01-2023-06-01住院的2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患者.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10例(50%),年龄(60.85±7.07)岁,体重指数(BMI)24.06±3.23,合并心肌病、瓣膜病各2例(10%),房间隔结构异常8(40%)例.左房前后径(34.00±7.19)mm.房间隔穿刺时间(6.10±3.46)min,穿间隔次数1次、2次分别为16(80%)例和4(20%)例.所有房间隔穿刺均成功完成.穿刺点与右下肺静脉最低点距离(18.95± 2.56)mm,成功完成房间隔穿刺后所有鞘管及导丝头端均未发现血栓形成,鞘管头端未见损伤.术后24 h复查心脏超声发现1例患者少量心包积液,5个月后复查仍为少量心包积液.术后24h及术后5个月随访均未见新发脑梗死及其他栓塞事件发生.结论 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法短期观察显示其安全、精准、有效.

    房间隔穿刺术心腔内超声可视可调弯鞘高频电刀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指标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影响研究

    侯明冉李忠心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指标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肾内科服用罗沙司他的透析患者53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取皮下注射rHuEPO的透析患者5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及治疗12个月时血红蛋白(Hb)、血压及心血管指标,并比较治疗18个月间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两组H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b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罗沙司他组夜间高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夜间高血压比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两组LVEF和白蛋白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8个月时,对照组发生心力衰竭比例高于罗沙司他组(x2=1.940,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使用rHuEPO是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2,95%CI 1.13~4.33,P=0.020).结论 与rHuEPO相比,罗沙司他对血压及心血管指标影响较小,可改善LVEF,降低透析患者血压升高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尿毒症透析心脑血管并发症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老问题新发现

    钱子冰李俊峰熊婉媛毛小荣...
    164-168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康复进展

    封蕾车琳
    169-172页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康复药物治疗运动评估

    以低血糖昏迷起病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致垂体炎1例报告

    丘雅维李怀智李强
    173-17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垂体炎卡瑞利珠单抗糖尿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