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几种重要猪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变异性分析

    夏学妹陈弟诗王一丹向华...
    1087-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四川地区流行的猪腹泻病毒类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用荧光定量PCR对2021-2023年四川省多个地区来源的猪腹泻样本进行检测;用RT-PCR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A群轮状病毒(PoRVA)、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捷申病毒(PTV)进行分型鉴定,并分析其基因变异性、遗传进化特征和重组事件.结果显示,PEDV、PoRVA、PDCoV和PTV在四川地区仍呈现流行趋势,其总体阳性率分别为:14.2%(40/281)、13.2%(37/281)、15.6%(44/281)和12.5%(35/281),以PEDV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最为常见.本次检测共获得6株G2b 型 PEDV、3 株 G3 型 PDCoV、3 株 G9P[13]型 PoRVA、1 株 G3P[13]型 PoRVA、3 株 5 型 PTV、1 株 9 型 PTV.6 株 PEDV 毒株与 CV777、DR13、KPEDV-9、Chinju99、KNU-0801、AJ1102 和 LW/L 等 7 个疫苗毒株相比在 COE 区和S1D中和表位区存在多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PSCLZ01和PSCMY04株在进化树中单独形成一个小支.3株PDCoV与四川往年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距离较近,但与其相比存在6~48个氨基酸的突变.4株PoRVA与早期疫苗株LLR相比,VP4基因有104~108个氨基酸变异,VP7基因有25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从进化树上看,RSC-MY01/G3P[13]的VP7基因与黑龙江毒株LNCY同属一个分支,但其VP4基因又与四川SCYA-C7聚为一支,表明该株PoRVA可能是在不同基因型毒株跨省际间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检出PTV-5型和PTV-9型样本中,其他腹泻病毒均为阴性,表明上述两种基因型PTV可能是猪腹泻的重要病原.此外,PEDV PSCLZ01株和PDCoV PCSCMY02株的S基因都发生了重组事件,且亲本毒株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上述结果揭示了近年四川地区流行的主要猪腹泻病毒类型及其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规律,丰富了四川地区猪腹泻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本地区猪腹泻病的防控和净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猪腹泻病毒PEDVPoRVAPDCoVPTV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非洲猪瘟病毒快速EIS-qPCR方法的建立

    金帅帅孙亚娟刘喜东金辉...
    1099-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早期、超快速、精准基因检测的市场需求,本研究根据ASFV的p72基因保守区和猪内源性内标(endogenous internal standard,EIS)cytb基因序列设计双重q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UNG酶防污染系统,建立了用于检测ASFV的快速、高灵敏EIS-q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时间短,可在30 min内完成ASFV的qPCR检测;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4.12拷贝/μL;特异性强,对ASFV p72基因呈现特异性扩增,对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均无扩增;重复性好,变异系数(Cv)小于2%;防污染能力强,可有效消除低剂量气溶胶污染产生的假阳性扩增.146例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商业化ASFV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EIS-qPCR技术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检测更快速、灵敏度更高等特点,适合ASFV感染早期的快速诊断,可为非洲猪瘟的监测和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p72基因

    PEDV感染导致宿主脂质代谢变化

    索小易范国强李彬杨晓静...
    1107-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感染后宿主的脂质代谢变化,将PEDV感染仔猪及Vero细胞后,收集血液、肠道及细胞样本,并通过血液生化分析、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宿主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通过qPCR检测宿主脂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PEDV感染显著提升了宿主总脂质水平,且显著促进了仔猪肠道及Vero细胞脂肪酸和胆固醇代谢相关酶的表达.综上,PEDV感染导致宿主总脂质水平上升,仔猪肠道及Vero细胞脂质代谢重塑,脂代谢基因变化,该研究结果表明,脂代谢相关基因可作为影响PEDV复制的关键靶点,为后续其防控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脂质脂肪酸胆固醇

    H9N2亚型AIV N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效果

    李小凤谢芝勋阮志华李孟...
    1113-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NP蛋白对小鼠的免疫效果,为研制AIV疫苗奠定基础.试验将H9N2亚型病毒NP基因的扩增产物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NP,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和 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用NP重组蛋白免疫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IgG抗体和脾细胞培养上清多细胞因子分泌情况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NP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1 497 bp,NP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蛋白两种形式存在,Western blot结果可见特异性条带.免疫小鼠后血清产生IgG结合抗体,抗体效价为1∶40 000,与对照组相比,IL-2、IL-5、IL-13分泌量极显著提高(P<0.001),IL-6分泌量显著提高.IL-4和IL-12 p70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IL-1β、IL-18、GM-CMF、TNF-α、IFN-γ分泌量被抑制,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NP重组蛋白是一种良好的免疫原,为流感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H9N2亚型禽流感NP蛋白原核表达细胞因子

    Ⅱ型登革病毒铁蛋白纳米颗粒蛋白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免疫效果评价

    鲍君铎仇相书高岩张佳奇...
    1120-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Ⅱ型登革病毒E蛋白呈递在幽门螺旋杆菌铁蛋白上,构建一种新型登革纳米颗粒候选疫苗,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指标,旨在为登革疫苗研发提供新思路.经优化合成E-Ferritin-pcDNA3.1重组质粒后转染HEK-293F细胞,对重组蛋白进行表达、鉴定、纯化和构型分析后使用E-Ferritin纳米颗粒疫苗于0、14、28 d后肢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使用ELISA、中和试验、流式细胞术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水平、脾细胞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和特异性刺激后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胞内表达出大小约69 kDa的目的蛋白,条带单一,纯化质量浓度0.407 g/L,纯度达到82.32%.透射电镜观察到E-Ferritin蛋白可重组成粒径约50 nm的颗粒结构.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E-Ferriti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一免后42 d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平均值为1∶92 160,主要表达的抗体亚类为IgG1,倾向于Th2型免疫应答,中和抗体效价达到1∶130.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重组蛋白E-Ferritin作为免疫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更高水平的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疫苗组特异性刺激水平显著高于非特异性刺激组.综上得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登革病毒包膜蛋白铁蛋白纳米颗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为新型登革候选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登革病毒铁蛋白真核表达纳米颗粒免疫原性

    鸭星状病毒1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病毒分离鉴定中的应用

    陶禹冯旭东樊彦丽王艳...
    1127-1132,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鸭星状病毒1型(Duck astrovirus type 1,DAstV-1)的快速检测,本试验针对DAstV-1(WF1202株)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基于染料SYBR Green 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利用所建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将其应用于阳性样本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所建q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为4.64 × 103拷贝/μL,高于普通RT-PCR方法10倍;对禽类其他常见病原均为阴性,特异性良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0.85%~2.85%和0.21%~2.94%,均低于3.00%,表明其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2020-2022年间10省份不同鸭场的35份组织病料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5.71%(9/35),与普通RT-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4.29%.任取1份阳性病料接种健康鸭胚进行病毒的分离,收集尿囊液利用所建qPCR方法进行检测,确定为阳性后接种1日龄健康雏鸭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感染雏鸭呈现一过性发病但未出现死亡,qPCR检测DAstV-1均为阳性,剖检可见肝脏有轻微出血,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肝细胞空泡变性,说明所分离的DAstV-1毒株致病性较弱.综上,本试验成功建立了DAstV-1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为DAstV-1的临床诊断、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等提供技术支撑.

    鸭星状病毒1型分离鉴定诊断方法SYBRGreenⅠ染料

    新型冠状病毒Beta变异株S1重组蛋白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

    范泽昌冯生梁明征马杉姗...
    113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CHO细胞密码子偏好性进行SARS-CoV-2 Beta变异株S1基因的优化与合成,并将其克隆至pSN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N-Beta-S1,转染CHO细胞,获得重组蛋白Beta-S1,通过SDS-PAGE和 Western blot方法鉴定重组蛋白Beta-S1的表达,对培养液上清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Beta-S1联合氢氧化铝佐剂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及其亚型,评价针对SARS-CoV-2不同变异株的交叉中和抗体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SN-Beta-S1重组质粒,经CHO细胞表达系统表达了重组蛋白Beta-S1,重组蛋白条带单一,大小约为120 kDa,纯度可达85%以上,可与SARS-CoV-2 RBD蛋白多克隆抗体和Strep标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S1重组蛋白对BALB/c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第3次免疫后14 d,针对RBD和S1蛋白的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平均可达1∶66 260和1∶133 120,抗体亚型偏向于IgG1,针对SARS-CoV-2野生株,Beta、Delta、Omicron BA1和Omicron BA2变异株的中和抗体分别为1∶629、1∶1 720、1∶374、1∶77和1∶101.本研究利用CHO细胞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 SARS-CoV-2 Beta变异株S1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了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针对不同变异株的交叉中和抗体活性,为广谱SARS-CoV-2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Beta变异株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重组蛋白免疫原性

    江苏省羊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蔡旭航李文良李基棕李思远...
    1140-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羊肠道病毒(caprine enterovirus,CEV)是新发现的感染山羊的重要腹泻病病原之一.为了解CEV在江苏省部分地区羊群中的流行情况,从江苏省8县市采集了 410份羊粪便样品,包括腹泻样品212份、非腹泻样品198份.通过RT-PCR方法检出CEV阳性127份,各地阳性率差异较大,分布在12.50%~62.50%,总阳性率则高达30.98%,分析腹泻和非腹泻样品阳性率,发现CEV是导致山羊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对获得的CEV毒株VP1序列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江苏省流行的CEV亚型包括EV-G5、G7、G21、G22和G23,其中G21~G23均为新的亚型.同源性分析表明,检测毒株的5'-UTR、VP1和2AB序列与CEV-JL14等国内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71.8%~95.8%、56.9%~95.0%和77.9%~98.4%,其中HaiMen-SJH株的5'-UTR和2AB序列与其他参考序列差异较大,在遗传进化关系中形成独立分支.根据流调结果,CEV感染在江苏省各地区广泛存在,是造成山羊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不同地区流行毒株及流行情况均存在差异.本研究丰富了我国CEV的流行病学资料,为针对性地防控羊新发肠道病毒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羊肠道病毒腹泻流行病学调查进化分析

    1株羊源马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马弘财曾江勇元振杰旺加...
    1148-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马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序列,对本实验室保存的1株羊源马链球菌进行复苏、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动物试验,随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并利用生物基因数据库对基因组的基因功能进行注释.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发酵糖类,但硝酸盐、过氧化氢酶、V-P试验、M-R试验结果为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绝大部分抗生素呈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丁胺卡那呈耐药;动物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小鼠的致死率为100%,并测得该菌株的半数致死量为4.86× 106 CFU/kg;小鼠的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肺脏、肝脏、肾脏、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基因组总长为2 272 497 bp,G+C的含量为41.1%,预测含有2 124个CDS区;RNA预测结果显示:rRNA的数量为15个,tRNA数量为57个含有4个前噬菌体和基因岛,VFDB数据库中有362个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不含CRISPR序列.本研究解析了羊源马链球菌的全基因组,同时也为该病的治疗与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链球菌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耐药试验

    1株牛肺源化脓隐秘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疫苗免疫保护性研究

    王媛媛杨乐真袁祥彭旭...
    115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TP)是一种重要的畜禽病原,可致动物化脓性肺炎、关节炎、乳腺炎等多种疾病.重庆云阳某牛场新进犊牛发生呼吸道疾病并伴随死亡,剖检发现肺部出现化脓结节,组织触片染色观察,发现大量单一短小杆菌,分离培养及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确诊其感染病原为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命名为TpCQ-yy1.TpCQ-yy1在兔血平板上可致双层溶血环,发酵葡萄糖、赖氨酸等,其耐药特性可随培养基质改变而发生部分变化;胸腔和腹腔途径感染,TpCQ-yy1可致小鼠肺部及腹部的化脓性病变并伴随死亡,皮下和肌肉途径感染仅注射部位有化脓灶,并与感染剂量有关,无致死性;TpCQ-yy1基因组大小为2.335 Mb,编码2 107个蛋白,进化分析与牛源化脓隐秘杆菌TP1株相近,与其他动物源菌株差异较大;感染巨噬细胞可促进其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制备TpCQ-yy1灭活菌苗及重组溶血素(rPLO)亚单位疫苗,分别通过皮下和肌肉途径免疫小鼠,均产生较高水平抗体,但对TpCQ-yy1腹腔途径攻毒的免疫保护率为33.3%~66.7%.该研究为深入了解化脓隐秘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其防控提供了基础依据.

    牛肺源化脓隐秘杆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炎症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