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ASFV抗原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李其炫岳慧贤蒋依倩张艳艳...
    1579-1584,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出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致死性,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ASF的实验室确诊目前多采用特异性核酸扩增技术,但该方法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环境中核酸扩增产物的污染给扩增结果判定带来诸多困扰.为了对ASF临床样品进行高通量诊断检测,本研究以ASF阳性猪血清IgG为捕获抗体,HRP标记的p72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以细胞培养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并评价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因素对抗原检测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夹心ELISA检测方法对重组蛋白和ASFV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 mg/L和103.7 TCID50/mL,与5种常见致病性猪源性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试验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临床血液病毒检测的总符合率为92%(23/25).在对灭活ASFV抗原的检测中证明,BEI灭活会显著降低ASFV抗原检测的灵敏度,铝胶佐剂和纳米佐剂会干扰抗原的检出.综上,本研究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与qPCR法有良好的一致性,为ASFV临床诊断以及灭活ASFV抗原评价提供了一种高通量检测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高免血清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

    非洲猪瘟病毒核酸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刘星岐白玉洁张梦瑶黄静波...
    1585-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本病传染性强、致病性高,自2018年以来在我国迅速蔓延流行,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实现ASFV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与封闭式核酸可视化试纸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检测ASFV B646L基因的核酸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在65 ℃条件下,50 min内可检出1.16 copies/μL的重组质粒,且该方法与猪瘟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无交叉反应.此外该方法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能有效避免传统等温扩增气溶胶污染造成假阳性的缺点.本研究为ASF疑似感染病例的筛选与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灵敏、可靠的候选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检测

    PCV2对仔猪腹股沟淋巴结内IL-15的抑制作用

    张亚楠王飞燕袁晨任静...
    1593-1599,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主要损伤猪的免疫细胞,引起淋巴细胞缺失和免疫功能抑制.白细胞介素15(IL-15)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功能,对自然杀伤(NK)、CD8+T细胞和NK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和免疫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明确PCV2对IL-15表达的影响,用PCV2感染4周龄仔猪(n=4),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n=4).感染后7 d,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腹股沟淋巴结,应用猪细胞因子抗体芯片(QAP-CYT-1)定量检测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筛选差异细胞因子,对IL-15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ELISA方法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对IL-15的差异表达进行验证,并同时检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中的IL-15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的IL-15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5主要参与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免疫应答、细胞活化,以及JAK-STAT和TNF信号通路等的调节过程;感染组的腹股沟淋巴结IL-15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QAP-CYT-1的检测结果一致.但同时检测的PBMC和血清中的IL-15 mRNA与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PCV2对仔猪腹股沟淋巴结微环境内IL-15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揭示PCV2的免疫抑制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猪圆环病毒2型仔猪腹股沟淋巴结IL-15

    PEDV与TGEV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臧冉徐飞飞郑丹阳赵治钤...
    1600-1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可快速鉴别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的双重荧光 RT-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从GenBank下载PEDV和TGEV不同毒株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针对高度保守区设计合成内、外引物对和探针,在PEDV探针5'端标记FAM基团,3'端标记BHQ1基团,在TGEV探针5'端标记CY5.5基团,3'端标记BHQ2基团,对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后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别PEDV和TGEV的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采用建立的方法在63 ℃水浴锅中反应60 min,然后再85 ℃作用10 min结束反应,将反应管置于多色荧光成像仪,在520、690 nm双通道下即可观察结果.用该方法检测其他猪常见病毒性病原均无交叉反应;以10倍稀释的重组质粒为模板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最低检测限为102拷贝/μL重组质粒,是常规RT-PCR方法敏感度的10倍.从175份有腹泻症状仔猪的肛拭子样品中采用建立的方法共检出PEDV阳性样品72份,TGEV阳性样品49份,PEDV和TGEV混合感染样品40份,均比采用常规RT-PCR方法的检出率高.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RT-LAMP 方法采用普通水浴锅即可进行扩增反应,而无需对反应产物进行凝胶电泳,为快速方便的进行PED与TGE的鉴别诊断和PEDV与TGEV混合感染的同步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双重荧光RT-LAMP多色荧光成像仪

    2020-2022年山东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

    薛瑞雪孙海峰邢林林姜子昕...
    1611-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山东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H9亚型AIV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自山东部分地区有呼吸道症状养鸡场的492份鸡气管和肺脏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出的阳性样品进行鸡胚接种,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将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构建了进化树,分析了与流感病毒传播能力及致病性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特征.结果显示,492份样品中有72份为H9亚型AIV阳性,阳性率14.63%,阳性样品经鸡胚传代后获得34株H9亚型AIV,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后分析可得34株分离株均为H9N2亚型AIV.通过HA和NA基因进化树分析,34株分离株HA基因均属于Y280-like分支,NA基因均属于F/98-like分支,在此分支基础上,均存在明显的时间节点小分支,一支为"2013年以前分离株"分支,一支为"2013年以后分离株"分支.分离株HA裂解位点均为325 PSRSSR ↓ GLF333,符合低致病性AIV特征,所有病毒均发生了Q226 L具有结合哺乳动物α-2,6受体的能力的氨基酸位点突变.内部基因哺乳动物适应性关键氨基酸位点中,所有病毒PB1蛋白发生了 I368V增强病毒在哺乳动物传播能力的氨基酸位点突变,部分毒株PB2蛋白发生I292 V和A588 V哺乳动物适应性增强的氨基酸位点突变.结果表明,山东省H9N2亚型AIV各基因节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组和基因变异情况,需加强病毒变异监测.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遗传进化分析

    蛋白酶抑制剂DUBs-IN-1抑制马立克病病毒在鸡细胞内的增殖

    艾馨许家翠谢佳良马浩原...
    1622-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种疫苗是防御鸡马立克病的主要手段,但疫苗不能扼制马立克病病毒(MDV)的感染、增殖、传播以及毒力增强,因此,抑制MDV在鸡细胞内的增殖是增强疫苗防御效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MDV编码的大被膜蛋白MDV049为靶点,应用泛素探针从蛋白酶抑制剂库中筛选出一种化合物DUBs-IN-1,可抑制MDV049的酶活性.分子对接分析发现,DUBs-IN-1可以与MDV049的催化活性中心袋口处的7个残基互作,阻止泛素底物与活性中心的CYS98结合,进而抑制MDV049酶的活性.应用CEF细胞病变(CPE)模型研究发现,0.35、0.70 μmol/L的DUBs-IN-1 可显著抑制MDV所致的CPE,定量分析揭示DUBs-IN-1可显著抑制MDV在CEF细胞内的增殖(P<0.01).应用感染MDV的鸡进行动物水平的研究发现,使用80和150 μg/kg的DUBs-IN-1每日给药处理,DUBs-IN-1可显著抑制MDV在鸡T细胞内的增殖(P<0.01).总之,本研究发现蛋白酶抑制剂DUBs-IN-1通过竞争性抑制方式抑制MDV049酶活性,并有效抑制MDV在鸡细胞内增殖,这一发现为研发抗MDV的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立克病病毒蛋白酶抑制剂DUBs-IN-1CEFMDV049

    环状RNA mmu_circ_0001083对牛肠道病毒HY12复制的影响

    张芷源张群章凡崔续媛...
    1629-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呈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在多种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探索circRNA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对HY12肠道病毒感染MC38细胞的circRNA差异表达进行了组学测定与分析,发现在HY12病毒感染后有570个circRNA表达水平上调,381个circRNA表达水平下调.在570个表达上调的circRNA中,选择差异显著上调的circRNA mmu_circ_0001083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HY12感染之间的关联以及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HY12病毒感染细胞后,宿主环状RNA mmu_circ_0001083的表达显著上升,且其表达水平呈现病毒剂量与时间依赖性.与感染正常MC38细胞相比,HY12病毒感染环状RNA mmu_circ_0001083敲低的MC38细胞后,其2C蛋白表达减少,病毒滴度显著降低.相反,HY12病毒感染过表达环状RNA mmu_circ_0001083的MC38细胞后,其2C蛋白表达增加,病毒滴度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宿主环状RNA mmu_circ_0001083的表达上调与HY12病毒感染复制呈显著正相关,即mmu_circ_0001083对HY12的复制起到了正向调控的作用,该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环状RNA对HY12病毒复制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

    环状RNAmmu_circ_0001083HY12病毒病毒复制

    蓝舌病病毒感染对BHK-21细胞中Ⅰ型干扰素应答的影响

    罗世美陈韵伊李其沙周艳梅...
    1639-1644,1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一种严重危害绵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虫媒病毒,为研究蓝舌病病毒感染与宿主细胞干扰素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以感染复数(MOI)为1的BTV诱导18、24、36 h的BHK-21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干扰素通路基因mRNA表达特征,以及 Western blot分析 MDA5、TRAF3、RIG-Ⅰ和TBK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在诱导24 h时,干扰素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最为明显,IFN-α、IFN-β、RIG-Ⅰ、TBK1、MDA5、VISA、TRAF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呈上调表达,而IKKε、TRAF6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呈下调表达,在蛋白水平上MDA5、TBK1蛋白上调表达而RIG-Ⅰ、TRAF3蛋白下调表达,表明BTV感染诱导BHK-21细胞中Ⅰ型干扰素免疫应答,为进一步探究IFN-Ⅰ信号通路调控基因在BTV感染的宿主细胞抗病毒免疫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蓝舌病病毒天然免疫Ⅰ型干扰素BHK-21

    多动物链球菌诱导巨噬细胞驯化的免疫活性

    都心怡高宇骆雪月杨勇军...
    1645-1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筛选分离驯化巨噬细胞的细菌,并鉴定其驯化效应分子.从牛、羊粪便中分离和纯化细菌、制备发酵上清,并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模型,进行一氧化氮(NO)测定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ELISA分析来研究驯化活性,活性细菌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生长曲线测定,并经饱和硫酸铵沉淀进行NO测定和TNF-α的ELISA分析来研究驯化后巨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结果显示,筛选获得1株具有驯化免疫作用的菌株ED-8,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显示其与多动物链球菌具有99.86%的相似性,分类为多动物链球菌.其发酵上清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NO和TNF-α的分泌,驯化后巨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也增强,且经粗提处理后仍保留此效应.表明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分离到多动物链球菌ED-8,其分泌物能够诱导巨噬细胞的免疫驯化,增强其吞噬活性.

    多动物链球菌驯化免疫巨噬细胞

    多浪羊瘤胃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段石玉王子璇朱怡平毛明伟...
    1651-1658,1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生菌在目前高强度育肥的背景下逐渐成为具有替代抗生素潜力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具有抑制病原菌增殖、维持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提升机体免疫功能等益生作用.为筛选具有潜在益生效果的乳酸菌菌株,本试验采用CaCO3-MRS固体培养基从健康多浪羊瘤胃液中分离出23株产酸菌株,通过初筛、溶血试验复筛出4株安全菌株,经耐受性试验筛选出相对适合瘤胃内环境的1株待测菌株进行后续试验,该菌株在pH3.0条件下存活率为93.80%,胆盐浓度0.30%条件下存活率为59.72%,且高温条件下存活率较高.后续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株拮抗能力测定、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生长特性检测等方法对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待测菌株为革兰阳性杆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该菌为唾液乳杆菌,可作为候选菌株开发为益生菌制剂,研究结果为其在多浪羊养殖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多浪羊瘤胃液益生菌乳酸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