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唐佩弦

双月刊

1009-2137

jexphema@263.net

010-66930873,68215932

100039

北京太平路27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核仁RNA SNORA6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彦权陈绍鹏殷悦沈建箴...
    979-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小核仁RNA SNORA6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L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转归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21年12月共53例初诊AL患者和29例健康人骨髓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两组人群SNORA63的相对表达量.以AL患者SNORA63中位表达水平为界值,将患者分为SNORA6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和探讨SNORA63表达水平与AL患者临床特征、临床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SNORA63在初治AL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3018(0.0244-1.2792)vs 1.0882(0.2797-1.9889)](P<0.01),初始治疗后未获缓解的 AL 患者 SNORA63 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及CR患者(P<0.01),但SNORA63表达水平在AML与AL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NORA63异常低表达与AL患者发热、出血倾向、不良预后、疗效、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和分子生物学异常等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AL分型、皮肤黏膜苍白、疲倦、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染色体核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SNORA63高表达组的OS和EFS显著优于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NORA63、分子生物学异常、发热、PLT和LDH是AL患者OS和EFS的影响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分子生物学异常和LDH是OS和E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NORA63在AL患者中显著低表达,是在AL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中极具临床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小核仁RNASNORA63急性白血病预后分子标志物

    经DCAG方案化疗后AML患者血清HOXA9、PCⅢ、SE-CAD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苏欢文宁向婕王能勇...
    987-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采用DCAG方案化疗后血清同源盒基因A9(HOXA9)、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及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经本院确诊并收治的80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DCAG组(n=40)与CAG组(n=40),对比治疗前后各组的临床疗效及HOXA9、SE-CAD、PCⅢ水平的变化;另按照临床疗效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n=58)与未缓解组(n=22),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AM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HOXA9、SE-CAD、PCⅢ三项单一指标及三者联合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相比于治疗前,DCAG组与CAG组患者在治疗后的HOXA9、SE-CAD、PCⅢ水平均有所下降,但DCAG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CAG组,且DCAG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CAG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比率、HOXA9 mRNA、SE-CAD及PCⅢ水平升高是影响AML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OXA9 mRNA、SE-CAD及PCⅢ联合能够有效预测AML预后情况,其敏感度为84.80%、特异度为88.20%.结论:应用DCAG的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AML患者的HOXA9 mRNA、SE-CAD及PCⅢ水平;且这三项指标作为影响AM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联合检测能够对AML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有效预测.

    急性髓系白血病同源盒基因A9可溶性E钙黏蛋白Ⅲ型前胶原蛋白DCAG化疗方案

    DTA突变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陈惠娟曹阳缪颖洁周怡芳...
    993-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DTA(DNMT3A、TET2、ASXL1)突变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8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的150种基因突变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80例AML患者中,有83例(46.1%)患者检出DTA基因突变.与无DTA突变组相比,DTA突变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DTA突变型组较无DTA突变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及无病生存时间(DFS)均明显缩短(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P<0.001)、伴DTA突变(P=0.018)、预后中等(相对于预后良好)(P=0.005)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DTA突变的AML患者年龄偏大,中位OS和中位DFS时间短,预后不佳.

    DTA突变克隆性造血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

    lncRNA UC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白雪伍燕平李忠玉陈晓奉...
    999-1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lncRNA UCA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lncRNA UCA1表达水平在AM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AML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实验组和2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并收集AML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 UCA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lncRNA UCA1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lncRNA UCA1表达水平对AM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M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UCA1表达水平在AML患者中明显升高(P<0.001);lncRNA UCA1高表达组中血红蛋白低于90 g/L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04);lncRNA UCA1在M1、M2和M4型AML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M0、M5型AML患者中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lncRNA UCA1高表达组患者与低表达组患者的性别、年龄、WBC计数、PLT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化疗方案及疗效、核型、基因突变及预后风险分层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ncRNA UCA1高表达组患者的OS较低表达组患者显著缩短(P=0.0229).结论:lncRNA UCA1表达水平在AML患者中明显上调,其高表达与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AML患者预后的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急性髓系白血病lncRNAUCA1预后临床意义

    血清CysC、β2-MG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关系

    张彩虹宿瑞俊黄彬涛王志玲...
    1005-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2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AML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地西他滨(DAC)+HAG方案治疗,以28 d为1个疗程,治疗3-4疗程.每个疗程结束时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进入巩固治疗,全部疗程结束未达到CR的患者视为治疗失败.治疗前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参数、血清CysC、β2-MG,并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根据统计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ysC、β2-MG与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CysC、β2-MG对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入组98例AML患者,治疗期间5例被剔除,最终93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其中23例初次诱导化疗(1-2疗程)达到CR,再诱导化疗(3-4疗程)后11例达到CR,治疗成功率为36.56%(34/93).去甲基化治疗失败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中等占比高于治疗成功患者,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治疗成功患者,血清CysC、β2-MG表达水平高于治疗成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β2-MG高表达及预后不良是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ysC、β2-MG单独及联合预测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效果的AUC值分别为0.788、0.785、0.834.结论: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失败与血清CysC、β2-MG高表达有关,治疗前检测血清CysC、β2-MG能够预测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失败风险.

    急性髓系白血病去甲基化治疗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

    长链非编码RNA HEIH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马悦李佳佳
    1011-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EIH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50例初诊AML住院患者(M3除外)纳入研究,以30例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检测所有患者lncRNA HEIH的相对表达量,分析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情况、FAB分型、疗效、预后及总生存期(OS)等与lncRNA HEIH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ML患者的lncRNA HEIH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P<0.01).在AML患者中,高白细胞计数、CEBPA和FLT3基因突变、疗效差、预后不良的患者往往有较高的lncRNA HEIH表达水平,且lncRNA HEIH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短.结论:lncRNA HEIH在AML患者中显示出独特的分子生物学意义,或许可为AML的诊断、监测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案.

    急性髓系白血病lncRNAHEIH临床特征疗效预后

    circ_007358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周永勍苏肖宇赵倩邓兆群...
    1018-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circ_007358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106例初诊AML患者及38例对照者骨髓标本中circ_0073585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circ_0073585的表达对AML的诊断价值.将过表达circ_0073585载体及空载体的慢病毒感染的THP-1细胞分为circ_0073585-THP-1和NC-THP-1两组,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析circ_0073585对THP-1细胞增殖、生存、凋亡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rc_0073585在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circ_0073585高、低表达组在白细胞计数(P<0.05)、血小板计数(P<0.01)及染色体危险程度(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与NC-THP-1细胞相比,circ_0073585-THP-1细胞增殖及生存能力减弱(P<0.01)、凋亡率增加(P<0.01),对高三尖杉酯碱(P<0.05)及柔红霉素(P<0.001)的敏感性增加.结论:circ_0073585在AML患者中表达水平下降,过表达circ_0073585可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生存能力,促进凋亡,并提高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环状RNAcirc_0073585急性髓系白血病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比较

    郭慧霞曹淑雅陈以娟李茜...
    1026-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患者进行血氧检测时应用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指尖脉氧仪检测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哪种指标更有优势.方法:前瞻性分析18例HAL患者(观察组)和14例患者(对照组)SaO2、SpO2值之间的差异以及其差异与白细胞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SaO2值低于SpO2值(P<0.05),SpO2-SaO2的差值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7);对照组的SaO2值和SpO2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SaO2、氧分压(PO2)值随着动脉血离体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SaO2、PO2值随着动脉血离体时间延长无下降趋势(P>0.05).结论:HAL患者存在SaO2值低于SpO2值的现象,即假性低氧血症,该现象可能是过高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外进一步耗氧所致.SpO2可以床旁实时监测,且为无创操作,是检测HAL患者血氧状态的更好方法.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假性低氧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脉搏血氧饱和度

    伴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共突变基因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陈洋谢研研方玉洪鸣...
    1032-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伴有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共突变基因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273例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资料,进一步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FLT3等常见基因突变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和二代测序定量.结果:按FLT3突变的类型进行分组,分为FLT3 ITD+、FLT3TKD+、FLT3 ITD++TKD+和 FLT3 ITD-+TKD-组,其中 TET2、GATA2、NRAS 和 ASXL1 在 4 组间突变频率不同(均P<0.05);按FLT3突变的等位基因比率(AR)分组,分为AR≥0.5和<0.5两组,其中FLT3 ITD+、FLT3 ITD-+TKD-、NPM1、NRAS和C-kit在两组间突变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按染色体核型进行分组,分为正常核型组和异常核型组,其中FLT3 ITD+、FLT3 TKD+、NPM1、GATA2、C-kit在两组间突变频率不同(均P<0.05).伴有FLT3TKD+AML患者(包括FLT3 ITD++TKD+)的总生存期(OS)长于单独FLT3 ITD+的患者(P<0.05),FLT3++TET2+AML患者的中位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均短于FLT3++TET2-患者(均P<0.05).结论:共突变基因的突变频率与FLT3亚型、核型和等位基因比例有关.伴有FLT3 TKD+AML患者的OS长于单独FLT3ITD+患者,伴TET2共突变患者的中位OS和RFS较短.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共突变基因TET2预后

    50岁以上AML患者总体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刘红李智史玉叶陶善东...
    1039-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岁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共22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总体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6.8%、28.8%,随访时间段内获得缓解的患者复发率为57%.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大、MLL家族融合基因、PHF6基因突变、TP53基因突变、不耐受标准的治疗方案、未获得完全缓解、复杂染色体核型、+mar染色体核型、inv(3)染色体核型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均P<0.05).融合基因阴性、AML-ETO融合基因阳性在本研究人群中无明显生存优势.在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是否获得MRD阴性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50岁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总体预后差,复发率高,预后受多因素影响且有该人群自身特点.

    急性髓系白血病总体生存预后影响因素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