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地
中国土地

孙国瑞

月刊

1002-9729

zgtdzz@tom.com

010-66557819/66557817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

中国土地/Journal China Lan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土地管理专业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介绍有关土地管理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交流国内外土地管理的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组合供应助力自然资源要素高效配置

    本刊评论员
    1页

    创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新路径

    冯文利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赋能"两山"双向转化,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新路径,既需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也需要实践突破和技术创新.本文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和相应堵点,围绕查清"量"、确好"权"、算好"价"、疏通"路"、厘清"责"、平衡"利",提出了以系统思维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制度新体系,构建"两山"双向转化的技术和政策路径.

    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的理论逻辑和政策启示

    谭荣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的目标在于提升不同类别、权属或区位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降低交易及各类制度成本,实现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统一.本文基于自然资源资产的空间属性、结构属性、系统属性和社会属性等四个特征,深入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的缘由、模式及收益分配等核心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其实践发展的政策建议.

    自然资源"资产包"组合供应的增值增效机理与组合规制

    杨红柴铎李昊云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实现"1+1>2"的关键在于缓解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和外部性(搭便车)问题,增进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达到"两增两降".自然资源"资产包"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资源是基础、产权是根本、产业是支撑、利益是纽带、文化是内核、市场是出口"等六方面,而通过统筹规划和四类机制建设搭建自然资源"资产包"组合供应的"布局+搭配规则+边界+建议方案+议价机制"的管理框架,则可有效管控"简单倾向、功利倾向和激进倾向",实现自然资源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的九江实践

    张龙飞罗智敏张伟董涵...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总结了江西省九江市通过"编制清单、清查确权、组合打包、整体储备、设权赋能、综合评估"等工作,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并最终形成一体化保护大格局、统一多门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拓宽地方政府发展渠道等一系列做法及成效,以期为其他地区加快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提供借鉴.

    采矿权和土地使用权组合供应模式研究

    邵晖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各地"矿+地"组合供应案例实施经验,阐明了"矿+地"组合供应的本质内涵,总结了"矿+地"组合供应的主要特征、关键环节和主要做法,并从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监管系统、加强理论研究和标准建设等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路径探索——以溶洞资源为例

    吴春岐宋晓倩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系统梳理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的核心机制、重点内容、实现基础和保障措施的基础上,以四川省古蔺县溶洞资源有偿使用探索实践为例,分析了有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国家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土地制度联动改革

    吴宇哲敖佳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的视角,探讨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产权明晰、社会保障的多目标土地制度联动改革机制,并认为土地制度支持优势地区发展、保障强农惠农富农、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深化改革的动力源、稳定器和关键点,城乡土地制度联动改革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

    自然资源生态价值评估技术路径探析

    伍育鹏朱启明马忠杰刘震宇...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深入开展,合理显化自然资源生态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分析了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的评估理论和实践进展,通过厘清概念内涵、确立评估基本原则、构建评估和趋势分析方法等,提出了相关技术路径建议.

    新时期下建立我国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度的思考

    佘艳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党政同责制度,是新时期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制度、筑牢国家战略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耕地保护工作实际,从价值目标凝聚、基础制度保障、政策性工具运用以及监管考核完善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公共治理下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提供新的视野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