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何敬文

双月刊

1008-410X

tjdxxb@sina.com

022-23679027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4号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ianjin Committee of the C.P.C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积极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为党校教育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组织法规法典的规范体系:应然定位、法规构成与立规限度

    王立峰夏清明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范体系的边界划分是编纂党的组织法规法典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党的组织法规法典的规范体系可以从党的选举类、组织类、象征标志类和组织工作类法规进行定位,宜选择"中法典"的编纂思路,对党的选举类、组织类和组织工作类法规进行法典化.党的组织法规与其他领域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划分是法典规范体系的外在限定,决定着法典规范体系的内容取舍,为此需要厘清党的组织法规与其他领域法规的界限.党的组织法规法典规范体系的立规限度应以法规是否频繁变动、调整领域是否具有局限性、是否具有试行期限、是否属于细密配套性法规、是否在适用主体上具有特定性及适用空间领域具有特定性等为标准进行考量,在此基础上合理界定法典规范体系的立规限度,最终形成边界清晰、规范内容完整和内外协调的党的组织法规法典.

    党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法规党的组织法规法典法典编纂规范体系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复合逻辑

    王琼吴佳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通过建构开放式党组织,联结与项目生产经营和党建相关的企业、政府和社会等相关主体,通过"3+N"项目党建的统领机制,塑造统筹国企经济性、行政性和公益性多重属性的复合逻辑."支部建在项目上"是依附于生产力全过程开展党建的实践创举,从政治引领的层面提供了意识形态的规定性,从微观的操作层面赋予现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这种中国特色的党建机制从纵向上打通了基层党组织的"最后一公里",从横向上实现了部门协同与项目联动,并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开展全员动员与重点突破,将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企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高水平效能.

    项目党支部国企发展复合逻辑中国经验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与贡献

    梁大伟王倬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关乎国家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意识形态立党、以意识形态看家,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将意识形态建设置于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新高度,从深化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完善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强化意识形态领导力量、优化意识形态生成环境、筑牢意识形态防护体系等方面多维发力,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梳理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与贡献,是回首意识形态建设过往路和远眺意识形态建设前行路之必须,对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繁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支点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研究

    张文王陈天然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西方国家垄断民主话语权相比,中国民主在国际上仍处于"失声""挨骂"的处境,尚未获得与大国地位相适应、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阿基米德支点"来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和实践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和话语优势,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中国民主形象,打破西方民主话语的桎梏,提升中国民主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侧重民主参与的全过程性,强调协商与合作,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赋予"人民性"价值底蕴,使其摆脱了"民主=选举"的话语窠臼,蕴含了"良政善治"的叙事逻辑,给其贴上"共识政治"的标签,确立了合理的民主评价标准.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支点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必须扎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样性实践,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术研究,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提炼出我国人民认可且能为国际社会接受的中国民主话语.

    中国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西式民主话语霸权话语体系

    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依据、效力与进路

    李敏杰于炎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监督思想,审视于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批判扬弃,实践于中国共产党人对百年监督历程的探索.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对于党走好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路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新时代,各类监督方式、监督环节、监督领域的关联性和交融性显著增强,但监督领域贯通不深、协同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做好顶层设计、畅通监督梗阻、规范工作流程、压实各级责任,进一步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释放出更为强大的监督效能.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贯通协同

    论自动化行政中相对人权利的保护

    王春业周娇娇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政府主动在公共行政领域引入数字技术,"自动化行政"应运而生.自动化行政在提升办理行政业务便捷性的同时,因法律语言与机器语言无法完全对应、自动化行政领域的立法欠缺、算法黑箱、算法运算的瞬时性及模型训练的海量数据需求、算法歧视等因素,侵害了相对人的知情权、陈述申辩权和听证权的行使,使个人信息权与平等权的保护面临困境.现阶段可考虑通过完善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规制自动化行政,设置基本程序要求并细化各类自动化行政的程序来规范执法流程,优化事后救济制度来推进自动化行政在法治轨道上发展,实现自动化行政中相对人权利的全方位保障.

    自动化行政法治政府数字化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与救济

    治理重叠:对基层情境中政策执行失效的一种解释——以广西A县就业帮扶车间政策为例

    黄六招罗凤棉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研究对政策执行失效的界定尚未形成共识,且多从静态视角出发分析其中的结构性困境,相对忽视了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协同作用与目标内嵌式关联.基于"治理重叠"的分析框架,解码政策执行失效的形塑逻辑,即政策何以呈现无效帮扶、表面化与短期化发展的失效样态.基层政府在压力型体制与职能分散化的治理场域下,基于整合功能失效及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形成主体职责交叉和责任归属重叠的现象,陷入"无人负责"的执行困境;在多重目标逻辑与多元受众利益诉求叠加的情境下,基层政府策略性地进行政策注意力分配与偏好性执行,使目标群体处于需求断层与利益搁置状态,最终导致政策执行失效.对政策执行失效的解释不应囿于主体本身,而是将政策主体、客体及政策目标的互动关系结合起来,从多情境与整体性层面对政策执行失效的肇因进行解读.

    政策执行失效政策效果治理重叠

    关系再造: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运行逻辑

    孙强强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的引领作用.基层开展的"共同缔造"或"熟人创建"等治理实践的深层逻辑在于,基层党组织是以"关系"为切入点,探索"关系激活—关系联结—关系治理"的关系再造路径,形成关系联结型治理模式.关系再造需要激活社区的价值要素、组织要素、情感要素、利益要素和制度要素,通过关系联结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提供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信任、治理动能和治理规则.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运行逻辑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进关系要素的激活生成,组织驱动和制度嵌入推进关系联结的高效运行,情感动员和利益整合推进关系网络的治理修复.

    关系联结型治理基层党组织社区治理共同体关系再造关系治理

    基于要素协同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行动逻辑与策略选择

    王文彬郭荔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事关乡村全面振兴.治理主体与治理资源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激发主体自觉可改善治理局面,加强资源流通能充实治理实践,二者可实现高效互补.强化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协同需要遵循"目标耦合""思维协同""动力整合""行动协作""政策合并""机制联结"六重逻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应运用激发主体自觉和强化资源流通的整体性思维,明晰乡村治理主体和资源需求、激发主体治理自觉和提高参与能力,持续清除资源流通障碍和强化考核工作.

    乡村治理现代化要素协同主体自觉资源流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