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图书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

杨平、李可可

月刊

1002-235X

Chinabookreview@163.com

010-64173406

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中国图书评论/Journal China Book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它的宗旨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努力为文化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相互沟通与联系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看见异域":读施密特《设计异国格调:地理、全球化与欧洲近代早期的世界》

    樊子琪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 17 世纪后半叶至 18 世纪初期,由荷兰创制的以视觉为主要导向的异域地理学在欧洲引发了一股"异国格调"热潮.本杰明·施密特的《设计异国格调:地理、全球化与欧洲近代早期的世界》正是聚焦于这段近代早期视觉文化史,在欧洲的知识构建体系和更广阔的全球史中系统考察了异域地理学产品的制造过程与视觉呈现方式.作为一部异域视觉文化史专著,此书有很多创新性的观点与研究思路,由此本文将对该著作展开深层解读,逐步阐明其理念新意及其论证局限.

    荷兰异域地理学视觉文化

    文学维度和文学史维度的立体建构——评贺仲明《当代乡土小说审美变迁研究(1949-2015)》兼及其他

    赵普光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小说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与此前多侧重于社会文化和主题研究等趋向不同,贺仲明新著《当代乡土小说审美变迁研究(1949-2015)》对中国当代乡土小说的审美变迁进行系统讨论,在纵向变迁考察、横向审美分类研究,以及宏观理论和微观个案结合等多方面做出了综合的建构.该著既是建立在坚实的文学史基座上的乡土小说批评论,又可以视为由经典批评构成的乡土小说审美史论.在对审美问题的聚焦中,著者批评家气质与乡土文学史家意识的融合得以呈现.

    当代乡土小说审美变迁文学维度文学史维度

    以史为基 多向拓展——试析"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的学术议题蕴藉

    周兴杰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蕴藉丰富的学术议题.在文学史研究层面,它包含着中国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持续探寻,以及中国网络文学史书写的双向扩容等议题.在学术史研究层面,它指明了中国网络文学理论史和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等研究方向."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能蕴藉如此丰富的学术议题,是与主编欧阳友权教授富于开拓意识、扎根品格和包容情怀的治学精神密不可分的.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学术议题治学精神

    中国网络文学的修史逻辑与述史方法

    欧阳婷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所蕴含的史源、史料和史识,成为书写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学术史和理论史的一个"拳头产品".该丛书基于史源勘定的修史逻辑,锚定网络文学"源"与"流"的历史走向,勾勒中国网络文学的全景,发掘其背后的文学观念及其理论变化;然后以"年谱""集成""典藏"支撑"史论",完成"一体三维"的史料疏瀹,让理论逻辑与史料留存、观念清理与成果检阅达成融合与互证,从而支撑起五卷丛书的"意义之厦".在述史方法论上,作者"以实征史",采用史论与史实互洽的方法来完成史识探赜的学术创意,体现了建构中国网络文学史学话语的理论自觉.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修史逻辑以实征史

    石头、雷达与隐身术——《叙事者的远见》及其他

    周荣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喻向午《叙事者的远见》在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现象、思潮和作品的辨析与讨论中,在与多位作家的对话交谈中,还原一个不断生成又不断消失、相互碰撞又时而合流的,而非"文学史""文学理论"所叙述、形塑的文学现场.在其文本批评中,始终贯穿着接受 20 世纪 80 年代精神遗产、身处文学活动现场的批评家的独特的"在场感",即尊重而不是僭越文本,从文学现场出发,再回归文学现场;以批评融为当代文学现场的一部分,并"因为看风景而成为风景的人".

    现场在场感理想主义文本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