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图书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

杨平、李可可

月刊

1002-235X

Chinabookreview@163.com

010-64173406

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中国图书评论/Journal China Book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它的宗旨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努力为文化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相互沟通与联系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能指与所指的裂缝:为何是"AI"时代?——兼评《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高红明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应用前景,开辟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可能图景,并成为学术界关注和争议的热点话题.基辛格等人撰写的《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从哲学、政治学和国际外交等方面阐发了人工智能时代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的机遇与风险,主张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然而,关于何谓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是否到来以及是否会取代人类世并未给出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语言符号的人工智能时代的能指和作为指向现实的人工智能时代概念本身的所指之间存在裂缝,二者在抽象理论上并不存在对应关系,起纽带联结作用的是现实语境中的价值选择.它揭示了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的适用对象不是人工智能本身,而是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人类自身.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时代能指与所指价值选择

    返景入民间:故事的无稽与有序

    林旻雯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事讲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化入日常生活的故事和故事讲述成为认识、理解民众的重要材料和话语实践.本文以施爱东《故事的无稽法则:关于命运的歌谣与传说》为桥梁,沿着故事研究的学术史脉络以及"民"的内涵演变路径,探讨故事研究的关键,思考故事的生成演述内核与当下传承保护、研究发展的可能.故事的无稽叙事有其自成体系的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依托于民众及其日常生活的"有序"法则.这是由故事讲述者、听者等地方民众编织的"意义之网",体现他们的生活逻辑、生命体验与文化底色.

    故事传说日常生活

    从疏离到融合:民俗学田野调查如何走向"民"

    王雅观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施爱东的《故事的无稽法则:关于命运的歌谣与传说》为切入点,追溯民俗学界在田野中从"眼光向下"到融入民间的转变.从最初的俯视、改造民众,到后来努力从民的思想、逻辑去理解与认识民众及其文化,民俗学人与民众的互动实践经历了从疏离到融合的迁变历程.那些看似秩序之外的无稽、反常的民俗,实则隐藏着不易被外界察觉的民众之生活与生存理念.但面对田野实践中"视野融合"的局限,民俗学人依旧从民的角度积极践行"移情理解",努力构建平等、协商的民俗田野调查机制.

    无稽法则民俗田野研究融入民间

    建筑、小说与电影——青年克拉考尔的学术思想(1889—1918)

    蒋兰心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对著名德裔理论家克拉考尔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但迄今为止,青年克拉考尔的学术思想与生平经历尚未得到国内学界的充分关注.通过发掘青年克拉考尔在德意志帝国时期(1889—1918)长期被遮蔽的建筑、小说、哲学论文等媒介文本可以发现:建筑学背景致使他把大众文化批判中的核心概念命名为"大众装饰",并为其电影理论增添了空间维度与图像学思维;小说创作代表了他对现代人的同情、对友谊的向往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寻;哲学论文既是对社会现状的真切记录,又是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更是在美学领域的孜孜求索.它们共同构成了青年克拉考尔的学术背景、逻辑线索及思想起源.

    青年克拉考尔建筑小说哲学论文电影理论

    未来读书,要读机器"制造"之书?

    郝雨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AIGC就是利用AI由机器自动写作,自主生成制造各种类型文本.那么,用人工智能写书出版以供人阅读,从此我们的读书,或者说是我们读的书,会有大量的AI制作,也就是机器写的书.从此,人要向人自己制造的机器学习知识,吸取思想,铸造灵魂.书籍的写作,本质上是人的知识创造,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的文化建构.随着人工智能书籍生产的发展,人自己把这种有长度和深度的智慧创造让位于人工智能的机器,那么,人的精神和思维能力必然萎缩.由人制造的机器写书,而居高临下地教育人类,潜移默化地改造人类,完全就是最极致的"异化",需要严肃思考和必要应对.

    AI写书机器生产思想AI教人异化

    群以独成:评《缪荃孙年谱长编》的学术旨趣

    张昊苏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102.6万字的《缪荃孙年谱长编》标志着缪荃孙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年谱长编》依托于对"友朋书札"等文献资料的细致考辨,对缪荃孙这位近代学术大师的学术、行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记录.透过关注《缪荃孙年谱长编》著述体例,可以看出该书行文力求简净,不过度堆砌文献资料,其中亦贯注着作者对缪荃孙研究的思想性探索.《年谱长编》既是一部充满了资料新突破的文献考据力著,又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学术性的缪荃孙研究著作.通过对缪荃孙的细致研究,《年谱长编》呈现了近代社会、文化、历史的演进,这是本书最重要的旨趣.

    缪荃孙清学年谱长编晚清民国

    微观文学史如何可能——兼评周群先生《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

    韩伟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观文学史"在兼顾文学通史与断代文学史优势的同时,着重突出对具体问题、具体人物、具体著述的深度开掘,通过"以论为史"的方式,实现点与面的融合.作为"微观文学史"代表,《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注重哲学与文学、人物与生活、文献学与文艺学的全方位互通,这种互通构成了"微观文学史"的具体研究路径和呈现面貌.

    《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微观文学史晚明

    《中国图书评论》2024年总目

    124-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