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图书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

杨平、李可可

月刊

1002-235X

Chinabookreview@163.com

010-64173406

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中国图书评论/Journal China Book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它的宗旨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努力为文化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相互沟通与联系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1-2月"中国好书"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3-9页

    从数据库动物到观光客——东浩纪访谈

    东浩纪王飞三浦光彦
    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9 月,日本批评家东浩纪在他经营的株式会社GENGON公司二楼办公会议室接受了采访.东浩纪自学生时代开始研究法国哲学思想家雅克·德里达,随后对日本"御宅族"文化、信息媒体、社会评论等相关领域展开了深刻的学术思考.他始终关注人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是一种政治动物"进行了批判,强调人类的"非政治性"或"去政治性"面向,在此基础上指出,作为现代人需要不断地在这种政治性与非政治性之间转换.

    德里达数据库动物3·11误配观光客

    音乐幽灵学的不满与希望

    曲舒文王馨
    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生命中的幽灵》是英国文化批评家马克·费舍尔的代表作.他通过"幽灵学"与"失去的未来"两个概念,反思了怀旧重复与创新乏力的音乐现象背后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困境和问题.其对幽灵回返的谨慎态度和对未来的悲观倾向,也引发了"反幽灵学"的批判声音.然而,仔细梳理幽灵学的缘起和争辩,会发现幽灵学思考中潜藏着希望线索:利用幽灵回返与技术加速的合力撕开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光滑平面,指认社会创伤,暴露技术诡异性;抑或是在历史幽灵同一性重复的切片中辨识相似的情感结构和文化诉求,激活过去的想象力重新获得创新潜力,从而想象一个更加多元与自由的世界.

    马克·费舍尔幽灵学左翼加速主义怀旧文化

    广播与"听觉共同体"的想象

    孟繁静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讨论,是围绕"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其中,他对印刷品与"想象的共同体"的关联论述,启发我们去思考广播对听觉共同体的想象.从"想象"到"听觉",广播在技术驱动、文化规范和价值认同上团结着民族的力量,人们通过广播创造的共时性经验,展开沟通、表达、连接,继而形成共同体.

    广播媒介听觉共同体想象

    "过时"的金庸与局部自由的女性想象

    姜瑀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庸及其武侠小说一方面早已完成经典化历程,进入文学史叙述;另一方面又随着审美趣味的变革而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隐.乔峰作为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失败的英雄与零余者的形象彰显了金庸写作的现代性.武侠小说虽然延续了将女性拘囿于异性恋家庭空间的强大历史传统,但金庸同时也书写了个别男性和女性跨越公私界限的时刻.与此同时,金庸及其作品的影响也依然在新的媒介与艺术形式中持续.

    金庸浪漫叙事公共空间

    陈漱渝回忆李霁野二文正误

    葛涛
    5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北京鲁迅博物馆保存的关于韦丛芜的《未名社始末记》一文的史料,可以看出李何林批示将韦丛芜的这篇文章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资料室,但是北京鲁迅博物馆主办的两份学术刊物《鲁迅研究动态》和《鲁迅研究资料》在 1987 年和 1988 年分别刊登了韦丛芜的这篇文章.通过将北京鲁迅博物馆保存的关于韦丛芜这篇文章的史料与陈漱渝回忆李霁野的两篇文章,以及《李霁野文集》收录的相关书信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陈漱渝回忆李霁野的文章存在与史实不符之处.在2024 年迎来李何林与李霁野诞辰 120 周年之际,辨析清楚李何林、李霁野与韦丛芜这篇文章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对这两位文坛前辈的纪念意义.

    书信未名社回忆录史料

    《文学与文化》2024年第1期目录

    67页

    在大众文化视域下为流行音乐研究正名——评毛利嘉孝著,耳田译《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

    滕束君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毛利嘉孝的《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一书为例,探讨大众文化视域下流行音乐研究的多种可能性.通过回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日本流行音乐研究的态势,兼以对比此书不同版本中的内容增补,结合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研究发展的历史语境,由此观照和探讨毛利嘉孝对于流行音乐研究的洞见.

    流行音乐资本主义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艺术表象

    作为策略的波普战术与流行乐的二重性——评毛利嘉孝《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

    耿盈章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流行乐的商品特征越发凸显,因此,毛利嘉孝认为有必要对阿多诺的流行乐理论进行再阐释.他还提出,流行乐具有二重性特征,继而肯定了流行乐通过波普战术进行文化实践的可能性.

    流行音乐资本主义波普战术

    矛盾的平衡:新艺术运动的现代性张力

    王兆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艺术运动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场影响广泛且深远的艺术运动,自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相关研究不断涌现,至今仍被热议.本文基于 2022 年出版的《新艺术运动:转变中的艺术、建筑和设计》一书中的"现代性"相关内容,进一步延伸和讨论新艺术运动的现代性张力.全文引入现代性的相关理论和艺术设计史的宏观视野,将新艺术运动的现代性与其相邻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和包豪斯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新艺术运动"矛盾的平衡"的现代性特质.

    新艺术运动现代性矛盾的平衡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包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