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图书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

杨平、李可可

月刊

1002-235X

Chinabookreview@163.com

010-64173406

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中国图书评论/Journal China Book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它的宗旨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努力为文化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相互沟通与联系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游戏化

    周志强
    1页

    2024年5月"中国好书"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3-7页

    与内心谈判,为灵魂活着——许春樵中篇小说集《月光粉碎》访谈

    江飞许春樵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小说的目的是在现实的根基上,建造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是一个道德苏醒、灵魂获救、人性向善的世界.我们现在都被扔在了水里,我们和小说中的人物都需要上岸."许春樵如是说.那么,如何上岸?不妨试试"与内心谈判,为灵魂活着!"

    许春樵《月光粉碎》访谈

    电子游戏"升级"经验与早期网游小说的兴衰——以"界面"与"机制"为视角

    王子健
    1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网络文学深受电子游戏经验的影响,网游小说中的"升级"描写是网络文学"游戏化"的突出表现.网游小说中的"等级界面"使"升级"过程可视化,其"属性+数值"的结构,改变了文学表现世界的方式,颠覆了文学语言的"多义性"传统.电子游戏的"渐进"机制,强化了网游小说的正向线性结构,"突现"机制则影响了其中大量与主线无关的重复性随机内容.中国网络文化各部分处于不断变化的复杂相关系统中,网络文学"游戏化"现象,需要历史化的微观研究.

    电子游戏网游小说"等级界面""升级机制"

    游戏化向度的"爱女文学"与设定中的"公意争夺战"

    王玉玊
    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诞生于网络女性主义社群的"爱女文学"近两年颇受瞩目."爱女文学"既是网络女性主义最新观点动态的叙事呈现,又是围绕女性议题的一系列网络论争的直接参与者."爱女文学"创作继承了网络文学的游戏化特征,按照设定与特定道德倾向强制绑定的"制作"逻辑生产出来,封闭了设定叙事本身成为"思想试验场"的可能而走向教条与激进,折射出互联网舆论环境中的公意碎裂.

    网络文学"爱女文学"网络女性主义设定女频

    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

    蒋原伦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同为一人领衔主持,众人合撰之著述,其分量和地位见仁见智,但它们的留存本身,标识出那个伟大时代的文人印记.《吕氏春秋》表面上系统严整,实际上是各种学说的杂烩,但是其在音乐和天人感应方面的表述,颇具独特的文献价值.《淮南子》则以道家学说为主干,辅之以儒学,全书文采摇曳.相比《吕氏春秋》,《淮南子》对世事沧桑和政权的存亡兴衰也有更多深刻的思考.

    《吕氏春秋》《淮南子》杂家集体创作

    木铎起而千里应——为《北师大学者论语文教育》一书划重点

    赵勇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师大学者论语文教育》全面呈现了北师大学者近百年的语文教育观.其中"文白之争"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隐隐约约的主线;按文学史顺序编写高中语文教材则是童庆炳教授秉持的教材编写理念.至于作文之道,从胡适到刘锡庆、王富仁都有高论,值得后来者借鉴.

    《北师大学者论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作文之道

    人民文学出版社《孙犁全集》的相关文献问题及考订

    刘晓航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孙犁全集》为孙犁研究提供了较为完备、系统的基础文献资料,是当下研究者常常采用的孙犁基本文献资料之一.不过由于全集多采用孙犁后期自编文集作为基础资料加以编订,所以容易出现一些与作品原初历史样貌有别的文献问题,如作品标题的改易问题,作品、书信写作时间的注释问题,以及因按照后期自编文集的编排体例造成的割裂作品创作时间线索的问题.从研究的角度出发,作家全集应当尽可能准确地还原作品的文本内容、写作时间以及文本前后关系的历史原貌,否则会影响研究者对相关作品的历史判断.同时,目前《孙犁全集》《孙犁文集》中存在的相似问题,也说明编年版孙犁全集的编撰亟待提上日程.

    《孙犁全集》文献问题考订

    以城市文化与女性旅行为中心:作为能动主体的明清女性的知识生产与身份建构

    陈昉昊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高彦颐《闺塾师》具有典范性的阐释明清女性写作的建构理论出发,从城市文化与女性旅行两方面,讨论作为能动主体的明清女性的知识生产与身份建构.她们凭借游刃有余的情商,厚积薄发的才华,左右逢源的社交,不断挑战陈规戒律,开辟了一个个富有意义的生存空间.

    城市文化女性旅行明清女性写作

    女子何以为学?——《闺塾师》与女性共同体的书写

    郭婧雅
    8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性别史的经典之作,学界大多已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高彦颐教授的《闺塾师》耳熟能详,本文试图将《闺塾师》作为一个船锚,来追溯 20 世纪 90 年代英文学界中国性别史学科的生成背景以及性别史研究的方向.

    性别史闺塾师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