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李小文

月刊

1006-8961

jig@irsa.ac.cn

010-64807995 8261442

100101

北京9718信箱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集计算机图象图形高科技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成果产品化与商情动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核心期刊、权威性杂志。作为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会刊,利用学会在国内外广泛的科技信息渠道、全方位多层面的学科交叉应用,积极向产业界宣传科技成果,热心向科技界推荐最新产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脑多模态成像技术定量研究进展

    叶慧慧何宏建方静宛童琪琦...
    1944-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医学成像技术是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诊断的利器,不同模态的成像技术提供不同的信息可协同表征脑部结构和功能.其中定量成像技术着眼于和生理、物理相关的内在参量,旨在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本文以正电子发射扫描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两种生物医学成像模态为例,针对性地讨论它们在定量刻画大脑微观结构和功能领域的发展状况,目前尚存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围绕定量MRI,从表观参数定量开始,介绍其中的单参数定量的现状和不足,以及目前多参数同时定量的发展动态;围绕微观参数定量,介绍针对髓鞘成像的两大方法,包括多组分T2定量和基于超短回波时间髓鞘直接成像,介绍磁共振定量成像特别是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可比较性和可重复性研究.围绕定量PET,从最广泛的代谢动力学模型——房室模型开始介绍,对生理参数与示踪剂摄取量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描述,展开到定量的误差来源包括模型选择、图像质量以及输入函数测量误差3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最新进展包括硬件设备、图像重建方法以及定量分析方法.最后对MRI定量、PET定量以及PET/MRI定量领域进行了展望.

    多模态成像定量磁共振成像(MRI)定量正电子发射扫描成像(PET)多参数同时定量髓鞘水成分定量多中心融合房室模型

    多模态人机交互综述

    陶建华巫英才喻纯翁冬冬...
    1956-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模态人机交互旨在利用语音、图像、文本、眼动和触觉等多模态信息进行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在生理心理评估、办公教育、军事仿真和医疗康复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多模态人机交互的发展现状和新兴方向,深入梳理了大数据可视化交互、基于声场感知的交互、混合现实实物交互、可穿戴交互和人机对话交互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本文认为拓展新的交互方式、设计高效的各模态交互组合、构建小型化交互设备、跨设备分布式交互、提升开放环境下交互算法的鲁棒性等是多模态人机交互的未来研究趋势.

    多模态人机交互大数据可视化交互声场感知交互实物交互可穿戴交互人机对话交互

    文化遗产活化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耿国华何雪磊王美丽李康...
    1988-2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艺术形式多样,源于民族,植根民间,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遗产分布广、流传年代长,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是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资料.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冲击,其传承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际传承方式,因此亟待在资源与媒介、内容与技术之间搭建技术的桥梁,支撑中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本文基于先进的智能计算、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结合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和艺术特点,对文化遗产收集理解、虚实结合智能展示交互和智慧化平台建设等活化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前沿动态、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综述.在文化遗产收集理解方面,针对复杂文物数字化所存在的瓶颈问题,介绍数字化采集与重建关键技术;介绍文化遗产元素、主题和风格等特征提取算法,分析文化遗产的构图特征、分布特征、色彩特征和造型特征等数字化模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介绍基于语义特征分析、理解和识别的文化遗产理解及建设关键技术.对比和分析传统图形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方法在民族文化数字化仿真过程的优缺点,比较算法特点和算法效率,阐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民族文化数字化仿真进行展望.在虚实结合智能展示交互方面,针对文化遗产的实体化展示和虚拟化展示特点,结合前沿信息技术,以多模态图像处理、小样本学习以及风格化图像生成方法为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及深度学习等研究,综述文化遗产数字化修复的关键技术.面向文化遗产3D交互展示的需求,结合文本、音频、视频、语义和故事检索,介绍基于内容的自然人机交互技术;通过实时逼真、虚实融合渲染以及基于增强现实技术介绍相应的数字展品虚拟交互展示新技术.在智慧化平台建设方面,针对目前文化遗产智慧化平台系统管理分散导致业务协同不畅、数据缺乏统一规范导致数据难以共享,系统维护难度大、管理成本高以及用户使用不便等诸多问题,介绍文化遗产大数据模型与私有云架构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相关的智慧平台建设项目.通过以上文化遗产活化的关键技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有利于挖掘和提升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技术,促进文化遗产活化技术的合理利用,扩大传播影响,对弘扬中华文明、促进文化繁荣、建设少数民族示范区以及构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数字化虚拟修复虚拟交互智慧平台

    情感计算与理解研究发展概述

    姚鸿勋邓伟洪刘洪海洪晓鹏...
    2008-2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感在感知、决策、逻辑推理和社交等一系列智能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是实现人机交互和机器智能的重要元素.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数据爆发式增长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情感计算与理解引发了广泛关注.情感计算与理解旨在赋予计算机系统识别、理解、表达和适应人的情感的能力来建立和谐人机环境,并使计算机具有更高、更全面的智能.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情感计算与理解包含不同的研究方向.本文全面回顾了多模态情感识别、孤独症情感识别、情感图像内容分析以及面部表情识别等不同情感计算与理解方向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对于每个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问题定义和研究意义;其次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国际和国内研究现状,包括情感数据标注、特征提取、学习算法、部分代表性方法的性能比较和分析以及代表性研究团队等;然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了国内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最后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例如考虑个体情感表达差异问题和用户隐私问题等.

    情感计算情感识别孤独症图像识别表情识别

    跨模态脑图谱数据融合研究进展

    罗娜宋明杨正宜蒋田仔...
    2036-2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图谱是研究脑结构和功能及脑疾病的基础,不同类型的脑图谱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脑的组织模式或连接信息.随着图像采集和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不同模态的脑影像和生物组学数据迅速增长.相较于单模态,多模态融合数据能够同时考察不同模态数据间的多元化信息,挖掘蕴含的未知新信息.因此,开展跨模态脑图谱数据融合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辅助加深对脑发育、老化和病变机理的理解.本文根据参与融合的模态是否具有空间信息,将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跨模态脑图谱融合技术分为脑影像融合和脑数据融合两大类.脑影像融合是指对宏观脑影像(磁共振等)和组织学脑影像(胞体染色、轴突染色等)等具有空间信息的数据进行融合,构建涵盖脑结构和功能信息的跨模态多尺度脑图谱,为研究宏观特征的介观机制以及介观特征的宏观表征提供了重要途径.脑数据融合是指对缺乏脑空间信息的生物大数据,包括基因组、电生理、认知和行为等,利用脑图谱提供精细空间信息,挖掘高维、异构生物大数据蕴含的信息,明确脑图谱的生理意义,并提升其应用价值.本文将针对这两类融合类型阐述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差异.此外,为促进跨模态脑图谱数据融合领域的交流和发展,总结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大样本公开数据集.最后讨论了当前该领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脑图谱跨模态空间信息脑影像多组学公开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