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代书判取士管窥

    陈劲
    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隋唐科举制度兴起以来,士人书法逐渐形成了千篇一律、应规入矩且法度甚为严谨的特点,这样的特点既适应了书判取士制度的规则,也符合科举考场的应试要求。而有宋一代,经过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之后,沿袭了部分唐代旧制,书判取士影响下的趋时贵书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对书法的发展有所波及,糊名和誊录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朋党舞弊的发生,也影响到了书法的进程。

    宋代科举书判取士书法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写实造型研究--以何家英为案例分析

    郑海文
    7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写实造型研究是现当代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清末民初,人物画近于衰落之时,徐悲鸿等一批画家开始了向西方求知的道路,并坚定“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为当时沉寂的画坛激起一层浪花,并主张用西方的造型体系改良中国画,这成为当时主流,这也影响了当代像何家英这样的工笔人物画家:不仅在实践上支持造型基础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体现,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徐悲鸿的写实造型理论。

    工笔人物画写实造型徐悲鸿何家英

    郭熙《早春图》的道家渊源

    郑海文
    7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以郭熙的《早春图》为例,从道家“反者道之动”、“道法自然”的角度分析了郭熙的作品。争取从一个更加立体和开放的态度去看待郭熙的作品。

    郭熙《早春图》道家思想

    黄宾虹的笔墨观

    郑海文
    7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世纪的画家中,黄宾虹是一位站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叉口上的重要画家,浑厚华滋的笔墨是他外秀内美和深厚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笔墨问题贯穿了整个黄宾虹绘画生涯,他的“五笔七墨”理论将笔墨问题的阐述发展到极致。本文通过大体梳理中国古代对笔墨问题的看法,重点介绍黄宾虹笔墨观。

    黄宾虹笔墨观意义

    静虚玄远的节奏,简括空灵的韵律--读霍春阳大写意花鸟画小感

    杨彦霞
    7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对写意画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大的文化背景是中国文化不断积淀而成的,其次自身素养的提高也是通过对已有文化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提高,最后文化的内化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更深一层“意”的理解,这也就是中国文人经常所讲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文意在浅析霍春阳先生大写意花鸟画中所流露的静虚玄远的节奏与简括空灵的韵律。重点梳理写意花鸟画中笔法所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节奏韵律花鸟画静虚玄远简括空灵

    浅谈中国花鸟画意境的诗意性

    宋静
    7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早已绾结在一起,它们互相借鉴,相得益彰。因此,本文打破艺术门类研究中经常存在的相对封闭的状态,将视点放到花鸟画意境诗意化的体现上,通过对“诗意”和“画意”的本质进行解释和分析,进而展示中国花鸟画的艺术魅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通过剖析诗意花鸟画的美学特征,打通艺术和人生之间的通道,在艺术的宝库之中寻找中国人特有的艺术智慧。

    花鸟画意境诗意性美学探析

    大唐歌飞

    王耀
    79-79页

    从汉字与英语词看语言的共性与个性

    敬若涵
    8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是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从它的身上可以发现女性地位由高到低再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同时,在英语中的一些词也很能反映男女在社会地位的差别,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最后,对比两种语言可以发现,它们有着一些共性,但具体而言,两者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

    汉字“女”族字女性地位性别歧视共性个性

    论重庆本土文艺副刊《新蜀报·蜀道》--反映重庆抗战文学的地域特色

    陈东
    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抗战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蜀报·蜀道》是重庆抗战文学的重要载体。《蜀道》作为抗战时期影响最大的重庆文艺副刊之一,诞生于重庆本地,并刊发了一些表现重庆地域特点的作品,反映了重庆抗战文学的地域特色。

    《新蜀报·蜀道》重庆抗战文学地域特色

    王铎诗稿赏析

    余霞
    8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初的书坛,延续着晚明革新的潮流,并基本上由明降臣和明遗民继续保持和传承。王铎无疑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者,他追求强烈的个性抒发,创作了大量惊世骇俗的佳作。他的诗稿虽是小行书,但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巧拙相生,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书法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

    王铎米芾延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