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内在原因

    邓微
    9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作家的社会性别观念一直伴随其创作的主体意识,流露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所以,从女性文学批评角度考察华裔女性文学创作高度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要看其女性意识是否得到自觉的、强烈的艺术彰显。新时期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从复苏、觉醒到强化,比以往任一阶段的女性文学都有大幅度的超越,而其中大力张扬的女性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精神,也诠释了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内在原因。

    华裔女性女性文学主体意识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英雄观

    肖洁
    9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话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其先民集体意识的产物,集中表现了先民想要解释自然的愿望。神话,作为文化的源头,由于各个民族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差异,甚至完全相反。在各种神话类型中,中国神话和古希腊神话具有典型性。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明显特征,而与此特点相应的则是中国神话的超凡性。西方人张扬个性,勇敢,冒险,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东方人含蓄,平和,谦虚,注重集体。社会对英雄人物的认可,颂扬,及其评价标准集中体现了中西主流价值取向,本文从中西地域差,哲学思想等方面,以中西历史神话英雄人物为例,对比分析并评价中西英雄观。

    神话中西英雄观

    《白日焰火》笼罩在‘黑色电影’里的现实关照

    张鑫彤
    9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中国电影《白日焰火》一举摘得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主角,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有着编剧导演双重身份的刁亦男经过8年的酝酿终于将这部集合了悬疑,凶杀等商业元素电影,加之独特文艺的爱情叙事视角推上了电影荧幕。这是他有意的在寻求艺术和商业的平衡。虽是犯罪题材,电影笼罩在‘黑色’压抑的氛围下,导演还是为电影的文艺抒发和人文关怀留足了空间。

    白日焰火黑色电影人文关怀张自力吴志贞

    汉画像石研究初探

    刘亚凯
    10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朝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汉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奠定了汉民族的汉文化。而汉画像石便是研究汉朝这段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依据。石材的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汉代石材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发现,成为了新型的媒材。汉代对于石材的发现与运用,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中国的图像文化史中,许多艺术形式及传播方式,都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画像石汉朝石材

    “了”句尾位置重叠情况的浅析

    孙洁
    10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了”位于词尾和句尾时不同的语法意义进行研究讨论,着重对位置重叠时“了”的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是从“分”的角度讨论,即除添加时间成分以外,通过句子是否添加结果补语的异同来区分二者,从而帮助留学生更好的区分,以减少偏误。

    词尾“了”句尾“了”格文法结果补语

    从分句看英汉语言的个性

    宋媛媛
    10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英汉语言的大略范畴出发,探讨其个性与共性。通过深入分析,得出英汉语言在分句复合体中,语义和衔接手段均有其共性,但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关系范畴形合与意合

    书法创作中的笔性以及悟性解析

    刘桂成
    10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起书法艺术的创作,它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简单技法,更多则是体现书法家本人的学识、性情和特点。书法创作中的学识和才情奠定了所创作出来作品的内涵,而所创作品的形态则奠定了该作品的审美价值。因此,书法创作中的笔性和悟性直接决定了所创作品的好与坏。而本文就是通过对书法创作发展背景入手,针对书法创作中的笔性和悟性进行了全方面的解析。

    书法创作笔性悟性解析

    The Compendium of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Rules of using Chinese in Civil Proceedings in Hong Kong

    张璐
    104-104页

    处处生活处处文--也谈张家界地域课程资源的开掘

    高德祝
    105-105页

    几多如花美眷,只因满腔寄望--析《聊斋志异》中众多异类女性形象的成因

    李晓航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松龄在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塑造出的众多由花妖狐怪变化而来的异类女性形象,她们才、情、色兼备,是男性幻想中的完美女人。这些异类女性形象的出现与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有关,与他封建下层文人的身份和清贫、孤寂的生活经历有关,与蒲松龄身上背负的男权思想有关。

    女性形象蒲松龄时代生活经历男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