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赵世杰与油画的牵绊--渤海画派的“灵魂之侣”

    胡月
    310-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世杰是“渤海画派”灵魂人物之一。他以独特的生活题材、朴实的技法表现和超凡的意境追求,描绘了与渤海之间千丝万缕的牵绊之情。因此对于画什么,从不需要思考太多,石油与辽河地域风情根植于脑海深处,他乐于且善于创作此类题材作品。石油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赵世杰创作触角的痕迹。他的创作基础有感而发于石油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工人的艰苦奋斗向前的精神。面对赵世杰优秀的艺术创作,似乎每看一次便呈现一种面貌,它们似乎和生活一样高深莫测,难以言喻。

    民办本科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初探

    苗迎雪
    31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艺术类的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在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上应注重方法,找到适合他们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词汇学习策略艺术类学生

    浅谈设计中的情感关注

    张莉
    312-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一些切身感受到的实例来诠释自己对设计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论述设计中情感这一焦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出触动心灵的作品。

    设计与情感关注细节自身修养

    从中庸之道谈艺术的传承

    唐钰婷
    313-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近些年,西方的“生态美学”如日中天,其实,批评西方生态美学的同时,认真回头清理并守成东方中庸美学思想,才能使中西美学有真正的互动平等的平台。

    儒家中庸美学

    浅析中国绘画表现形式的演变历程

    雷毅
    314-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是造型的写意型,即不忠实于写实,又不完全抽象,介乎“似与不似”之间,并且构图具有多样性,不遵循焦点透视,画面不受空间、时间限制,但重视剪裁和组合,讲究虚实关系,注重意境的表达。传统的中国画主要依靠这些艺术表现特色,显示出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具象抽象似与不似

    新视域下画谈沈周的山水画艺术

    郭风雷
    315-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门画派”盛行于明朝中期,“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开启一代新风。本文从沈周的山水画的师承与衍变以及山水的艺术特色三方面对沈周其人、其艺术进行了探析。

    沈周山水画艺术特色

    三谈素描静物写生的要素

    张雷
    316-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素描静物写生是素描基础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素描写生的要素包括、整体明暗、空间的整体、结构等,具体深入地解析这些方面并解决常见问题,以提高素描教学水平。

    整体明暗空间结构

    浅析《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绘画艺术语言美

    郗燕娜
    317-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虢国夫人游春图》前紧后松式的构图使整幅画充满着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人物造型方面各其a气质,线条细腻富有弹性,圆润俊秀,疏密有致,工稳流畅。其设色非常的典雅富丽,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本文以其构图、线条、色彩进行浅析,从中理解与认识“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手法和耐人寻味的艺术语言。

    《虢国夫人游春图》艺术语言美构图色彩线条

    浅谈空间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重要性

    陈丽孟翔坤
    318-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对环境设计艺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明显,这就带来了我们高校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往往很迷茫,不知道构成知识的学习在专业知识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也不知道学习之后要做些什么,本文在较为简短的文字中浅谈空间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区别及它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指导地位。

    空间构成环境艺术重要性

    寒地城市公共艺术的多维发展--以长春为例

    赵海涛
    319-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艺术是表达城市精神风貌的重要文化载体,中国东北寒地城市相对于其它南方滨海城市而言公共艺术的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并没有彰显自身的地域特色。怎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寒地城市的公共艺术在动与静、四季更替之间实现多维发展。本文旨在以长春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现状调研与分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公共艺术体系,为我国寒地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寒地城市地域特色公共空间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