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不定期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之大者,文化江山:文化强国的标志是为世界提供一种文明

    胡惠林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一个曾经向人类贡献文明的国家形态,同时也是一个向西方学习,把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转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明的国家形态.社会主义文明曾经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遭遇社会主义文明往哪里去的挑战,资本主义文明也因全球化赤字而遭遇发展困境的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人类新文明形态的巨大需求的挑战.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面向未来共同提出来的如何更新的文明挑战,向世界贡献一种新文明形态,将成为衡量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标志.

    国之大者文化强国文明形态文明更新

    中国文化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途径

    李炎
    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现代化不是静态的文化事项,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文化传承、创新,立足当下同时面向未来,不断创新和言说的过程.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中华文明为基础进而不断融合、迭代发展起来的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体系.纵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在知识化、网络化和全球化语境下,建构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融合创新的中国现代化文化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途径.

    文化现代化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文化赓续与创新

    张振鹏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乡村文化赓续与创新需要树立生态系统理念,实现多方的资源共通、价值共创、利益共享、协同共生,创造更加优质和丰富的文化成果,谋求在更加广阔的范围、更加互动的关联、更加开放的格局下实现乡村整体价值最大化,其路径是以赓续乡村文化内核为基础,借助产业化方式、数字化技术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其本质在于发挥多元主体的资源和能力优势以提升乡村文化发展及治理的整体效能,其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乡村文化赓续与创新生态.

    文化强国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乡村文化赓续乡村文化创新

    文化强国建设的城市之维

    温雯赵梦笛
    4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也随之兴起、繁盛.作为我国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与条件支撑,并推动了城市文化研究的深入.同时,文化强国战略也需要在城市层面的落地实施,特别是有条件的城市通过先行先试打造文化强国的城市典范.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方位,未来城市文化建设也应依照人们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发扬城市精神创造与文化价值、推进城市文化创新、激发城市的创意创新活力与跨界融合、增强城市话语权与识别度、彰显城市文化特性与提高全球叙事能力、构建城市现代文化治理体系以及实现多元文化共生与文化善治等方面进一步前行,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阶段.

    文化强国城市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治理

    国家文化安全:时代语境、战略布局与实践路径

    李凤亮杨辉
    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文化安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安全道路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核心要义、精神内核、坚实根基以及战略目标四个方面对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进行了全方位阐述,提出了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一系列要求.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必须强化阵地意识,筑牢文化安全屏障;必须健全制度保障,提升安全防御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布局实践路径

    在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创新开展柔性宣传

    姚亭华
    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呈现出传统安全风险与非传统安全风险并存、内部安全风险与外部安全风险并存、显性安全风险与隐性安全风险并存、现实安全风险与不可预知风险并存的特征.创新开展柔性宣传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属于人民矛盾性质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应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运用柔性宣传理念方法,探索分众化、总体化、生活化、产业化、民间化的柔性宣传路径.

    意识形态安全柔性宣传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韩源白中英
    9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评估应超越笼统的泛论和静态的定性分析,以建立全面和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定量和动态评估.把国家文化安全体系视为"动态系统"重释国家文化安全的含义,基于"动态系统"设定国家文化安全指标体系话语框架.从国家文化安全的主体"国家"出发,沿政权国家、民族国家、社会国家三个维度将国家文化安全体系分解为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安全和公共文化安全三个子系统,然后借鉴环境评估的PSR模型,分别构建三个子系统评估体系,由此形成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评估的"五层三维三度"指标体系.

    国家文化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动态系统PSR模型

    试论全球共同文化安全的生成——基于"全球安全倡议"的分析

    李世黎彭博
    11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维护和塑造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离不开文化领域的全球共同安全,响应"全球安全倡议"有助于实现包括全球共同文化安全在内的全球共同安全.全球共同文化安全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这个生成性的过程中,文化交流为其提供了物质性、理念性、功能性前提;文明互鉴为其提供了态度基础、方法基础、能力基础;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认同,通过"促进良性互动的文化合作、推动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实现利害一致的文化共生"为其提供根本保证.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价值认同时响应"全球安全倡议",能够从明确价值目标、激发内生动力、寻求可靠路径等方面促进全球共同文化安全的生成.

    全球共同文化安全全球安全倡议生成

    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综述与展望

    吴楠
    13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久以来,国家安全问题牵动着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全球格局的变迁、技术的革新使文化既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软实力又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隐患.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国家文化安全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从概念进行回溯,分析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现状,归类研究的主要议题并对现有的解决对策合并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述,以作为面对西方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资料参考.

    文化文化安全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元宇宙"提出来的中国文化产业新发展挑战——在"文化元宇宙的中国印象"前沿工作坊与全国创意传播大赛开幕式上的致辞

    王永章
    149-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