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也伴随有相当数量的砖石结构建筑,受社会变迁、材质劣化等影响,保存至今极为困难.古建筑的存续既有一定的偶然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目前国内文献主要聚焦于分析各时期古建筑存续数量,对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类型及其存续至今的内在因素分析不足.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元代以前(含元代)古建筑为研究对象,对保护单位中全部单体建筑数据信息进行梳理、整合,涉及7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1433座单体建、构筑物,涵盖了从先秦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等多个历史时期,水利工程、寺庙、祠堂、桥梁等多种建筑类型.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了早期古建筑赋存现状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它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其保护与利用面临的诸多威胁与挑战,建议尽快建立早期建筑代表性名录及可信可靠的建筑模型数据库,从而构建传承有序、分布均衡的建筑遗产发展脉络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