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物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物价
中国物价

陈东琪

月刊

1003-398X

010-63908263 63908250

100038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213室

中国物价/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物价研究专业期刊。宣传国家物价政策,刊登有关物价改革与价格理论体系研究的论文,以及物价法规和调价信息、国内外重要工农业产品价格和服务收费动态、市场调查、预测、基层物价工作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走势及对策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刘雪燕何明洋成卓...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总体延续回升态势,三大需求平稳恢复,供给快速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下半年经济运行依然承压,稳增长政策需持续发力,推动经济运行全面持续稳定向好.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稳增长

    2024年上半年我国价格形势、走势及对策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形势课题组吕云龙赵昶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以来,受食品、能源、服务等价格上行影响,CPI低位温和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叠加国内工业品供需关系改善,PPI降幅持续收窄.从下半年看,物价运行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国内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全球经济好于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猪肉价格小幅上行等多重因素叠加,物价总水平将温和上行,CPI涨幅持续回升,PPI降幅延续收窄态势.建议财政、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夯实物价回升向好的基础.

    价格形势保供稳价政策建议

    2024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形势、走势及对策研究

    李清彬姜雪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形势保持较好恢复势头,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总体平稳向好,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下沉市场消费加速扩容提质,户外消费等特色消费正由小众消费转向大众消费.下半年,预计居民就业和收入持续好转、相关政策效果持续释放、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供给支撑力不断增强等因素,将支撑消费加快恢复.在政策上,要采取措施促进重点领域消费,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和收入提升,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持续扩大.

    消费形势恢复扩大

    2024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走势及对策研究

    任荣荣李嘉
    17-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承压运行,继续呈现深度调整态势,供需两端指标持续收缩至较低水平.但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优化出清,叠加政策面积极信号,或推动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建议针对制约市场恢复的关键问题,从坚决完成保交房攻坚战稳信心、全面优化房地产政策稳预期、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经验稳市场三方面入手,有效发挥政策集成合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

    房地产市场形势对策

    2024年上半年世界和主要经济体市场形势、走势及对策研究

    张一婷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以来,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欧元区经济温和回升,日本经济重陷负增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呈现向好态势.总体看,世界经济在复苏的同时分化加剧,通胀压力回落但粘性犹在,国际贸易投资逐渐回暖,金融市场震荡波动加剧.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不少,摆脱低增长态势任重道远,叠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外贸外资基本盘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仍将面临较多风险挑战.我宜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提高经济发展韧性,加大力度稳外贸外资,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世界经济风险挑战外贸外资

    我国物价变动预期管理的路径优化研究

    延安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价变动预期的改变可以影响到家庭和企业的经济决策,而政策制定者也有通过信息沟通等方式影响物价变动预期的能力,因此物价变动预期管理在理论上可以成为稳定化政策工具,可以代替传统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但目前我国对家庭和企业的物价变动预期形成机制研究还有待细化,面向普通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建设也有待加强,当前阶段使用物价变动预期管理调节总需求的稳定化政策工具存在较大的不确定风险.因此,为加强物价变动预期管理能力,应加强物价变动预期形成机制研究、提高宏观经济预测水平、建设多层次沟通体系、建立物价变动预期管理长效机制、灵活化物价变动预期管理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物价变动预期管理稳定化政策工具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预测研究——基于LSTM模型

    蒲丽琼马红梅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预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我国碳市场建设以及"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碳市场价格表现出非平稳、非线性等不规律特征.传统统计模型和方法的预测能力有限,随着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的普及,神经网络被用于时间序列预测中,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预测难题.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进行长期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LSTM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克服了传统模型的局限性.这一研究为未来碳市场价格趋势的预测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双碳"目标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深度学习LSTM模型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焦点、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研究

    陶然马原野杜万里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贸易规则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基于对CPTPP、USMCA、UJDTA、SADEA、DEPA、RCEP等多双边数字贸易协定的比较分析,提出当前数字贸易规则的焦点议题包括数字贸易便利化、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知识产权、数字市场准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五类.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贸易规则对接,一方面主动发起中国倡议,另一方面推动申请加入DEPA和CPTPP,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综合分析看,我国与高水平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仍然不足,对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引领能力不强,相关话语权与我国的数字经济大国地位并不匹配.究其根源,主要是前沿技术领域创新能力不足,数字企业国际影响力相对较低,以及部分霸权主义势力挤压我国对外合作空间.当前,应深刻洞悉各方立场和规则主张、把握数字贸易关切焦点和关键分歧,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加快构建适应数字贸易发展需要的规则体系.

    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焦点议题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研究

    霍宇辉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脱钩断链"风险加剧,稳定畅通运行面临挑战.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关键,产业链供应链以"链接"为核心,共建"一带一路"通过沟通协调、产业分工合作和要素资源流通三大机制,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促进了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畅通流动,便利了产品贸易,推动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开展产业分工协作,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应以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统筹完善机制平台,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强化要素保障,共同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体系.

    共建"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对策建议

    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韧性评价研究——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

    周晓晔王萱黄兰
    47-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应链韧性是企业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云模型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还未应用于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韧性评价中.为了提升现有评价方法的精度,提高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韧性水平,本文从供应链韧性内涵出发,运用博弈论综合主客观权重,构建了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韧性评价模型.以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和蔚来三家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比亚迪供应链韧性处于"较高韧性"和"高韧性"之间,特斯拉(中国)的供应链韧性贴近于"较高韧性"水平,蔚来处于"中韧性"和"较高韧性"之间,更加偏向于"中韧性".评估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也为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韧性评价组合赋权云模型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