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张绍武

月刊

1004-8685

wsjyzz@126.com

010-84030401

100007

北京市100007-9号信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某核设施周围黄河水与生物样品放射性核素水平分析

    王延俊张涵宇杨海燕王洁...
    769-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某核设施周围水及生物样品的放射性特征,并建立核设施周边水和生物样品的基线数据库.方法 以甘肃某核设施周围水和生物样品为检测对象,采用高纯锗γ谱仪和低本底测量仪等设备,对核设施周边的黄河水、蔬菜、粮食、肉类等生物样品进行放射性水平分析.结果 核设施周围黄河水丰水期、枯水期的放射性水平低于国家标准放射性指标指导值,枯水期总α、总β均值分别为0.05 Bq/L和0.09 Bq/L,丰水期总α、总β均值分别为0.06 Bq/L和0.12 Bq/L.在叶菜类和肉类样品中检出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叶菜类最高检出比活度为0.051 Bq/kg,肉类样品最高检出比活度为0.153 Bq/kg;在粮食样品中检出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比活度均高于肉类和蔬菜类样品;在肉类样品中检出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最高检出比活度为9.0 Bq/kg,高于粮食和蔬菜;所有样品中均检出天然放射性核素40K.结论 核设施周边黄河水和生物样品放射性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范围之内,属于天然本底水平.

    核设施生物样品核素

    抗-PTCH1自身抗体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志豪李青陈慧丽叶华...
    774-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中抗-PTCH1自身抗体对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2019年3月-2022年9月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来自于郑州(176例)、南昌(49例)和北京(38例)3个临床中心共计263例AFP阴性肝癌和对照血清中抗-PTCH1自身抗体水平;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抗-PTCH1自身抗体水平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其诊断AFP阴性肝癌的价值;探讨抗-PTCH1自身抗体与临床生化指标联合应用于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效果.结果 3个临床中心的AFP阴性肝癌患者组血清抗-PTCH1自身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PTCH1自身抗体在郑州、南昌和北京诊断AFP阴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763和0.845,灵敏度分别为44.3%、50.0%和40.0%,特异度分别为81.0%、88.0%和100.0%;联合临床指标AST和ALT构建诊断模型后在郑州、南昌和北京诊断AFP阴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0.843和0.873.结论 抗-PTCH1自身抗体对临床AFP阴性肝癌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临床指标ALT和AST的诊断AFP阴性肝癌效果更好.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诊断自身抗体PTCH1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三氧化二砷氧化还原性纳米递药系统的生物学评价

    陆燕平杨华俊史东明
    779-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基于三氧化二砷氧化还原性纳米递药系统观察其在人源性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摄取情况以及在裸鼠肝癌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观察三氧化二砷氧化还原性纳米递药系统在HepG2细胞的摄取情况,构建BALB/c裸鼠肝癌模型并进行模型鼠肿瘤体积和体质量监测、存活率观察、肿瘤切片实验等实验研究其抑制肝癌生长的效果.结果 HepG2细胞对氧化还原性纳米载体MSN-SS-PEG具有较好的摄取,生理盐水组、As2O3、MSN-SS-NH2@As2O3 组、MSN-SS-PEG@As2O3 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1 508.96±452.59)mm3、(1 293.29±163.89)mm3、(890.58±178.57)mm3、(488.39±279.43)mm3,存活率分别为(20.2±0.84)d、(22.8±0.84)d、(22.8±2.12)d、(26.0±1.00)d.与 As2O3 组比较,MSN-SS-NH2@As2O3和MSN-SS-PEG@As2O3 组的细胞凋亡或坏死面积逐渐增大.结论 生物学评价证明经过修饰后的纳米给药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纳米递药系统入胞增加其抗肿瘤效果,体内药效学进一步表明所构建的纳米给药系统提高了裸鼠的生存时间,具有较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三氧化二砷递药系统肝癌氧化还原反应响应体内研究

    基质金属蛋白酶-1、环氧合酶-2联合超声对瘢痕子宫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

    李萌萌李哲郭静王雅莉...
    783-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环氧合酶-2(COX-2)联合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对瘢痕子宫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孕妇198例,其中有133例行阴道分娩,65例行剖宫产分娩,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和围产儿结局以及不同分娩方式产妇MMP-1、COX-2和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的差异,分析影响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相关因素以及MMP-1、COX-2和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对阴道分娩的诊断效能.结果 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褥期感染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初次母乳喂养时间和住院天数长于阴道分娩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大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分娩组MMP-1、COX-2表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子宫下段厚度小于阴道分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1≤1.31、COX-2≤2.31为影响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保护因素,子宫下段厚度≤3.52 mm为影响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AUC为0.980,敏感度为97.00%,特异度为92.30%,高于单独检测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MMP-1、COX-2和子宫下段厚度是影响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相关因素,MMP-1、COX-2联合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对瘢痕子宫分娩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超声子宫下段厚度基质金属蛋白酶-1环氧合酶-2瘢痕子宫分娩结局

    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通过miR-223-3p/NF-kB通路对幽门螺杆菌诱导的GES-1细胞的保护作用

    刘治智黄美君杨颖强陈伟萍...
    78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幽门螺杆菌(Hp)诱导的GES-1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GES-1细胞(空白组),采用Hp感染(模型组),使用不同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10 μg/ml、20μg/ml及80 μg/ml)处理细胞(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迁移,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基因 mRNA 及 miR-223-3p 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 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p-p65、p65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蛋白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24 h、48 h及72 h细胞A值升高,凋亡率降低,侵袭、迁移细胞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处理组24 h、48 h及72 h细胞A值降低,凋亡率升高,侵袭、迁移细胞数降低,且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Hp诱导GES-1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可逆转EMT,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miR-223-3p、p-p65、p65及IKB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处理组细胞miR-223-3p、p-p65、p65及IKB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可通过miR-223-3p/NF-κB通路抑制Hp感染GES-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miR-223-3pNF-kB通路幽门螺杆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

    不同加工精度的小麦粉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赵莹王玮刘存卫尹丹阳...
    793-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全麦粉、特一粉和麦芯粉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比较3种不同加工精度小麦粉的氨基酸组成,并做出营养评价.方法 选取陕西地区13种代表性小麦品种,加工成全麦粉、特一粉和麦芯粉,分析氨基酸成分,采用模糊识别法、氨基酸评分(AAS)法、化学评分(CS)法及氨基酸比值系数(RCAA)法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结果 3种小麦粉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存在差异,氨基酸总量(TAA)介于10.76 g/100g~16.59 g/100 g,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TAA)的值在0.24~0.28,全麦粉中必需氨基酸(EAA)、功能性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为最高,其次为特一粉和麦芯粉.伴随深加工,各种氨基酸均存在不同程度损失,麦芯粉的损失最为严重,全麦粉的AAS、CS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分(SRCAA)最高,与特一粉和麦芯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度加工,易造成小麦粉中的氨基酸大量流失,全麦粉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总体高于特一粉和麦芯粉.

    小麦粉加工精度氨基酸营养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食品中维生素B1

    金梦林海丹徐娟宋阳...
    799-80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婴幼儿食品中维生素B1的酸水解、酶解、沉淀蛋白等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终建立婴幼儿食品中维生素B1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加水经55℃/30 min酶解,三氯甲烷沉淀蛋白,取部分上清液用碱性铁氰化钾衍生后,用正丁醇萃取,经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0.05 mol/L乙酸钠溶液-甲醇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在线性范围0.05 mg/L~1.00 mg/L内,线性相关系数>0.999,方法定量限为0.5 mg/kg,检出限为0.3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4%~105%,相对标准偏差为3.06%~5.81%,稳定性满足实验要求.结论 本方法测定婴幼儿食品中维生素B1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高,能够缩短检验时间,提高检验效率,适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维生素B1的快速测定.

    婴幼儿食品维生素B1液相色谱法

    VITEK-MS质谱仪联合分离胶促凝管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瓶微生物的研究

    冯雪君顾琰颖宋国蓉倪侃翔...
    802-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VITEK-MS质谱仪联合血清分离胶促凝管快速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标本中微生物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6月血培养报阳标本333份,使用血清分离胶管分离、洗涤、纯化待测菌,采用VITEK-MS对待测标本进行菌种鉴定,与转种纯培养菌落VITEK-MS鉴定结果比较,评价该方法的鉴定符合率.结果 333份阳性血培养瓶有303例真阳性瓶和30例假阳性瓶.303份培养阳性的标本,其正确鉴定率为77.23%(234/303),错误鉴定率为3.96%(12/303),鉴定无结果为18.81%(57/303),种鉴定符合率为77.23%(234/303),属鉴定符合率为80.19%(243/303),30份培养阴性标本正确鉴定率为100.00%(30/30),全部标本正确鉴定率为79.28%(264/333).结论 VITEK-MS质谱仪联合血清分离胶促凝管能准确和快速地鉴定血流感染常见菌,从而缩短血流感染诊断时间,为临床上快速、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血流感染血培养质谱仪

    黄芩苷联合妥布霉素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傅跃青单云岗张能华陈兴英...
    807-810,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探讨中药黄芩苷联合妥布霉素对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推动黄芩苷在临床抗感染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30株非重复分离的CRPA用于后续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妥布霉素、黄芩苷、妥布霉素联合黄芩苷对CRPA菌株的MIC值,计算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I值.结果 分离的CRPA共189株,分离率最高的为痰及创面,其次为腹水、尿液、咽拭子、导管引流.分布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科及肺病科.药敏试验显示本院PA对头孢曲松、头孢唑琳耐药率最高,保持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对黏菌素及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最低.黄芩苷联合妥布霉素作用于CRPA的MIC值均小于单独用药,而妥布霉素联合后MIC值与其单药MIC值相比可降低2个~8个倍比浓度不等.FICI≤0.5有27株;0.5<FICI≤4有3株;FICI>4为0株,FICI≤0.5为协同作用.结论 CRPA检出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增加幅度明显.黄芩苷对妥布霉素治疗CRPA具有降低妥布霉素药量以达到有效浓度的作用.

    黄芩苷妥布霉素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

    杭州市余杭区结核病患者耐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余忠新强鑫华顾丽芳
    811-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结核病患者耐药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1年1月-2021年12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痰标本培养阳性778例结核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检测其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778例患者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725株(93.19%).单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NH、SM、RFP、EMB,合计单药耐药率为12.14%(88/725),合计耐多药率为8.00%(58/725),合计多耐药率为4.41%(30/72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5岁、居住地为农村、户籍为流动人口、有结核病接触史、复治、有结核空洞、治疗过程存在中断是该地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杭州市余杭区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率处于较高水平;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加大结核病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强化医院合理用药以降低耐药率.

    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影响因素